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悦假活不说真话是官场的一个痼疾,一直都没有真正得到纠正。当然,有时高涨一些,有时低潮一些。 有人指责说,说假话不说真话是一个品德问题。也确实。说假话不说真话不能说不与品德有关,囚为一个品德至纯至正的人是不会说假话而只会说真话的。但这样的人有过吗?然连被颂为圣人的人都承认自己有过“违心”之语呢!  相似文献   

2.
先淡吃三口     
孙建明 《学习导报》2012,(12):60-60
宋朝倪思曾讲一事:“余尝入一佛寺,见僧持戒者,每食先淡吃三口,第一,以知饭之正昧。人食多以五味杂之,未有知正味者,若淡食,则本自甘美,初不假外昧也。第二,思衣食之从来。第三,思农夫之艰苦。”  相似文献   

3.
先淡吃三口     
宋朝倪思曾讲一事:“余尝入一佛寺,见僧持戒者,每食先淡吃三口,第一,以知饭之正昧。人食多以五味杂之,未有知正味者,若淡食,则本自甘美,初不假外昧也。第二,思衣食之从来。第三,思农夫之艰苦。”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中的各种风尚也随之流行了起来。流行的风尚又叫时尚,它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在流行的风尚中,某些腐败行为也裹挟其间。在人们领略时尚,感受生活时,混杂其间的腐败给人带来的感觉就像品尝美味时,突然瞅见了里面的一只苍蝇。本来很愉悦的心境,会徒生出几分腻歪。那么,“时尚腐败”是怎样表现的,又是如何火起来的呢?假以时尚,追逐潮流填充私欲有人说腐败见缝就钻,这绝不是夸张之语。“今年不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今年不收礼,要…  相似文献   

5.
鬼祸     
被一些阴谋家奉为人生宝训的名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在鬼的世界里好像也很受崇奉。究竟是人学鬼还是鬼学人?我未考证。但是人们常将假话叫做鬼话,大有指鬼为罪恶之源的意思,想其自有来历,那么,我们就看一下鬼是怎样说假话而谋"大事"的。《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都载有大量鬼话,不过多是鬼爱、鬼怨,说不上是谋大事。倒是《伯牙琴》中有一篇《楚佞克》,说是一个鬼诳语欺人,竟然差不多快要统治了楚国,算得干了一件大亨,可资借鉴。原文不长,照抄如后:楚佞鬼。有鬼降于楚曰:"天帝命我治若土,余良威福而人"。众愕然,共…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全国人民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而不怪的问题了。有关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在全国查处的地厅级干部中,“一把手”占总数的42.1%。在辽宁沈阳查处的慕绥新案件中,竟有16人是“一把手”。这就给我们提出许多尖锐的问题,值得深刻思考。“一把手”腐败呈现的特点一是腐败向“高层化”发展,即有越来越多的位高权重的“一把手”掉进腐败的泥坑中去了。二是在整个腐败官员中“一把手”占的比例或是居高不下或是有所增长,发展趋势极为令人担忧。三是“一把手”腐败的金额越来越大,十万、几十万…  相似文献   

7.
论点精选     
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  (摘自《人民日报》) 经济学家樊纲在《经济月刊》上撰文说,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所谓腐败,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这种“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当然首先与“用人体制”相关。如果现实一点,即使不说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为私的,也总得承认生活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有私心”的,一有机会就要以权谋私。那么,我们首先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那些私心较少、愿意为了公利而勤奋工作的人选出来去“当官”,掌握“公权”,而不是提拔那些蝇营狗苟之…  相似文献   

8.
说“假话”之风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宰相叫邹忌,是个美男子。他听说城北的徐公也是一个美男子,就问自己的妻子、妾和客人,他与徐公谁美?妻子、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徐公来到他家里,他私下进行比较,自惭貌不如徐公,为什么那几个人都说了假话呢?经过一番冷静思索,邹忌恍然大悟,说假话的后面隐藏和盘算着各自别有用心的“小九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求于我也。”其实,假话或被当作敲门砖,或当作护身符,或当作离间器,源远流长。所以有人推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卑劣信条,假话一道,…  相似文献   

9.
杜绝腐败现象必须简政放权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指出.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关卡大多,每一个关卡都是钱,都可能给贪婪者以可乘之机。这就像在大公园里设了一个又一个的门岗,过一道岗就要收一次钱,企业怎么能自由进出呢?所以...  相似文献   

