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二师二十九团园三连果园承包女工屈爱,今年36岁,1990年从四川潼南来到团场,1995年在园三连落户成家,不弃不离,把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梦想都一起留在这片热土上。她表面看起来文静,却泼辣能干、特能吃苦耐劳,以勇于拼搏、尊重科学的态度,连续8年在园林行业创了新高,成为团场有名的致富女能人。  相似文献   

2.
吴慧君,今年28岁,来自“天府之国”四川。1999年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三连承包土地,一晃7年过去了,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承包的158亩棉花连续两年成为连队的高产田,2004年总产籽棉79224公斤,单产达到501公斤,纯收入9万多元。2004年,她被二十九团授予最佳植棉能手称号,被农二师评为群众性丰产攻关棉花高产达标个人。  相似文献   

3.
唐金菊是农三师四十八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农业土地承包中,她率先两费自理承包棉花地,多次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十佳”致富能手。 唐金菊1992年与丈夫来到四十八团七连落户,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曾使她忐忑不安。七连领导的热情和关心使她放宽  相似文献   

4.
今年31岁的王丽是农五师八十二团一连的一名女职工,身兼连队女工主任。老军垦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她在八十二团这片热土上抛洒着汗水,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着富裕。她不仅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着女职工积极参加连队承包土地,而且以高尚的情怀关爱着女职工,为她们排忧解难。 王丽1971年出生在八十二团二连一位老军垦战士家中。1991年高考落榜后,她毅然选择了农工这个行当。 1998年,她随丈夫刘洪星从四连调到了一连。当时的一连是  相似文献   

5.
她叫邓慧兰,是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连的职工,也是团职工代表。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8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1年她调入园十连后,承包了60亩香梨果园。在果园状况非常差的情况下,她丝毫没有因为果园收入差而放弃生产。丈夫是一名监狱干警,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照顾不了家庭  相似文献   

6.
说来让人们难以相信,赵明才一家就有5台康拜因,在农二师二十九团称得上是农机大户。 1980年,赵明才参加工作分到了二十九团六连,小伙子既精明又能干,既能钻又能吃苦,工作不到1年,便调到农机站从事农机工作。开过铁牛、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样样都行,连续十年荣获团优秀驾驶员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承包户爱她们,是因为她们泼辣能干。星星还在眨吧着眼睛,农二师二十九团八连的广播喇叭就响了。李巧妹一看表,已经6点了。她听见隔壁房间和她一道来的10个老乡起床、洗漱的声音。忙推醒身边的丈夫。“啷个搞的吗?才睡了5小时动天就亮了。”丈夫揉揉眼嘟嚷着,“胯跨痛,腰杆也痛,  相似文献   

8.
风中的老树     
“她是一棵树,她是一棵风中的老树。她用不屈的身躯阻挡着风沙,为大地留下一片葱绿。”一位农场的诗人,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杜仁秀。她是石河子大学的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1999年,杜仁秀怀揣着40多万元,只身来到农五师九十团准备承包土地。当踏上这片土地时,她感到的不是喜悦,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但这个家在2008年就获得了农二师二十九团以及农二师第一批"和谐小康家庭"的光荣称号。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幸福家庭。她、丈夫、儿子和她的父亲,组成了这个三代人的四口之家。她是二十九团四连职工王惠。她的家庭在社会上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的家庭却深受左邻右舍的称赞。从2005年以来,她和丈夫年年获得团"五好职工""、合格主人"等荣誉称号。她75岁的父亲退休15年来,9次获  相似文献   

10.
她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却在群众中树立了一面旗帜;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如一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工作无怨无悔。她就是农一师一团十连农工、共产党员黄花俊。近3年,她承包的44亩棉花依靠科技投入、精心管理获得了好收成,3年中亩均单产达到400多公斤。她本人也成为连队的一名富裕户、小康之家、勤劳致致富的女能人。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十连,说起连队的女职工,大伙都要竖起大拇指:这些女人们个个贤惠能干,就像朵朵竞相开放的鲜花。种瓜能手苏凤枝曾经的她是河南老家的妇女队长,如今的她风采依然不减当年。去年,就在别人一窝蜂种棉花时,苏凤枝却种上了20亩西瓜。  相似文献   

