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大好河山惨遭日寇的蹂躏,许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民众纷纷流亡关内,要求实行全国抗日,收复失池,重建可爱的家园。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就是由流亡关内的东北各界爱国人士自动发起建立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民众抗日团体,它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了张学良将军有力的支持和援助。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曾通过阎宝航、王化一、卢广绩、高崇民、杜重远、车向优等,建立辽宁省各法团及反日群众组织,进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九一八事变后,这些人又来到北平张学良身边,充当其幕僚,为张…  相似文献   

2.
正在沈阳市和平区,有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厚重抗战历史文化的学校,它就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东北中山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学生流亡北平。1931年10月18日,在张学良的鼎力支持下,东北学院正式成立,1932年更名为东北中学,全称"私立东北中学校"。学生全部住校并免收一切费用。1934年3月26日东北中山中学于北平创建。1941年东北中学中学部合并到东北中山中学。  相似文献   

3.
1937年初,流亡在北平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纪亭榭,北平东北大学学生高鹏等人,就秘密筹划建立抗日武装队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属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的支持下,他们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一面用张学良将军和东北救亡总会的捐款购买枪支,一面联络人员。  相似文献   

4.
刘澜波同志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他于1904年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以满腔热忱投入到东北救亡这项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中。尤其在他领导东北救亡总会时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亲自指示与关怀下,刘澜波同志团结各界东北同胞,将东北抗日救亡团体结合起来,为抗日复土,以至全国抗战的胜利都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受命组建东北救亡总会九一八事变后,刘澜波便和东北救亡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执行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各大城市相继沦陷,以东北军为主体,包括…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东北大学由奉系地方势力1923年创立于沈阳(时称奉天),最初以为东北培养人才为目的。由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国共内战的进行,该校在创办后的20多年中,大半时间被迫流亡他乡,历尽艰辛。由于以张学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势力与该校有深厚渊源,东北大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当亡国奴的大批东北流亡民众先后涌人关内,仅东北流亡学生即达三、四万之众。从此,形成了以东北军为骨干的,流亡关内各阶层、各团体及广大军人眷属在内的一个庞杂的东北流亡集团。其中,许多知名的爱国知识分子及著名的爱国人士,利用他们与张学良及东北军的密切关系,促使张学良和东北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北军被迫离开家园,流亡关内,成为其“围剿”红军的工具。蒋介石的险恶用心在于既消灭红军,又削弱东北军。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和东北军所处的地位,中央认为,张学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家,争取他和他所领导的东北军参加抗日救国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东北大学由奉系地方势力1923年创立于沈阳(时称奉天),最初以为东北培养人才为目的。由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国共内战的进行,该校在创办后的20多年中,大半时间被迫流亡他乡,历尽艰辛。由于以张学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势力与该校有深厚渊源,东北大学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正因为该校为东北地方势力创办,所以国共两党均自其创办不久就开始在该校活动,期望在此发展力量,争取东北人才。因此.一部民国时期东北大学的历史,既涉及到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势力的兴衰,又始终伴随着国共两党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不抵抗主义是九一八事变前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采取的投降卖国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侵犯中国东北的野心日益明显,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国民党政府不仅不作应变的准备,反而严令中国军队不准抵抗。1931年8月,蒋介石给张学良发来密电称“: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1日,蒋介石约张学良在石家庄会晤,再三叮嘱张学良: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如果我们先回击了,事情就不好办了。事实上,对待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张学良思想上十分矛盾,国难家仇系一身,坚…  相似文献   

10.
正九一八事变后,郭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辽西省委书记、东北局组织部部长、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流亡到北平,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来,他被党组织安排到东北军中做地下工作,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进入东北军学兵队1935年底,声势浩大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当时正在北平(今北京)东北中山中学读书的郭峰,是中山中学学生运动的骨干。"一二·一六"游行示威后,中共北方局和河北省委、北平市委于12月  相似文献   