10.
遏制腐败必须提高"腐败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领域,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搞腐败也有一个成本收益问题,如果腐败者仅以微小的成本投入就能够获得大量的非法收入,并且被查处的几率很低,甚至可以“边腐边升”,“越腐越升”,就会诱使更多的人走向腐败深渊。只有不断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当“腐败成本”高于其收益时,才能真正使那些想涉足腐败的人望而却步,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一、必须提高腐败行为的直接成本所谓腐败的直接成本,即实施腐败行为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有的领导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紧靠一个电话、一张纸条就能任意开支国家的巨…  相似文献   

11.
黄建太 《党史博采》2009,(11):18-19
胡适作为近代以来在文化领域最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他表现最为活跃,也正是他的积极才给后人留下了批判的口实,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胡适有全盘西化之名,却没有全盘西化之实。  相似文献   

12.
如同在消费领域我们正被假冒伪劣产品所困扰一样,在社交领域我们也常常陷入假话的重围。冲出包围、走向真实,无疑是改善我们精神家园生存条件的一项基础工程。但我们不能因为对假话深恶痛绝,就对真话提出情绪化、书生气的要求。讲真话只是公共生活的一项道义准则,这个一般的准则在不同的人群,其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全民社保”的国家,国家给全体公民掌开一把保障的大伞,让每一个公民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以确保公民的社会福利。尽管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腐败与“洗钱”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腐败需要“洗钱”、庇护“洗钱”。“洗钱”掩盖腐败,助长腐败。两者相互“滋养”,共生共荣。不消灭腐败,洗钱业的“原材料”就会源源不绝;反过来,不彻底阻塞洗钱通道,腐败分子便会愈益猖獗。因此——“洗钱”一词一直与黑社会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犯罪,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近年来,在我国一种新的洗钱活动日益频繁,即公职人员的“洗钱”,这是洗钱的一个新特点,更是腐败的一个新特点。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经济学家黄苇町称其为“有中国特色”的洗…  相似文献   

15.
腐败本意指生物有机体变质,"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上》,后来逐渐被应用到社会政治领域中,通常把它定义为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发现,虽然腐败主要是以政府官员为主体的,但政府官员腐败并不是腐败的全部,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严峻的。如不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腐败已渗透到社会许多领域,特别是权力腐败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本文仅就其中若干问题作一分析。-,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内在联系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内在联系,已成为人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掌握权力的少数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木伦权力腐败以怎样的形式表现,以权谋私是其核心。在“皇权天授”的私有制度中,专制权力本身就是剥削制度的特征,IU权力来自于每一社会成员,这一点似…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倡廉     
我国历代皇帝中,但凡倡廉惩贪者,其江山就坐得比较稳固,尤其开国皇帝更深谙此道。朱元璋当了明代第一个皇帝以后,在倡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他鉴于元代官僚腐败贿赂成风、民不聊生之况,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兴王朝统治,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积极保护商业,鼓励农耕,同时对贪官污吏进行了严惩。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告诫百官说,他从前极痛恨那些州县官不为民不爱民,贪财好色,如今要严立法禁,官吏凡贪污蠹害百姓者,严惩不恕。为此特制定律令:官吏凡受贿枉法者,赃一贯(相当银一两)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务员"亚腐败"治理的伦理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腐败"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土壤,是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私利性、模糊性、普遍性和衍生性四个特征和多种表现形式.当前,"亚腐败"在我国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具有蔓延之势.它在我国公务员中产生具有深刻的伦理原因,必须从伦理上找寻治理的对策,才能收取实效.  相似文献   

19.
不要说假话     
不要说假话董其升要讲真话而不说假话,这本来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常理。但由于时下社会风气有些不正,有时假话比真话反而吃香。有的人私心杂念严重,有这样那样的个人目的,看领导眼色行事;少数领导喜欢报喜不报忧,实际上不仅不反对而且纵容说假话,致使说假话歪风不仅时...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已把反腐败当作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并且提出了“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的奋斗目标。然而,反腐败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腐败还有蔓延滋长的趋势。腐败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被公众视为“塑造灵魂”“一片净土”的文化、教育等部门。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而其中构成文明主体的社会文化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倘若一个社会的文化堕落了,那么这个社会将走向灾难。然而许多文化部门的领导却没有认真反思自我,调整人生的航向,而是在腐败之风的冲击下,扬帆驶向“黑海”。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