12.
<正>团场欢迎她们,连队关爱她们,承包户喜欢她们,是因为她们勤劳、泼辣、能干。月亮高挂在空,星星还在眨吧着眼睛,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的嗽叭就响起了音乐。师尕妹眯着眼一看,已经6点了,晚了。她听见隔壁房间和她一道来的小姐妹们洗漱的声音,赶忙叫醒身边的丈夫,"啷个搞的嘛?嫩格早就叫醒老子,才睡了5个小时,命都不得要了。"丈夫揉揉未睁开的眼嘟囔着。  相似文献   

13.
6年前,来自陕南的妹子,年仅16岁的崔彩霞以大山般的性格在纺纱机台上几经顽强拼搏,如今她已经成为农二师二十九团神鹿棉纺厂的一颗灿烂的明星。从1996年到2002年,在她那瘦小的身上先后增添了“二十九团最佳个人”“优秀  相似文献   

14.
一个普普通通、名不见虚传的川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富翁,成为全团数一数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九连女职工张晓梅。2003年,该团九连土地大面积无人承包,一直依靠养猪过日子的张晓梅,在和丈夫商量后,向连队领导和亲戚朋友借资30万元,大胆承包租赁了九连800多亩土地,原本希望依靠承包土地致富,没想到,由于土地盐碱重,出苗差,又不懂种植技术,加上一下子承包土地太多,管理人手少,经验不足,水  相似文献   

15.
农二师二十九团园九连胡荣榜,是种植果园和温室大棚的高手,同时也是助人为乐的热心人。1998年2月,胡荣榜到园九连承包了19亩果园,从未接触过果树的她,一切都从零开始。她不仅购买了果树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书籍,而且在管理过程中,边看书边向能人求教,很快她就成为各个方面技术熟练的"高手",2002年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成为很多地方发展的瓶颈,没能承包到土地的职工面对新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诸多不适应,但是在二师二十九团八连,这部分职工不仅没有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包袱",反而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了"香饽饽"。莫海霞就是他们的代表,作为一个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职工,她始终对土地有着一种很特殊的感情,奋斗过、摸索过,但是最终由于没有经验,没有资源,种了五年地让她赔得一无所有,她曾经迷茫过、失望过。八连党支部、工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有一位被老人们称赞的"好闺女",她用自己的辛勤与真爱,悉心照顾着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  相似文献   

18.
能人刘景群     
<正>今年46岁的刘景群是农二师二十九团十三连的一个普通女性,近几年,她和丈夫经营着占地3000平方米的猪圈,年收入达20多万元,成为该团养殖业致富的佼佼者。2003年,二十九团畜牧业实行改制,牲畜作价归户,刘景群果断买下了位于十三连的猪圈。有了属于自己的猪圈,刘景群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经过精心饲养,头一年她出栏生  相似文献   

19.
今年36岁的涂小珍是农一师七团九连的一个普通女性,近几年,她和丈夫印志华承包了80亩棉花地,经营着一台轮式铁牛55和720轮式车,年经济收入超过9万元,是单位的"科技示范户"。1999年,七团实行"两费自理",涂小珍凭着自己以往的棉田管理经验,承包了80亩棉花地,这一年,她自己挣回了3.4万元。2000年,七团实行机务改制,全团的大中小型轮式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两年张晓婉家发了。她的致富经对许多职工颇有启发。1992年,张晓婉一家到农二师二十九团八连承包温室,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又不适应市场竞争,她赔了。正当两口子陷入绝境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晓婉学会了孵化鸡苗。她认真按师傅传授的每个环节操作,不论再麻烦他都不偷懒。她孵化的鸡苗从开始一天销售几百只,逐渐增加到每天销售上万只,最后发展到顾客打电话抢着订购鸡苗。孵化鸡苗的名气有了,张晓婉又增加了孵化鸡苗的品种,三黄鸡、火鸡、乌鸡等。此外,张晓婉还饲养了5000只土公鸡,如今,仅养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