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莹 《学理论》2009,(31):257-259
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把人类的动机看成是一个从外在调节到内在动机的动态连续体。本文从应用型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和需求出发,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学习动机及其与成绩的关系,引入自我决定理论,对其动机分类及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进行探讨,多方位构建技术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学科创新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冲突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和动力。现代性是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全球化则是现代性不断复制和扩张的结果。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实质上是现代性的矛盾与冲突,并且正在实现由现代性的外在矛盾到现代性的一元化诉求与多元化发展之间内在矛盾的转变。在当代社会,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已经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改革开放以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理念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当中国社会重新向世界开放之时,本世纪著名的法国学者、社会活动家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便成为较早进入我国、并对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哲学流派。“存在先于本质”作为萨特哲学最基本的原理,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的核心观点。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本文着重分析“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对我国大学生产生过何种影响?我国大学生在接受这一命题之前和之中又是如何再造了这一命题的某些含义,使之产生了何种变形?这种再造和变形的条件与中介是什么等问  相似文献   

4.
一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历来都是一个人们尤其是哲学家们不断追问探索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作了各种界定。他们立足于人是动物以及人与动物的自然区别,而且有的哲学家如费尔巴哈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解释人的本质。这无疑具有...  相似文献   

5.
一、增进社会认同是社会管理的一项任务 社会管理是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观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社会管理本质上看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包括对人的内在的"心"的管理和对外在的"行"的管理,实现"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统一,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秩序的目标.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内在的"心"和外在的"行"的管理靠什么?特别是其中内在的"心",这是属于社会成员个人的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22,(2):110-120
城市是由人类创造的巨大空间和文明形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特大城市的出现创造了更加繁荣的经济和更为发达的文明,但同时也蕴含风险,自身存在脆弱性。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生态环境问题凸显、民族与种族矛盾等时有发生,维系特大城市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存在为偶然性事件所消解的可能,即特大城市坚韧的表象之下所隐藏的自身发展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本质是人类需求的日益增长与有限资源之间内在张力的外在表现。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研究特大城市脆弱性的表征与发生机理,提出运用底线思维的城市治理机制来应对特大城市的脆弱性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个习以为常的命题:地方政府和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即不完全的利益主体。它好象是我国制度变迁和企业改革中一个不可变更的前提。其实,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利益主体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同样如此。一、利益的社会本质及利益主体利益来自于人的自然属性。按照马克思的思路,要理解利益必须先理解需要。什么是需要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8.
邹瀚莹 《学理论》2011,(3):35-36
从原始社会开始初具雏形的警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现代警察制度下的执法者,警察无论从天生的内在来看还是后天的外在来看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对警察政治属性研究是破解当前警察所面临社会困境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是有自己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关于什么是规律,列宁曾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1页)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就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的关系结构,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精神文明的内部关系和精神文明与外部的关系。精神文明的内部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纵向关系,即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被人们称为西方孔子的古代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提出过两个重要的命题,一个是“自知己之无知”,另外一个便是“美德即知识”。这两个命题自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第一命题是第二命题的基础,第二命题则是第一命题的延伸。这两个命题对西方思想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哲学领域,而且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其他社会思想领域,都被人们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11.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是由企业的异质性资源所产生的。企业参与社会责任能为企业创立新的异质性资源。从内在收益来看,参与社会责任为企业发展了新的资源和能力。从外在收益来看,参与社会责任为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资本。  相似文献   

12.
刘莉  何雪松 《青年研究》2023,(1):13-22+94
职业回报与留职意愿的关系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相关数据,探讨职业回报对社会工作者留职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在回报与内在回报均对社会工作者的留职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90后”社工、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社工和持证社工的留职意愿受外在回报的影响更大;外在回报可通过内在回报影响社会工作者的留职意愿;内在回报与留职意愿的关系受组织氛围的影响。在提高社工薪酬水平的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以增强其职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5,(5):58-63
"限购令"是现代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一种社会治理手段,虽然其直接实据是城市交通堵塞与大气污染,但其隐喻的是实施"限购令"地区风险社会的到来。"限购令"作为一种治理手段,确实存在诸如"限购令"内在质的规定性与外在逻辑的一致性的差距,法律的有效性与伦理的正当性的阙如,现实性与效益性的欠佳等不足。职是之故,"限购令"肇致了其失灵与异化、政府公信力流失等一系列的后果。由此现代社会需要治理上的创新:思维方式随情势的变迁而创新,政府随语境的转换确立延展本质的服务理念与责任理念,不断地扩大民主、平等、积极参与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价值和情感元素.是一种内在的意义和力量。认识文化的一个逻辑起点。就是要把载体和价值区别开来。其实,文化是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价值是文化的本质,载体是文化的形式,但日常工作中人们很少区分文化的价值和载体.经常把承载价值的载体说成文化本身。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出现了以载体区分或把载体混同文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导致了社会思潮内在内容的多元化、外在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途径的网络化,各种社会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对于社会热点现象和焦点问题的科学认识、理性判断和深入分析,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极大影响。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充满激情、理性爱国、奉献社会的时代精神,利用进步的社会思潮塑造国家民族意识,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徐广宇 《求知》2008,(9):13-16
随着大学在现代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大学承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当社会不恰当地赋予大学这样或那样的功能时,人们往往忽视大学更为本质的文化使命。虽然人们并不否认大学是文化性机构.也不否认大学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是还没有真正从关乎大学存在合法性的高度,从大学功能应有之义的维度来看待大学文化使命问题。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精神存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现代国家建设来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体现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从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的内在逻辑看,国家以制度形式,通过供给社会公共"秩序",规范社会生活的展开,促进文明的进步。现代国家的生成不仅建构了崭新的政治制度,促进了现代社会的生成,而且也造就了人的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以现代化为取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没有超越现代国家范畴,因而,通过现代国家的内在规范和原则来建构现代国家,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企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说法,有的把改革十几尔来一直在做的事情通通归结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和特征,这就使人难以搞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的含义、新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把企业制度等同于公司制度或法人企业制度,这就难免使人产生疑问:我国的国有企业,哪家不是法人企业?而且很多企业已经变成了公司,岂不都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了?对那些尚未改为公司的企业来说,是否差距仅在于名称?似乎搞个翻牌公司也就可以变成现代企业制度了、昆热,这种把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19.
于天宇 《理论探讨》2023,(1):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部分将资本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并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因此,资本家的私人消费也就成为对他资本积累的掠夺。这使得资本家必须履行其“主动轮”身份的义务,在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不断轮转,并带动作为“从动轮”的劳动者。马克思“主动轮”的比喻揭露了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主体的“齿轮”本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机制下,资本实现了全方位的自由,而主体则被迫陷入自由陷阱,失去自由。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主体空场,即人的主体地位沦陷,全体人成为维持资本机器运转的齿轮。在此意义上,资本权力已然取代了全体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场。  相似文献   

20.
游斐 《理论视野》2007,(3):60-61
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前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本质的价值取向和人民主权的政治架构,决定了中国政治合法性问题与传统阶级社会、现代西方社会合法性问题的本质不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具有实现、维护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