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既是一种理想价值目标,又是一种现实制度安排,在各领域各层次都有实践和经验支撑。协商民主为人类探索民主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近年来,关于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围绕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建设路径,尤其是协商民主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协商民主的结构等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拟结合实践条件、治理结构,从实证研究的多重维度对协商民主进行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选举民主的发展,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层协商民主是治国理政的一种有效形式,其现实意蕴包括要协商要商量、真协商真商量、能协商能商量、协商好商量好等几个方面。当前,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存在协商认识不到位、协商制度不健全、协商平台不完整、协商效果不显著等不足,为此,应重视协商价值、厘清协商主体、明确协商内容、掌握协商方式,使基层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协商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中生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对我国协商民主实践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在协商主体方面,中国特色协商文化通过明确人民的协商主体地位、培育协商主体的协商精神、规范协商主体的协商行为,有助于提升协商主体的价值共识;在协商治理方面,中国特色协商文化通过为协商治理注入更多价值理性、推动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有助于增强协商治理的效能;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特色协商文化通过创新协商民主认知理念、坚定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方向、完善协商民主体制机制,有助于优化协商民主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具有协商民主的一般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风险,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协商主体、具体运行以及运行结果等方面,因而主体平等参与权的保障、组织机构和程序的创建、结果效力的认定是防范立法协商风险的重要内容。只有对立法协商的风险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估,才能更为有效地防范风险,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立法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对协商民主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其主要关注点:一是在协商民主理论本身,包括其内涵、特征、作用与价值;二是在对协商民主的中国式应用以及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协商民主模式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异同比较。通过这种理论介绍与探讨,有助于加强学界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协商民主是政治哲学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转向和深化拓展。关于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实现形式、现实路径,学术界都进行了深入论述。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并提出尚待深化研究的问题与路径是当前乡村协商民主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的协商民主,体现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其主要的载体和实践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和论述,并对进一步践行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强调话语为中心的协商已经成为当前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多元而创新的实践正渗透到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学者多角度的研究也勾画了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城市社区探索形成的"公民论坛""议事会"等实践模式成为当前协商治理的具体形式,在增强居民参与、提高政策合法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协商治理建立在我国政治语境研究基础之上,是基层治理与协商民主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通过对协商治理提出的背景以及实践形态进行分析,以"协商"作为出发点解析协商治理的深刻内涵,当前城市社会协商治理的关键和重点研究议题主要包括协商性与合法性、监察化与制度化、协商程序与结果质量以及相互理解与公共责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政党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党协商起源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生动的民主生活实践,是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价值等协商因子与合理养分,对于扩大政治参与、增进政治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政党协商的形成和发展,伴随中国社会民主政治发展而不断完善,是一个特定的政治概念,有其特定的逻辑前提和内容要素,其政治向度、主体向度、制度向度、效应向度等向度内涵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程序化建设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协商制这一制度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改善这一现状,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程序化方向发展,就需要明确"协商民主"与"程序化"的内涵,深化二者的综合研究,从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建设的含义、内容、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探索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和基本成型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协商民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实践探索,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意蕴,这对当前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方帅 《学习论坛》2020,(2):47-53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截至2019年5月CNKI数据库收录的1282篇协商民主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协商民主研究热点聚焦于中国特色、治理、政治发展和公民参与。研究的演进趋势,表现为研究范式从价值向制度转换、研究范围从上层向基层延伸、研究内容从理论向实践转变。影响研究演进趋势的可能原因是:在国家层面民主理念与制度供给的脱节、在社会层面转型发展与社会分化的矛盾、在个体层面民主诉求与协商能力的错位。基于此,应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提升基层组织与群众的民主协商能力,丰富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实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100多年征程中探寻到的民主新路,蕴含丰富内涵。从逻辑之维审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蕴含缜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特征之维审视,内生性、创新性和超越性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显著特征;从价值之维审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举措,是对人类民主政治形态的新开创。从逻辑、特征和价值的三重维度上深入审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仅是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优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擘画中国式民主宏伟蓝图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层协商治理需要处理行政和民主的关系,弥合治理价值和民主价值冲突。可控式协商强调弹性控制、有限控制和柔性控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民赋权的民主行政对协商民主机制运行的“可控”,以发挥民主优势,提升基层协商治理效能。通过对T县基层协商治理案例比较发现,T县协商治理是一种可控式协商,包括议题输入机制、议题协商机制和议题输出机制,分别对应协商预先可控、协商过程可控和协商事后可控。可控式协商的价值,一是缓解基层协商治理中的价值冲突;二是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权力的民主性;三是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协商热情;四是稳定基层社会秩序。其发展受到行政权力属性、可控程度和协商人员素质三因素的限制,可以从强化权力监督、厘清可控要素和开展实践学习三方面不断优化可控式协商的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晚近西方理论界针对代议民主面临的政治复杂性的挑战提出协商民主理论,认为要保证人民主权,就应当让公民对立法和决策进行公开协商辩论,赋予立法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的宪政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立法决策的正当合法性、控制和监督国家权力、建构和谐的公民国家关系模式、培养公民政治自主性与责任意识。现代国家的宪政实践表明,预算不仅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与运行规则,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在预算审议中借鉴协商民主理念,推行公民直接参与预算,成为现代国家实现预算民主的有益尝试。结合立宪主义原理,完善预算审议中的协商机制,应当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健全公民参与预算的法律体系,落实预算信息公开,建构协商程序机制以保障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7.
根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各协商主体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党内协商民主、党际协商民主、执政协商民主和社会协商民主四种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以及选举民主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从协商理念、协商制度、协商行为、协商结果等方面构建其发展评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认清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所面临的形势、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以及找准发展不同类型协商民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在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目前学术界实际存在"党际协商论"、"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三种观点."党际协商论"由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事实性而具有较为优势的话语地位,而"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则却处于相对弱势."公民协商论"的主要不足是缺乏对中国实践的现实考虑,"折衷协商论"则在协商概念内核的表述上较为模糊,而基于这两者提出"党群协商论"的观点是意图说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更可能处于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党际协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历史制度的积淀,而党群协商则更多地反映了人民民主的规范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益元素,批判与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最高形式。当前,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人民民主,要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更好地发挥汇智聚力、协调团结、政治整合、民意通道等功能。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协商民主发展方向,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拓展协商民主领域,提高协商民主水平,优化协商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应该说有它自身的逻辑起点和变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五大来源",全面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生缘起,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历史文化条件和政治发展轨迹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