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背景、历史定位和基本内容三个层面,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从抽象到具体等辩证思维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和现代法治理念,分析了树立和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厘清和界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的进步性,阐明和论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执政理念即执政党在执政活动及自身建设中予以贯彻执行的指导思想、价值判断和执政宗旨的总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具体可划分为:邓小平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江泽民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三个时期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分别解答了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具有重要的合法性价值意义、目的性价值意义和时代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章乐 《理论学刊》2002,3(2):72-75
资本主义法治文明是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制度文明 ,它是由“内核”、“中心”、“重心”、“基础”四个层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应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制度建设、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培养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 ,从而克服资本主义法治的局限性 ,实现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不仅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强化法律意识,建设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特殊的领导和促进作用,客观地分析并认识这种作用,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治在改革中行进,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依法治国已进入一个"全面落实"和"加快建设"的阶段,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崇尚法治和实行法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贾程秀男 《奋斗》2008,(12):32-3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建立健全法制的大潮中走来,沿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指导方针开始构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大厦。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对法律的认识也日渐丰富。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就是惩治犯罪,维护治安。解决简单民事纠纷,这显然是片面和单一的。步入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的推进,带动了社会结构的改变,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出来人们习惯了依靠政策而非法律处理社会事务,如何让法律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三十年,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从领导层面,还是从群众层面;从观念层面,还是从操作层面,法治进程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三十年的法治建设,给我们带来许多深刻的启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依法治国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王军 《理论建设》2002,(6):52-56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属概念,构成政治文明的一部分。十六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工作中的突出进步在于:提出了法权平等与经济平等有机统一的人民主权观,开辟了实质性人民主权的新纪元;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强调了机构建设以及依公正程序行政的重要性;对司法公正提出了制度上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部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法治文明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整体性概念,价值层面的法治基本理念、静态层面的法律制度内容和操作层面的法治技术手段一起,构成了法治文明的"三维"结构,形成了法治文明整体架构的环环相扣的横向链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则构成了法治文明"一体化"的建设任务,形成了法治文明整体架构自上而下的纵向目标体系。只有实现"三维"结构的相互同构和相互整合,实现"一体化"建设任务的相互推动和相互促进,实现"三维"和"一体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进步,法治文明的整体架构才会完整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光 《发展论坛》2002,(9):48-49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完善才是人们所企盼的完美而又理想的法治状态?笔者认为这就是和谐法治状态。一、和谐与法治的统一人们一般会认为,和谐是一种带有温情色彩的美好的关系状态,而法治则是由暴力机关作后盾的强制性地控制关系平衡的手段;把二者揉为一体有生硬之嫌。笔者认为这只是对和谐与法治的一种浅薄的看法。和谐是由人参与的事物的有序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成熟状态,是由人参与的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然而,和谐却不是温情脉脉的折中,和谐是通过斗争而实现的,也是通过斗争…  相似文献   

16.
荆先清 《世纪桥》2011,(21):59-60
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前,高等院校应当充分把握法制教育的主旨和核心,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从坚持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思想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实现了向法治的根本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普法教育全面深入,公民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司法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正在全国政法系统深入开展.今年4月,罗干同志在全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法治环境不容乐观,立法转型滞后、相关法规存在“碎片化”甚至相互抵消的情况,司法行政功能错位,环境执法困难重重,相关法律监督力度不够,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普遍较差。为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统一立法理念、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关的《生态文明促进法》;转换立法思维方式,且执法方式与司法方式要逐步重整;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环保职责,注重环境民主和社会参与,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杨武 《理论与当代》2013,(12):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历史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发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号召,同时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一个重要的服务和保障对象,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