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视角研究法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法治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进一步发展,法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试验区是与科学发展观相切合的新战略。其价值,就国家而言,是促进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和超越,就中部而言,则覆盖了增强经济实力与改善增长质量的双重意义。任何改革试验的成功,必须以充分理解现实条件为前提,两型社会试验区也不例外。文章提出了四个主要约束条件,即经济发展阶段制约、政府公共治理机制缺失、技术硬约束、文化理念落后,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的短期行动安排与中长期改革框架。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其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伟清  付玲 《求实》2002,(8):31-34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然而 ,我国目前市场经济领域的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信用缺失 ,使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正常沟通交往的平台和正常运行的基础 ,让人没有安全感。信用体系的瓦解还会给社会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发挥政府善治、市场巧治和社会共治多元治理主体的复合作用,而政府公信力丧失、市场诚信缺失和社会道德滑坡等折射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信任的缺乏,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因此,人际信任重建是破解社会治理困局的一剂良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扭曲、制度文化缺失及心理安全感缺乏导致人际信任危机发生,而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现代信任文化、引导不良情绪及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是寻找实践路径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谢俊丽 《学习月刊》2011,(22):74-75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贫富差距化的新形势下,诚信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诚信缺失不仅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更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加强诚信机制建设,成为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一、我国诚信危机的基本状况及其产生原因我国当代社会诚信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经济的角度看是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问题;从社会的角度看是人与人之间的诚待互信问题。  相似文献   

6.
虽然“中等收入陷阱”命题是近几年提出的,但关于经济发展停滞的可能和停滞原因的探索很久之前就开始了。经济增长动力的升级和社会稳定保障了日韩两国的成功突围,而增长乏力、发展失衡和有效制度保障缺失的拉美及东南亚国家则陷入了经济发展停滞的泥沼。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有利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的有利因素,但也存在产业升级困境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桎梏、排斥性增长的典型矛盾和市场功能的缺失与政府职能的错位等阻碍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容性发展和优化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成为中国面对挑战的政策指向。  相似文献   

7.
一、西部大开发需要制度创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尽快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而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制度创新。 (一)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制度是一个社会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程序和伦理道德等行为准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一个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的多少只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而经济增长最终要取决于有效率的组织,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制度能否提供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个人发明、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等因素使人类关系发生了根本变革,信任问题变得日益重要和复杂.信任构成了一个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心理基础,因此,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探讨信任的产生机制、作用、影响因素及解决信任危机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现代化发展范式的主宰下,中国经济飞跃发展,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然而,对经济增长至上的痴迷导致中国多年来一直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管理的倾向,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相关部门,普遍缺乏对社会管理的起码关注,致使形成大量社会问题日积月累而社会管理机制缺失或不足的危险局面。在这个失衡格局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周期性增长的缓慢阶段。高油价、持续存在的全球不平衡和高收入国家公共债务的增加是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的因素。但由于中国在未来10年内经济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世界经济的增长不会出现持续减速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包括进一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成功地发展服务业等几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信任资本缺失导致的社会冲突和信任感的普遍匮乏,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进步。因此,必须改变以血缘家族关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特殊主义人际信任模式,代之以制度信任为核心的普遍主义信任模式,才能使风险社会中的社会转型与政治秩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在于不断的机制创新,使市场机制伴随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作用.地方政府作为联结宏观与微观的中观调控机构理应是机制创新的重要实践者之一,本文试就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机制创新功能作一探索.一、机制创新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所谓经济机制是指一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它存在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一个经济机体运作方式选择的合理与否,不仅会影响该机体的生机和活力,还会影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再到人类发展。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即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被等同于经济增长。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回事,"增长"不等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的正义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容性增长是机会平等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的目标来说,它更注重经济增长的社会内涵,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人之间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际涉及的是对收入、财富以及权利的公平分配。机会平等与公平分配是社会正义的现代投影。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新定位,其所包含的正义的理论品质,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和广大民众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中的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金融机制会促使被抑制经济摆脱徘徊不前的局面,加速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金融领域本身被抑制或扭曲,它就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金融深化意味着金融职能和金融机构的专业化,以及  相似文献   

16.
公共信任作为一种功能化的社会机制,是一个社会促进与实现和谐的内生性条件与人文环境。我国市场化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由此引发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契约化,不仅引起我国传统公共信任的结构、演化机制及关系序列发生变化,而且导致公共信任在社会转型期的重构发生结构冲突以及与社会信任、个体信任关系的疏离,进而影响到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化和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对低碳经济专门的基础性立法,加之低碳技术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城市低碳生活立法缺失等,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应制定以《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为纲领的立法体系,制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低碳立法,通过城市低碳生活立法构建低碳社会,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发展体制和法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要求人口应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增长,而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则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合理的经济结构,科学的经济决策,这只有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条件下才能顺畅运行。实践告诉我们,适量人口的增长是保证经济高效运行的有效条件之一,过量人口增长会影响和制约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人口能否按照经济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增长,这与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关系。经济政策正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对低碳经济专门的基础性立法,加之低碳技术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城市低碳生活立法缺失等,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应制定以《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为纲领的立法体系,制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低碳立法,通过城市低碳生活立法构建低碳社会,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发展体制和法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任是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普遍遵守公共生活准则的人际关系状态。从表象看,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信任要好于现在,但实际情形要复杂一些。改革开放的大量举措对建立社会信任是有益的。我们普遍感到的社会信任缺失,不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而是因为改革不平衡、不深入。尊重与扩张私人财产权是社会信任的基础。收入与财富合理分配是社会信任是必要条件。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任的重要支柱。健全法治是社会信任的基本保障。扩大公共领域社会分工有助于完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