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我从要素市场化角度谈一谈怎么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一,新一轮城镇化必须避免传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思路。如何理解城市化或者城镇化?不管叫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城市化的本质和规律。从经济学来理解,所谓城市化就是指资源的积聚效应,或者叫规模经济原理,即城市化主要是生产要素的积聚过程,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这应当是解释城镇化规律的基本依据。从发展经济学来讲,城镇化或者城市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强调人口城乡流动,强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而从社会学来说则是人口流动过程如何实现人口城市化,也即城乡人口社会融合问题;如果从空间经济学来说,现在强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功能融汇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表明,用人口的城乡地域分布来评价城市化水平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指标是评价城市化的最本质的指标。我国城市化的重心应当放在强化农村建设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4.
杜彩霞 《理论前沿》2001,(22):19-20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三化并举 ,即 :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5.
正我发言的题目是《按现代化规律推进城市化》。现在通常的说法叫做"新型城镇化",我对这两个词"新型"和"城镇化"都有一些看法。首先,我们不必回避"城市化"这个概念,作为现代化的一个表现,结果更能反映现代化性质的概念应当是"城市化"而不是"城镇化"。镇这个词的本意是个军事单位。其次,城市化问题的要领在哪里?要领在于要遵循和符合现代化规律,而不在于所谓新型还是旧型。我们当年工业化是搞了一个抑制城市化,使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脱离的一种发展战略。现在又是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城市化曾过于依赖大城市为载体,城市化人口向大城市规模集中,导致大城市中心区超负荷承载,带来许多经济社会问题。十二五要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主要以城市群为载体推进城镇化,使城市化人口更加合理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7.
“十五规划”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推进城镇化不仅是解决中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其他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突破口。实施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既是城市发展自身客观规律的需要,也是我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中期阶段的根本要求,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一、当前推进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我国…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的关键是"化"掉农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许多地方忽视了城镇化的真正含义,在城镇化认识上出现种种误区,若不加以解决,不仅会拖延城镇化的进程,还会加剧我国社会矛盾.因此,推进城镇化战略应当转变观念,从引导和吸引两方面努力,把"化"掉农民作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持续"农转非",许多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劳力老龄化",城乡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尖锐。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实践经验表明,只有把城镇的有形城市化与农村的无形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城乡差别才会逐步缩小,城镇化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新农村应当是向城镇化方向发展的农村;城镇化应当是带动农村相应发展的城镇化。城镇化的目标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是"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0.
推进城市化建设是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需要。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工业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工业化 ,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却比较缓慢。“十五”至 2 0 10年期间 ,我们应当选择有利于将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一同推进的战略 ,在改革、开放和开发中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民纯收入增幅缓慢、城镇化滞后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土地承包责任制中产权不清晰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农户分散经营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因此,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重新思考农民收入的增长,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城乡社会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深加工,转移农村人口,加快城镇化步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社会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要扩大,养老基金的财政补贴要提前,推迟退休年龄的时机要适当,医疗保险基金要划出一小部分用于预防,要建立单住补贴医疗费用调剂基金,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要适当下移,要尽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民间监督组织。  相似文献   

13.
保险诈骗案件侦查方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诈骗犯罪对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保险诈骗案件侦查应把握好以下环节:做好报案登记与谈话,详细了解发案经过;认真勘查出险现场;严格审查相关的证明文件和卷宗;研究投保、索赔经过,发现骗赔征象;围绕案件关键问题进行技术鉴定;加强与保险公司的联系,主动挖掘保险诈骗线索等。  相似文献   

14.
聚众斗殴罪主体若干争议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斗殴罪的主体应为一般主体;对“众”的理解应坚持整体上的标准,且不限于完全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者;对首要分子的认定应在刑法规定的基础上具体展开;对其他积极参加者的认定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和老子在人才培养和管理上的联系是:主张从幼童抓起,重视人类的自然美德;认为最优秀的统治独立于法律,为无为则无不治;高扬理念的价值,摒弃自身的存在;要求以人为本,实行制度领导。主张造就精英,公民各尽其职;肯定拥有财富,但国家不能推崇财富;重视社会公德,倡导优化国民形象。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两人在上述思想上又有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是当前公安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总体而言,当前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距"金课"还有很大的距离。只有以教育部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频共振,即通过坚持问题意识,整合教学内容,用紧贴实际的专题设计激活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坚持集体研讨,用教师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课内课外有效衔接,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转对象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感染学生等途径才能更好地打造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治安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因此社会各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必须彻底消除在农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维权意识,实现由族群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其次,必须逐步淡化村规民约的作用,在农村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再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制结构所造成的对农村和农民的漠视与掠夺的现实。最后,必须使农村的治安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摆脱警察执法权益保护不力的困境,必须完善现有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体系。其中,构建较为系统的警察职权保障法律体系,加强警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实战技能,充实基层警力、优化警力配置,改善公安装备,健全维护警察权益的专门机构,构建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是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保护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陕西是旅游大省,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支柱产业的作用,首先要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比如旅游线路开发要连成线、形成片,突出当地人文、自然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其次,努力增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状况,为游客提供便捷到达景点的条件,使国内外游客既能进得来又能出得去,为陕西旅游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应包括保障机制、权力分配与职责定位机制、实施机制、考核机制。其中,保障机制分有形保障与无形保障两个方面;在警务权力分配中,派出所应使用弹性授权,给社区民警以自主发挥的余地,并明确其职责;在实施机制问题上,应无固定的程式,而由社区实际情况来确定;在考核机制方面,要科学合理地确定量化指标,考核应由派出所为主体,并同时采取分开考和结合考,在具体方法上,使用减分考、过程考和以激励为主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