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住清贫     
《叔向贺贫》是封建社会里的“千古绝唱”,说的是晋国正卿韩宣子不贪不占,生活清贫,在与同僚的交往中,显得寒酸。时间长了,他心里头有些失衡。正好叔向登门造访,韩宣子便向他哭穷。出乎意料的是叔向居然对他的寒酸表示祝贺。韩宣子越发不解。叔向便向他讲述了前朝两个卿大夫的故事:栾武子乃晋国上卿,因为官清廉而美名远扬;郗昭子是晋国正卿,其家财抵得上半个晋国,其家臣有晋国军队的一半,但是其奢侈淫逸、横行霸道,结果横尸于朝廷台阶之上。由此看来,贵为卿大夫,应忧德之不修,而不应忧贫之不济。一席话,说得韩宣子折服。叔…  相似文献   

2.
为公仆“贺贫”文/赵顺华贫穷乃人生之所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也不愿一贫如洗,度日如年。读《叔向·贺贫》,韩宣子为晋国正卿,很为贫穷无以待客为忧。叔向却一反常理,登门贺贫,韩宣子惊愕不已。然而听了叔向用确凿的事实、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贺贫的原...  相似文献   

3.
《国语·叔向贺贫》一文,上中学时就曾学过。记得当年无论老师如何讲解,却始终心存疑惑:这贫穷终究不是好事,有什么可祝贺的呢?最近又读到这篇古文,越读越觉得字里行间饱含真理,意味深长。特别是在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方略、强调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这篇文章更具启迪意义。 《叔向贺贫》主要记述了叔向拜见韩宣子时两人的一番对话。叔向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宣子是晋国的卿,在当时均属高官。当叔向听到韩宣子“忧贫”,悲叹“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时,随即向他表示祝贺,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列举了栾武子和…  相似文献   

4.
说“忧”     
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以说多种多样,喜、怒、哀、乐,憎。恼、爱、忧,每一种感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就拿“忧”来说吧,它在字义上无非是忧虑、担心的意思,但深究起来,也有不少值得回味和探讨的地方。大千世界,“忧”时刻伴随着芸芸众生。孔子认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表明“忧”在时间跨度上具有连续性;曹操对“忧”的体会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忧”从内心产生,具有客观性,并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抗拒得了的。不同阶层的人,其所“忧”的内容千差万别。自古以来,忠臣良相忧的是国家社稷,人民疾…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2,(23):32-32
2007年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春节团拜会。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向大家拜年,并在随后的讲话中强调了“民生”的重要,他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尽最大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2,(23):32-32
2007年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春节团拜会。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向大家拜年,并在随后的讲话中强调了“民生”的重要,他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尽最大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7.
韩星 《前线》2013,(10):89-90
忧患就是“安不忘危”或“居安思危”。从周初忧位、忧君,到孔孟的忧道、忧民、忧天下,再到唐宋的治不忘乱、心忧天下,忧患意识充溢整个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8.
为官莫忧贫     
正重读"叔向贺贫"的故事,仍然发人深思。韩宣子"忧贫",叔向反而向他"贺贫"。叔向列举了两个例子:栾武子一生清贫,可是他能弘扬美德遵循法制,依靠这点治理好了晋国,且执行法令没有弊病,避免了灾难。而郤昭子虽有钱有势,但他骄横跋扈,招来杀身之祸。叔向认为:做官就应该甘于清贫、官德为先,倘若为官忧贫,贪欲必起。  相似文献   

9.
忧党为我党历届领导集体所关注。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小平同志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江泽民同志根据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条件下党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出:“大家要忧党忧国啊!”江泽民忧党意识对于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孩子读书没人管,老人生活没人理,土地撂荒没人种,这是外出务工农民最担心的“三忧”。忠县巧用“三制”解“三忧”,让28万农民工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11.
西尧 《奋斗》2010,(2):62-63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树立忧患意识的箴言和警句。人世间,堪为忧患之事甚多,如忧国忧民、忧地位忧前程、忧生计忧安康等。近读《礼记》,发现还有一种“忧学”的思想使人感到寓意深长.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2.
省委书记忧贫录杜伟,陶文彬1994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冒着烈日酷暑到湘西自治州考察扶贫工作。12日下午,王茂林一行来到龙山县农车乡。他没有坐下来喝一杯茶,抽一支烟,就去察看正在兴建中的农车乡"华湘希望小学"。它是由省华湘进出口公司投资15万...  相似文献   

13.
群众对反腐败有“四忧六盼”最近,笔者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多层次的广泛调查,群众有“四忧六盼”:一优“刮阵风”。群众认为,反腐败不仅要真抓实干,而且要常抓不懈。但有些地方对反腐败信心不足,工作缺乏力度,一旦出现厌战松劲情绪,就会给不法分予以可乘之机。二忧...  相似文献   

14.
事业之忧     
正忧是对外界和自身有所担心的心理活动。忧表现出各种形态,忧虑、忧愁、忧烦、忧伤……五花八门,却有一致的心理特征。有的心理学著作描述忧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集中于某个问题,不遑他顾。忧非喜乐,不讨人喜欢,但有喜就有忧,高枕无忧、无忧无虑虽好,也只能是一时,人还是离不开忧的。  相似文献   

15.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时引用的一句古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为民的根本立场。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共产党人情感的最高体现就是对老百姓的赤子深情。当年,毛泽东听到灾区人民受苦受难的消息时,难过的泪水打湿了桌上的文稿,而当听到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消息时,高兴得一夜未眠,欣然赋诗。邓小平用他饱经沧桑的一生,凝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让世界为之动情的话,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江泽民…  相似文献   

16.
“会议”变味之忧□建章会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就会议而言,无疑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一项活动。令人费解的是,在不少地方,却有人借会议之名,玩出了许多的“花头”,使许多会议成了滋生腐败的代名词和用来招摇撞骗的摇钱树。其手法之多...  相似文献   

17.
“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既无深奥的道理,亦非过高的要求,乃是一个革命者起码的觉悟和应有的品德。党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浮夸风。然而,有些同志就是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报喜不报忧,甚至瞒真忧而报假喜。广大群众对此是很反感的。  相似文献   

18.
储蓄激增:喜耶?忧耶?陈元生“八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从“七五”末的7034亿元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25573亿元,预计1995年底可达到3万亿元。短短五年内翻了两番多,并连续突破三个“万亿元”大关。建国后至1992年末储蓄存款累...  相似文献   

19.
﹃瘦﹄人不得﹃病﹄田水旺很明显,尉明发“瘦”人不得“病”的论点是从“肥”官肯得腐败病而得出的结论。“瘦”与贫往往相连,“肥”与腐常常相伴。这其中,贵在一节,贵在心有主。节,就是德与廉;主,就是党和人民。中央有位老干部讲得好:要入污泥而不染,要入污泥而...  相似文献   

20.
周旬 《当代党员》2009,(6):66-67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孟子的思想留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和借鉴。 孟子言:“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民,用今天的话说,即关注民生。纵观历史,“忧民”一直是历代仁人志士所推崇的为官之本。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穷年忧黎元”的杜甫,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于谦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的郑板桥,无不以民忧为忧。当今,我们党员干部更当胸怀天下、情系苍生,“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