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莉 《学理论》2013,(11):24-26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其中的正义理论也开创了对正义问题讨论的先河。柏拉图通过建立一个理想国,从城邦正义推论到个人正义,总结出城邦与个人正义的同构观,并用各种制度把这种正义稳固下来。但是城邦正义是否可以推出个人正义?柏拉图的正义是否能够实现?这种正义理论又有哪些缺陷?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后人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构成了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柏拉图试图根据正义在个人灵魂与城邦中的相似性,通过分析城邦的正义来探寻个人的正义,简称城邦—灵魂类比。对于这一类比关系的论证,有学者对类比提出的合法性、类比结构能否一一对应等问题提出质疑,其中最主要的是正义观念能否作为这一类比的支撑。通过对"观念"("■")一词的内涵分析,揭示了在这一类比关系的论证中暗含着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以此为柏拉图城邦—灵魂类比论证的合法性辩护。  相似文献   

3.
戴黎 《学理论》2012,(4):57-58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他主张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国家正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的正义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论证了正义的城邦应具备智慧、勇敢、节制等属性,城邦的人也应具有相同品质,井各司其职.统治者凭借其智慧管理着国家,护卫者凭其勇敢守卫国家,而以节制来服从统治、控制自己欲望的生产者为自己和其他二者提供所需,从而达到和谐状态.无论是国家的正义.或个人的正义,柏拉图都强调了其“和谐”的核心思想.这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具体体现在国家体制建设、政治制度完善、个人心灵和谐的建造上.柏拉图所举的形象生动的譬喻,联系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颇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5)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古希腊社会政治哲学思考的高峰,他从可经验的个人正义开始,进一步对正义问题的理性追问、辩证归纳,揭示出正义的本质,并以此构想出理想的国家,提出国家的正义就是整个社会的和谐、秩序与幸福,力图以此伦理国家挽救城邦于危机之中。其正义观是国家主义正义观,德行之治、知识与教育对正义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婧 《学理论》2012,(5):11-12
大卫.休谟是英国1 8世纪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伦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其关于正义起源的看法在西方伦理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分析休谟正义观寻求整体秩序时的利益取向问题,并与柏拉图的相关正义思想相比较,可以增进对休谟正义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朱杨芳 《学理论》2012,(20):41-42
正义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主题,也是历来受学者们批判较激烈的部分。柏拉图对正义问题的探讨集中于对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一致性的论证,但这种论证工作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柏拉图没有彻底解决"身体"与"灵魂"的关系,没有给予"身体"始终如一的角色定位,而是将"身体"看做一种"患",因而他的正义理论隐含着自始至终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8.
《理想国》以对话的文体形式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关于城邦的极致想象,以某种正义观念为基础,建立一种和谐的城邦政制。最佳城邦的建立需要最好的个人类型,那么这种类型的人柏拉图认为就是哲人。大多数人认为乌托邦是"理想国"的别称,哲人实现统治的难度很大,但柏拉图认为这非不可能之事,从而使我们重新思考"哲人王"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家枢 《学理论》2013,(17):22-2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论述的正义论是其伦理观点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柏拉图在《理想国》的谈论中带领人们脱离感性世界,通过对灵魂和国家正义的探讨,为人生和社会设计出了一个理想的模型。正义论强调人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人各司其职,为社会共同体的幸福致以最高的努力。然而,在其论述中却不难发现其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从基础内涵上来讲,柏拉图与马克思在政治哲学观的根源、哲学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及哲学对政治的最终影响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了二者不同的政治哲学观。在政治哲学观的内在逻辑方面,二者分别以"理念"与"个人"为出发点,又分别导向抽象的"正义"与具体的人的"自由"的价值关怀。在实现政治对哲学观照的方式上,柏拉图是用教育改善人性的办法,马克思则是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选择从城邦的起源出发探寻城邦正义的路径,寻求构筑城邦正义的伦理基础,然后通过阶层正义的有机结合来践行理想的城邦正义,凸显出其鲜明独特的正义品性,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什么是正义、怎样实现正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何禹潼 《学理论》2013,(22):68-69
