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婧 《法制博览》2023,(16):16-18
风险社会中网络舆论是大学生参与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发表观点的途径,也易加剧大学生的焦虑,出现群体性情绪。本文从宏观社会环境、中观高校教育环境和大学生心理三个维度,对大学生囿于网络舆论和高校引导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并基于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社会、家庭、高校和学生主体的全方位融合培养模式。通过合力育人,深化责任认同,提高抗风险能力,为培育具有亲社会性和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舆论安全视角看苏联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安全的舆论形态,是国家安全在舆论领域的体现。从这一角度对苏联演变的原因进行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苏联国家舆论的传播失效、引导失灵及自我更新失当,使解体前夕苏联国家舆论的各种功能紊乱,舆论安全出现严重危机。这一切最终搞乱了苏联人民的思想,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动荡,加速了苏联演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网络舆论的逐渐兴起,在倒逼司法阳光公开的同时,也对司法公正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司法机关要重视网络民意,但更要坚持司法的独立性,同时要引导网络舆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冯娜  姜萍 《法制博览》2023,(10):112-1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其副产品“网络舆论暴力”以其强大的破坏力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以网络舆情暴力的概念和分类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网络舆情暴力——网络谣言行为的规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自媒体迅速崛起。在自媒体时代,公众用现代化、电子化的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发布和传播,实现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主要平台有百度贴吧、微博、博客、小红书等,自媒体凭借着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规避司法危机,实现公平正义,成为目前法治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现有的体制下,应尽最大的努力去缓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寻求最有效的冲突协调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案件公开审判的监督,确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章洪 《当代世界》2008,(7):42-44
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表明,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每一个国家实现和维护自己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作为高技术领域中的佼佼者,也是决定许多发达国家由工业社会最终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政策下乡"及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政策将亿万分散孤立的农民组织到政党和国家体系中来。伴随"政党下乡"的"政策下乡",推动着权力的集中和渗透,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组织化和规范化,强化了农民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但农村社会并不完全受中央政策所支配,随着社会发展,地方性"土政策"的影响日益突出,给政策整合带来复杂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国家建构中,乡村治理政策取向将表现为多样化的态势。除了统一的中央政策以外,也需要在中央政策精神之下,通过制定和实施地方性政策对乡土社会进行政策整合。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9,(31):37-39
互联网网络空间是一个融网络、数字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人类活动的新领域,互联网网络空间已成为舆情交流的集散地。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控制困难等特点,一旦管理不当,将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失范行为的特征、表现形式和成因,提出相应的法律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环境呈现高度复杂、高度不确定性,给网民带来许多新鲜和便利的同时,也对虚拟的网络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社会治理的概念界定和当今的立法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从提高公众法治意思、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和加强国际间合作四个方面,探析我国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失范行为源于公民个体的自觉价值理性和社会公共理性的缺失,因此,加强公民个体的自觉价值理性的法律保护,重构社会公共理性是我国网络社会失范行为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主流媒体为蓝绿政党意识形态所操控的现状已遭到包括台湾学者在内的两岸学界的关注与批评。互联网的出现为台湾民众摆脱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与话语霸权提供了新的机会,但在相对自由平等的网络公共空间里,网民的蓝绿意识形态、政治偏向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舆论的走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2011年的“陈光标赴台捐款”事件引发了台湾网民的持续关注和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万户千家,博客等网站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晒"生活。但近几年,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安全的担忧,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思考。从人肉搜索案件中吸取教训,要以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为基础,探讨网络隐私权的内涵、特征,观察我国现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适用、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建立网络隐私权的责任机制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挛北方 《南风窗》2014,(21):2-2
<正>社会伦理失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联系相关讨论,我们可以区分两种程度不同的失范类型:一是违背伦理准则的行为虽然大量出现,但伦理准则本身还具有生命力;二是不但违背伦理准则的行为大量存在,而且此类行为被视为正常的,即伦理准则本身也被践踏在脚下了。关于第一种类型,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已经锒铛入狱的网络推手立二拆四(杨秀宇)有过一个成功的炒作案例:他让一个光头画家扮成出家人的模样,一手牵一个美女从一只带篷的小船里钻出来。这一所谓和尚和美女搞船震的事件在网上引起巨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成为人们当前必须的一种娱乐方式。当网络走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网上发表言论,信息共享,言论自由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但是,网络使得人民言论自由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暴力问题愈加频发,引起大众的关注。与日俱增的网络暴力现象引发笔者思考,本文针对网络暴力现象与言论自由之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将网络言论自由得到更好的规制从而减少该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是社会和谐系统的有机构成。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的负面效应危害着社会和谐,诸如网络非道德化倾向成为滋生网络违法犯罪的温床,网络成瘾症阻碍人的发展,网络犯罪是社会和谐的大敌等。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的和谐,既靠法律,又靠道德;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并举,以及加强依法管理、加快安全技术研发等措施,形成一套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犯罪学中的迷乱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犯罪亚文化理论等均有助于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涉网犯罪亦不例外。因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心理暗示发生变化,网瘾既是青少年转移内心冲突的方式,亦可能造成犯罪率增加。未成年人网瘾与涉网犯罪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个体因素,而是在于社会情境与社会控制能力等社会性因素。预防与治理未成年人网瘾应当从强化非正式控制手段入手,通过关注亚文化、强化社会凝聚力、完善社区功能等综合机制来避免网络犯罪与犯罪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9.
社会运动制度化是指把各种社会运动吸纳进国家制度框架中,以及在此过程中各种运动在组织结构、行动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学界对社会运动制度化的研究兴趣大大增强,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和知识积累。这些研究凸显了国家与社会运动互动的主线,本文围绕这一主线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关系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社会援助体系,青少年的社会网络对其权益保障起着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权益遭受侵害的重要来源正是其社会网络,而青少年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又多会求助于自己的非制度性的社会网络,并且青少年社会网络的结构要素如网络规模、角色类别次数等也是其权益遭受侵害的生成性因素。在青少年权益保障中,社会网络承担的是“守门人”角色,围家应当承担的是“守夜人”角色。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视之,不仅可以看出青少年维权的缺失面,也可为其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