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思想、意识、观念的国民。现代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或政治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或心理状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思想的转变过程。妇女占人类人口数的一半,妇女不仅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直接承担者,同时也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劳动力。在现代社会,妇女已广泛地参与社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职责。只有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调整传统观念,形成现代意识,使妇女自身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魏晓波  苗建萍 《新东方》2005,(11):73-76
现代化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一场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世界现代化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历程,其间经历了三次现代化的浪潮。“在这两个多世纪中,现代化以惊人的扩展速度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挟括在内。形成为一股不可阻遏的世界性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太仓市是我国东南沿海率先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县级市,过去的30年中在经济上发展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在社会上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基于太仓的现代化实践,特别是太仓社会现代化经历的从总体社会向市场社会再向行政社会的转变过程,可以发现政府一直是这个过程的主导者和最重要的推手,体现出很强的中国经验特色。由此,太仓的社会现代化实践成为观察和分析中国现代化轨迹的一个鲜活的地方文本。从这个文本中可以看到政府强力影响的优势和弱点,尤其是那些弱点,成为中国现代化下一步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主旨任务。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由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变迁的过程。“西化主义”是指非西方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心理、器物和制度层面都无条件地全盘仿效或移植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思潮。从本世纪60年代起,“西化主义”概念曾一度被弃置不用。但在最近几年,这一思想又重新抬头,出  相似文献   

5.
观点     
正2014年3月10日《学习时报》决定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三要素从传统的"国家管理"转变到现代的"国家治理"是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精良的制度、合理的结构和充分的绩效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标示。精良的制度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设计务须注重制度伦理,坚持以人为本,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绩效提升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合理的结构是  相似文献   

6.
刘世锦 《传承》2011,(6):58-60
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10%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无论从国际  相似文献   

7.
陆学艺 《传承》2012,(21):80-80
搞好社会建设,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新领域,还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我们今后5年、10年、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而且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社会建设解决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失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2010年,中国的GDP达到39.8万亿元(约合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从比较落后的状态向先进的状态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发展进程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作为一股历史潮流,现代化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因而带有不可逆转的性质。“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也不会再退回到其与现代化相遇之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09,(7):35-35
何平在《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法律信仰和法律制度是形成法治社会的两大支柱,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建成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信仰,应当包括法律信服心理和法律拜从行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存在决定治理,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治理。中国社会治理的目的不在于对社会管理技术名词上的革新,即"统治""管理"向"治理"的飞跃,而在于努力实现中国社会稳健发展,维护人民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利益。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和全球化情境下,谋求做到国家、政府"治理社会"向国家、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相互治理转变,将社会治理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行为根据工业社会的特点进行适应性变革。为了回应这种要求,中国政府需要从治理制度民主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过程透明化、治理权责匹配化五个维度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向世人郑重昭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生命。所谓民主,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说法,“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人类社会自从产生国家后,只有民主制度才是国家的最完整形式。列宁最早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得出结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一定要立足于从民主制度上解决国家长治久安问题,这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转向为现代化的国家,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这已被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中国在向现代化国家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对这种社会动员的重要性,邓小平有着深刻的认识。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他  相似文献   

14.
王天玺 《创造》2013,(8):6-10
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方位转型.这样的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历经百年的苦难中得出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邓小平说得好:"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我们的总任务,就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人人都知道;如果不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那就不能叫做社会主义国家了,这也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浅显道理.那么,再进一步,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这恐怕就不是人人都可以一下子给出答案的. 重述这个问题,很有必要.我国宪法庄严道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但人们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历史中得出的一个重大结论是,人民当家作主不会自动实现,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有序、全面地行使国家权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强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最根本的一条.  相似文献   

16.
具有先进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国家所具有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她十分重视建设一个能生产的社会,极为关怀培养有创造的人材。自然,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对于建设一个进步的社会和现代化的国家是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童华胜  肖平 《求索》2012,(10):217-219
20世纪初由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国民性改造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国民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塑造一代新民的目标。国民性改造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体现了国民自我检视和批判的自觉,呈现出现代公民意识启蒙的特征,对于实现人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新华  汪旻艳 《群众》2020,(2):11-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效率是对单纯数量关系的衡量,效能则是人们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效果。对治理效能的评估可以围绕主体和问题两大维度展开。政党、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是治理的主体,不同的主体有各自的角色、定位、职责和目标,治理效能就是评价各个主体有没有按照既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行为,并且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马晓代 《传承》2012,(16):56-57
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其核心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人的价值的不断实现和人性的不断解放与提升。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格的现代转型,即人格由传统人格转向现代人格的过程,而人的现代化与人格的转型的最终落脚点是现代人格的形成。只有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又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才能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加快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在进一步思考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层问题时,应当注意到,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在国家层面上变成一种政治行为,进入政府与社会、公民相结合的实际操作阶段。为实现我国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度,并真实地把信用体系建设的主旨放在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中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理清劳动关系、行政关系,明确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个人行为的责任和义务,把民生大计与社会信用关系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战略整体。同时要懂得,信用文化是连接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桥梁;发现和弘扬诚信文化,是向信用社会、信用国家建设迈进的思想武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