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报刊、出版为代表的现代传媒自近代以来在中国兴起,它对鲁迅杂文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多重的重要意义:首先,现代传媒为鲁迅杂文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与物质载体,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争取言论空间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也成为鲁迅“释愤”、“抒情”的有效媒介;其次,鲁迅利用现代传媒这一空间和阵地,使杂文写作成为对话语权的争夺和享有,他以杂文书写使舆论空间与被排斥的沉默的大多数之间产生了联系。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8,(9):46-46
孙焕英在7月3()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对鲁迅的研究还是需要深入的。假设有这样两道选择题:1.鲁迅的杂文质量:高,一般,低;2.鲁迅的杂文产量:高,一般,低。我相信,人们都会选择两个“高”。其实,第二道题选择“高”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低”。且看鲁迅杂文产量的统计:《三闲集》:1927年8篇;1928年14篇;  相似文献   

3.
近期出版的《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对鲁迅杂文的艺术品本质展开探讨,以其自成系统、深层掘进、新意彰显的特色,成为鲁迅杂文研究领域的一本好书。该书探寻了隐藏在"匕首投枪"功能作用背后的"释愤抒情"的主体意识。开展诗性精神、诗性创造、诗性渊源、诗性价值研究,说明了鲁迅杂文突破了古文的藩篱,完成了现代性的质变。  相似文献   

4.
闫恩虎 《唯实》2002,(5):78-7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但鲁迅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他是一个巨大的存在 ,是所有人文研究都必须正视的精神高度。鲁迅思想和鲁迅人格的凝结和升华 ,形成鲁迅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现代与传统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也许是因为鲁迅的独特地位和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人们对鲁迅精神的认识和表述便“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郭沫若以其绝世横溢的才华曾在鲁迅故居题过一联 :“孔子之前无一孔子 ,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毛泽东和瞿秋白应该说是从不同角度但是在相当的高度对鲁迅理解比较深刻的人。毛泽东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5.
6.
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又为文化自信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助推。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与创新进行的探讨,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与创新需要把握几个基本前提:注意把握文化的基本属性与政治的基本站位,注意把握理论逻辑的严密性和话语解读的规范性,注意在不断继承和借鉴中对原有话语方式进行转换和创新,注意面向话语客体的客观实际和面向现实的生活世界等。对这些基本前提的把握是进行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的精神形态与话语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革"期间,为思想改造运动驱使和政治斗争需要,知识分子从身份到思想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在对作家精神世界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基础上,将其区分为虔诚型、苦闷型、中间型、抗争型四种形态,并就知识分子话语权的丧失和集体创作方式推广做了深入探析,指出两者之间的同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文化革命战线的主将,当时敌人攻击他,朋友误解他。瞿秋白把正确地评价鲁迅看成那个时期文化战线上一个重大任务。因此,他白天专心研究鲁迅著作,夜深人静就伏在一张小方桌上写作,花了4夜工夫,写成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相似文献   

9.
鲁迅及其研究作为跨世纪的文化话题,依然在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以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并产生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文化语境及情境的转移,关于鲁迅的言说渐趋多元,进一步体认、反思和发掘鲁迅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已成为学界的共识。2011年9月25-26日,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暨鲁迅:经典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绍兴召开。会议从不同的视角与专题对鲁迅所蕴含的丰富性给予了阐释解读,这对今后如何深化和发展鲁迅研究、如何使鲁迅的价值长存、如何把握现实价值与学科价值的契合点等,提供了新的理路及方法启示。此组笔谈即为这次盛会一个十分有限的截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强调中国之制,也强调中国之治,并要求用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制度与治理是相辅相成、内在统合的关系,发挥制度优势才能提升治理效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建构了具有时代风格、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在制度定位上,中国共产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在制度结构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分类分层原则,有指向地阐明制度内涵。在制度功能上,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度特征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制度话语传递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在多元制度话语竞争格局中,为形成话语合力,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话语交流机制、话语分层机制、话语贯通机制、话语博弈机制。不断阐扬制度话语,推动制度话语创新有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1.
凡经历过那场十年浩劫的人,大概无人不知廖沫沙的大名。因为批判他(笔名吴南星)跟邓拓、吴晗在《北京晚报》发表的杂文《三家村札记》,成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言说方式入手阐述“女性个人化小说”在话语体系建构方面的意义:话语的批判性;语言乌托邦的建构(反传统审美经验的女性化命名、文本名称;介乎小说与诗歌间的叙述方式;文本诗意化倾向);个体经验化与自我指涉性的话语内容;以私语寻求对话的隐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蒋元明 《前线》2009,(6):57-57
研究余心言的杂文创作,发现一个特殊现象:他是官越做越大,杂文越写越来劲,年事越来越高,写杂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14.
朱健国 《唯实》2003,(10):95-96
本刊原杂文栏目编辑张彦加同志因病于今年 7月不幸去世。张彦加同志主持杂文栏目 1 2年里 ,用创品牌的敬业精神打造杂文栏目 ,取得了公认的效果。他的英年早逝 ,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惋惜与痛心 ,现发表著作家朱健国先生写来的悼念文章 ,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5.
1927年10月3日,鲁迅偕许广平从广州经香港抵上海。10月8日,鲁迅在周建人帮助下,从暂住的旅馆搬进了虹口横浜路景云里二十三号。这里位于闸北(华界)与租界之间闹中取静的一处民居,大多数是石库门式的建筑。在此居住的,除了周建人外,还有与周建人同供职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叶圣陶等。就在鲁迅人住景云里新居的第四天,即10月11日,郁达夫带着两个年轻人,冒着小雨,来到鲁迅寓所,介绍与鲁迅认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及其研究作为跨世纪的文化话题,依然在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以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并产生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文化语境及情境的转移,关于鲁迅的言说渐趋多元,进一步体认、反思和发掘鲁迅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已成为学界的共识。2011年9月25-26日,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暨鲁迅:经典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绍兴召开。会议从不同的视角与专题对鲁迅所蕴含的丰富性给予了阐释解读,这对今后如何深化和发展鲁迅研究、如何使鲁迅的价值长存、如何把握现实价值与学科价值的契合点等,提供了新的理路及方法启示。此组笔谈即为这次盛会一个十分有限的截面。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行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中,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说什么"和"怎么说"的统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相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在生活根基、管理聚焦和文化实践中展开,以有效表达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0,(20):15-16
在杨开慧的手稿中,还有她写的两篇没有寄出去的杂文,读来让人感受颇深。 第一篇 《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 (预备寄京报莫愁的,没有寄去) 或许是我太不合时宜的原故罢!为什么人家欣喜的事,我却要悲伤呢?  相似文献   

19.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根本任务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武装全体人民。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形态,之所以能够在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深入人心,最重要的是在于毛泽东本人对于宣传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其鲜活的话语方式,能够将深邃的理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遗言     
《学习导报》2011,(6):36-36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是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