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的集中体现,政治信任是国家政治体系存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治理实践以及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洞察力。农村稳定是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而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基层政府绩效的评估,村级治理主体主人翁意识的培育、农村制度建设的加强以及基层政治腐败的防治,均是农村维稳中必然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村维稳主要存在着参与危机、信任危机、相对剥夺感和群聚性事件等困境。  相似文献   

2.
政治信任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关照和理论根基的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内容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论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西方思想的引介阶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信任理论的挖掘和分析十分欠缺;在研究方法方面,许多学者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实证的,尤其是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政治信任问题,但是在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观点论争方面,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观点趋同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仍然处于思想积淀不足、理论分量不够的研究领域初创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只有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学科融合,深化对理论元问题的剖析,加强对中国本土信任文化的挖掘,才能推进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秩序对于人类政治社会生活实践来说,具有永恒意义。但是,秩序的生成不是源于强力,而是源于社会成员的互信。政治信任的议题由此产生。总体上看,国内研究者既从理论上对政治信任的基本内涵等议题作出了学理建构,又没有回避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信任话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探寻政治信任,构成了国内研究者的主要学术指向。这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于比较分析的视野中对政治信任的基本涵义进行学理阐释;从历史主义的分析进路客观审视政治信任的历史型态;客观务实地探讨政治信任的现实应用议题;农村政治信任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显学议题。但是,已有研究有其阙如,亟待后续研究的辨识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和危机性事件频发,政治信任资源有所流失,政治信任的流失甚至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政治信任的流失无疑不利于当今社会条件下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政治信任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政策视角探讨政治信任,对于提升政治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政策视角下,政治信任主要包括政策问题建构信任、政策规划信任、政策执行信任、政策评估信任以及政策终结信任五个方面.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政治信任的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政策利益诉求表达回应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策决策机制,厘清府际关系和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等.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表明,村民的政治参与与政治信任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我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村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对基层政治信任有正向的影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却是负向的。逻辑斯蒂回归则进一步显示,少数民族村民、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收入较高的村民对基层政治组织高信任的发生比更高,这些结论对提升村民基层政治信任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级差政治信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央强地弱的政治信任结构与以往一以贯之的高度政治信任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流失严重。其原因,宏观层面来是利益分化导致社会不公和制度缺失导致政府对社会问题回应滞后引发公众不满;微观层面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偏差、政府官员贪腐和政府行政行为异化严重侵蚀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制度层面重建社会公正、推进制度反腐,从社会治理层面加强矛盾化解,从规范行政行为层面重塑政府形象是重建政府管理权威,提升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治资源是政治现代化启动和推进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不仅是一个政治资源消耗的过程,更是一个政治资源配置的过程;政治资源的配置影响政治稳定,往往形成不同的政治形态。政治资源配置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宗族规模的大小不仅影响族群认同及族人之间的信任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政治信任。在对高层政府的信任方面,大姓和小姓家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小姓家族却表现出较高的信任度。从根本上讲,农民政治信任的宗族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对宗族的排斥态度所导致。因此,增强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感,亟需在国家(政府)与宗族之间形成较稳定的沟通和协商机制,从而构建体制性力量与社会性力量之间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政治信任面临的困境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逻辑起点的政治信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政治信任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动摇.因此,从价值层面来说,需要塑造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从制度层面来说,则应理性地探寻政治不信任的产生根源,考察政治信任的逻辑结构,确立构建政治信任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争得国权、取得政权、拥有人权、掌有民权,即以实现国家独立、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公平正义为主要目标。我国政治现代化已实践了精英—大众互动的革命模式、大众运动模式和精英技术统治模式三种不同的战略路径,为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政治民主化和公平正义将是我国未来政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宪政民主框架下的大众政治参与模式将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次的结构或子系统构成和运行的有机系统,师生信任结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之一。从对社会学中信任结构的剖析、对目前学界研究成果的论证、对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本质的确证中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信任结构具有两面性,它既是一种特殊主义信任,又是一种普遍主义信任。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信任的结构内涵或特征,不仅在学科建设上而且在实践维度中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遍布各国的政治信任危机推动国外政治信任研究兴起.政治信任研究的历史进程为:研究进路上,由学术边缘逐步成长为专门领域;研究范围上,由以美英等西方国家为蓝本扩展至世界各国;研究方法上,由实证研究为主发展为实证与规范研究并重的格局,特别是开展了广泛的比较研究.国外政治信任研究聚焦于公民文化论、社会资本论、自由宪政论等密切相关的几个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14.
信任是乡村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础和公共精神,是乡村和谐政治关系的内在意识要素。信任的风险性、脆弱性和乡政府信任资源的缺失,制约了乡村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乡村利益趋同为基点,从降低公众信息成本、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和权利保护机制,强化制度供给和道德自觉等方面,提升乡政府能力和农村自治组织能力,重建乡村间的信任及其乡村和谐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哲学对人的分析视角结合政治的前景,说明当代社会信任的普遍缺失现状,来分析一个普遍信任的信任社会建立的必要性,而且这种信任是摈弃外在的契约形式,回归其内在的道德。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呈现弱化趋势。由各地党委和政府推动的干部下乡活动可以视为政府自我调整或矫正的标志性动作之一。它既是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当代延续,也是维稳政治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在基层治理中建构政治信任的路径之一。如果将干部下乡活动作为国家"政治仪式"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旨在建构政治信任的"仪式"背后国家权力的运作策略和机制以及"仪式"展开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意外后果。而以"关系"的视角从微观上考察这一下乡活动,我们发现,在基层治理中建构政治信任的困境不仅来自于"关系"双方主观方面的理性计算,也来自双方客观上的社会距离,更在深层次上与某种泛家族主义观念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任何政治集团要想取得并长期维持政权都必须赢得民众的政治信任。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局部执政到全国获胜,无不是在民众的政治信任和支持下实现的。共产党积累政治信任的基本经验有:以实现民众物质利益确立政治信任;以保障民众权利获得政治信任;以革命理想动员构造政治信任;以良好政治形象赢得政治信任;以高超政治能力塑造政治信任。这些经验对于构建当前中国社会长期稳固的政治信任基础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略论信任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是主体间的一种关系,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主体间的互信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制度环境,提高不同角色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信任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开始涌现,与其它阶层相比,新兴中产阶层总体上有着更高层次的政治信任,他们在对我国政体基本原则的认可上、在对我国政府所推行的基本政策的评价和对具体政府机构的信任上有着更为强烈的情感.新兴中产阶层对于我国政府的这一信任态度为我国的改革提供了非常合适的环境,他们非常期待我国政府能够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的、繁荣的中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的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体现为: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重塑政治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环境支撑包括公民社会的培育,法治环境的完善,传统文化的扬弃,现有资源的优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