正义"是柏拉图构建其城邦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哲学家统治则是这一构想的核心。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以"三要素说"与"理念论"论证了"哲学王"对于实现正义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造就哲学家与使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可能性的分析,论证了哲学王统治的可能性。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在当时"天下失序"的大背景下,重构统治秩序的一种尝试,哲学王思想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多维的视角,突出了由专家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同时哲学王所彰显的道德统治,是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政治的视野之中,这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学理论》2009,(28):91-92
正义建立在人本精神的基础上,违背人本精神必然是非正义的,在对人本精神的理解上存在个人本位和集体主义两种相互对立的认识进路。在人本精神的基础上,个人本位认识进路形成的是个人正义,集体主义的认识进路形成的是集体正义;一旦违背人本精神,个人正义就会演变为极端利己主义,集体正义就会演变为集体专制主义。正义就是个人正义和集体正义通过人本精神这一共同基础形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70年代,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掀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再次繁荣,影响至今犹在.罗尔斯的理论旨趣区别于所有前辈,他把正义诉诸于社会制度而不是个人德性,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的自由权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会基本结构.这两个正义原则是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结合,是实质而非形式的,具有可欲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和谐社会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燕 《理论探索》2006,2(2):37-39
柏拉图认为,人的完善是和谐社会的旨归,政治中庸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法治是和谐社会的第一要略,正义则是贯穿其全部思想的总原则。虽然柏拉图提出的方案只是理想国的模型,却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人一直坚持着关于正义的信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阐述了正义是理想国家的总体原则的思想,并建构了所谓正义城邦。正义城邦从一开始就具有虚幻性,注定要走向破灭,正义城邦理想的幻灭,与现实城邦的解体同步。对正义的神圣幻化和极端化,是对国家和政府的否定;而国家和政府的过分世俗化,是对正义的否定,同样将导致正义城邦理想的破灭。世界帝国、永恒正义、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正义城邦幻化与破灭的具体认识路径。美好公平正义社会理想不同于虚幻的正义国家梦想,应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7)
柏拉图作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和核心人物,在"天下失序"的环境下构建了理想城邦的模型。正义是理想城邦的来源和基础,除了正义论之外还有三要素说和理念论。哲学家通过主观自身创造和客观环境影响而产生,并通过财产共产制、共产共妻制以及教育制度等配套制度成为"哲学王"。柏拉图的"哲学王"与孔子的圣人之治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思想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上。对这一思想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同时期孔子的圣人之治思想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0)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完善的国家的理想,是人间神国的梦想。他认为,国家的任务就在于实现德行和幸福,国家体制和法的目的在于为使尽量多的人为善而创造条件,即保证社会福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第一个对立国的基本原则做了详尽的系统的讨论,他对国家社会都需要正义原则的强调,深深影响了古希腊、中世纪乃至现代的政治法律思想。国家论中阐述的正义不仅应体现在立国原则中,也是对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品质的要求。但是为了寻觅国家建立和存在的理由,国家论把社会和国家等同起来,然后用成立的社会的需要来顶替国家存在的理由,从而让人们觉得国家(社会)乃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模糊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从而淹没了存在于国家中的个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1,(5)
作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对西方政体乃至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影响深远。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刻画了一个理想政治的愿景,涉及正义观、政治观和公民教育观等丰富内容,蕴含着人们对真善美追求的精神与理想。在当代的政治生活中,仍然包含着理想和现实两种维度,两者之间存在差距但缺一不可。理想政治需要投射在现实生活中,才有实现的机会;而在现实政治的视域下,也需要理想政治旗帜指引和方向把握。因此,系统探讨柏拉图《理想国》的民主政治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6)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皆以悲剧收场,其原因一直是学者争论的话题。哈姆雷特的犹豫和错误判断是大家公认的答案。通过运用柏拉图的正义观来分析《哈姆雷特》,指出在《哈姆雷特》中存在新旧两个世界,两种"正义"模式。而主要人物悲剧命运也因各自破坏对方世界的"正义"最终遭到命运的惩罚。通过此分析,既可以加深对《哈姆雷特》中人物悲剧命运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对莎士比亚戏剧和希腊悲剧的命运观的联系有更深入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