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业成 《中国减灾》1992,2(2):29-31
一、近40年中国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中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可大致划分为8类25种(见表1)。 1949年10月1日到1990年底,全国共发生突发性灾害4万多次,其中一次死亡数十人以上,经济损失千万元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事件2,000多次。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据调查,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约有41万处,各类塌陷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崩塌、滑波、泥石流威胁。有23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塌陷,16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大中城市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例如,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地面沉降造成当地防洪能力下降,建筑物开裂,并危及铁路、公路设施,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据专家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全国和省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进展研讨会召开。会议对全国1:100万比例尺和省级1:2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成果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讨论稿)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全国和省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思路清晰可行,大数据分析挖掘、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方法应用科学合理,评价成果揭示了我国当前地质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态势。与会专家为后续开展评价理论体系建设、实时动态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质灾害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据统计,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41万处,各类塌陷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仅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平均每年造成900多人死亡,全国有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威胁,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有23省(区、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塌陷,有12个省(区、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地裂缝,有16个省(区、市)的46个大中城市出现严重的地面…  相似文献   

5.
1999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2003年,国家和重点省市又先后开展了基于临界降雨量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地质灾害预警响应逐渐取得共识和推广.2019年,全国17个重点省份实施地质灾害"技防"与"人防"融合行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应急避险的自动化监测与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2]6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我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全市现已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7万多处,100余万人受到地质灾害威胁。每年汛期来临,我市常出现连续强降雨、超强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久雨后岩土体含水偏饱和,特别是三峡库区受30米蓄降水影响,易发生地质灾害。今年以来,我市已发生上百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7.
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今年以来,由于降雨降雪、冰雪冻融等因素引发多起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144人死亡或失踪,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5倍。由此可见,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与平原地区不同,山区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它们大多是瞬间发生,历时短,具有难  相似文献   

8.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了预防地质灾害,有效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将《重庆市2003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执行。我市属全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之一,每年汛期当降雨时间较长并伴随多次连续大暴雨时,各类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明显增多,并表现出较强的同发性和滞后性,可能使大量的老滑坡产生新的变形,同时诱发大量新滑坡;在具备泥石流发生和松散堆积物地区,还可能暴发泥石流。2003年,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在8月主汛期时降雨偏多,且伴有1—2次暴雨天气过程。三峡水库蓄  相似文献   

9.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我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各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31号)和全国防范地质灾害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范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东与秦巴山地、武陵山地相连,向西逐渐向川中丘陵过渡,西部多为低山丘陵地貌,往东逐渐变化为低山、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沟谷发育,地形切割强烈,多形成峡谷,加之水系发达、区内降水丰沛,且多大雨、暴雨等集中降雨,软弱层及软弱结构面发育,区内地质灾害十分频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数量多、分布广、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04,(4):9-13
3月1日,国务院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轨道。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缺乏统一的国家规划,各自为政、工作交叉,在低水平重复工作的同时留下大量空白区,造成人力、财力的严重浪费;二是不少部门、单位及个人,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自身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时不采取地质灾害预防措施,造成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严重后果;三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职责分工、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权利与义务均不够明确;四是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够,导致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应急抢险等防灾措施不能落到实处。为解决以上问题,《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应运而生。《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有助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减轻地质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也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今年以来,由于降雨降雪、冰雪冻融等因素引发多起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144人死亡或失踪,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5倍。由此可见,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近来,全国范围内降雨比往年频繁,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明显增多。对此,温家宝总理批示:“要加强对气候、地质、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的监测和综合研究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曾培炎副总理指示:“要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整治的要求,针对今年地质灾害多发的情况,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特殊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要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要落实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搞好群测群防,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必要时组织群众搬迁避让。抓紧做好重点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要密切部门间的配合,及时沟通协调,加强对全国地质灾害防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灾害的发生"面广量大",并表现出"突发性"与"不确定性"的时空发生特点.而应对地质灾害风险最好的方法便是群众自我判定与群测群防.因此,居民如何正确识别地质灾害风险、采用何种方法应对以及地方政府或城乡社区怎样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规避灾害风险损失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5.
桂政发[2012]5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我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分布广、数量多,地质灾害险情重、危害大、治理难,尤其是近年来频繁的极端天气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引发大量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为贯彻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库区地质灾害的活动状况,不仅影响三峡水库的运行安全,而且关系到库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防患于未然.本文在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蓄水后库岸再造过程和库区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地质灾害和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将相对增加,并呈现出阶段性.文章最后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减灾对策 .  相似文献   

17.
<正>宁政办发[2014]8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5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一、2013年地质灾害概况宁夏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转折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地形变化大,新构造运动活跃,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4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经 2 0 0 3年 1 1月 1 9日国务院第 2 9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 2 0 0 4年 3月 1日起施行。总 理 温家宝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第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相似文献   

19.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入汛以来,我市已发生多起地质灾害,尤其是5月13日,我市秀山县干川乡迓福村发生的岩崩泥石流,造成正在区内劳动的11人失踪,再次给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市已进入汛期地质灾害高发期,由于连续降雨,将可能诱发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切实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现将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据统计,近年来,除地震以外的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一千多人死亡、经济财产损失上百亿元。五年来减灾工作的回顾加强地质灾害立法和规划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颂布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对地质灾害的调查、规划、预防和监测等进行了规范,相应地推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