11.
易帜后蒋张在东北地方政权上的合作与争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易帜后到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南京政府对东北地方政权的机构、体制、人事等方面谋求染指和控制。张学良东北集团一方面适应南京政府的“统一”政策,对东北政权进行了某些改革;另一方面,将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南京的渗透、控制予以防范和抵制,并伺机加以扩展。二者在政权关系上总体是合作,也不乏明争暗斗。从本质上说是统治阶级内部中央集团和地方集团在利益、权力上的分配与争夺。  相似文献   

12.
中共满洲省委是最早处在抗日最前线的党的地方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担起领导东北抗战的历史重任。九一八事变前,她密切注意日军侵华动向,并组织和领导东北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爱国运动。事变中,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史上的第一个宣言,在第一时间里将“九一八”之夜的真相告诉了世人,戳穿了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阴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及时地提出政治纲领和斗争策略,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促成中朝民众联合,推动反日斗争,支持与领导民众抗日救亡团体。她是东北抗战的政治领导者和军事领导者。她在抗日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发动和领导武装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开展了全国第一阶段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共满洲省委和东北党组织是14年东北抗战的坚强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对外以群众团体的面目出现,而实际上则是张学良处理外交事务的智囊与后盾,它在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及民族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外交协会的目标,在于从各方面掌握在东北的日本的各种势力的现状,并系统地将介绍给国内外人们。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就有关东北悬而未决的问题展开工作,向日本政府提出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将反日独立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外交协会在九一八事变前发动和领导的人民外交运动无疑是中国东北近代历史转折时刻的光辉篇章。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索亮  张平 《世纪桥》2011,(19):48-49
东北易帜素来在史学界就颇有争议,褒贬不一,本文主要剖析在东北易帜时期张学良是如何机智果断地与日本帝国主义斗智斗勇的外交过程,以及对其结果作出公允的评价。同时本文还从中日关系史的角度,对张学良的民族气概和爱国主义以及不畏强暴的勇敢斗争精神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钱辅廷临危受命离开西安钱辅廷 ,1899年 4月出生。其父钱丰泰 ,是张学良夫人于风至的大舅。钱氏家族因与张学良有姻亲关系 ,所以先后有七人在东北军中任职。 192 4年 ,经于凤至介绍 ,钱辅廷先进入东北军当卫队营卫士 ,后来又转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又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去日本东京见习一年。他回国后一直追随在张学良的左右 ,先任张氏的侍卫 ,后任侍从副官等职 ,深得张学良的倚重和信任。钱辅廷从讲武堂毕业后 ,结识了东北军中的中共人士吕正操、郭维城等人。 192 6年 6月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钱…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7)
九一八事变起,面对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东北军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救亡斗争,孕育了伟大的东北十四年抗战精神。本文试图探析东北十四年抗战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焕发的独特精神内涵,并阐明其时代价值,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军史中,杜长龄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备受张学良和王以哲的欣赏,暗里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军早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军官。先后组建抗日义勇军、组织领导廊坊起义,虽惨遭失败,但救国之志尤坚。1934年,他接受组织安排,在新疆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不幸被盛世才抓捕。1941年英勇就义,享年40岁。由于种种原因,杜长龄的名字一直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以此文来告慰像杜长龄一样为抗日救国英勇捐躯的烈士英灵。  相似文献   

18.
黎明前的黑暗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华北、江浙、两湖、两广等地大批流亡学生进入四川,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四川成立了十多个国立中学、大学(包括外省内迁改名的中学、大学)。位于江津白沙的国立十七中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孟悦 《党史纵横》2011,(5):61-6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在我国东北设立了诸多侵略机构,并蓄意制造事端;在侵占东北后,又扶植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奴役、压榨东北人民和掠夺资源,直至战败投降。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抚今追昔,当年日  相似文献   

20.
王凡 《湘潮》2005,(6):4-10
周尚珏老家在吉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丧,全家流亡到北京。1943年,他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在读三年级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