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作权制度的目标是维持促进传播与激励创作的有效率均衡,著作权损害赔偿也应以此为目标。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损害赔偿应当制止侵权、促进作品市场交易。要制止侵权,需使作品使用者的预期侵权成本高于预期市场成本。当作品交易成本过分偏高时,可能出现“效率侵权”,此时损害赔偿不再以制止侵权为目标,而以作品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作品交易成本的考量,对著作权损害赔偿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纪晓昕 《知识产权》2005,15(4):37-40
模仿广告是指对他人具有明显特征的广告的图片、结构、颜色及整体布局的模仿.由于模仿广告侵权具有隐蔽性强,认定困难等特点,所以在审判实践中常常难以处理.本文以一起典型的模仿广告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为例,就如何判定原告对系争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被告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以及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竞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边蓉 《法制与社会》2012,(10):25-26
本文以目前不断增多的微博用户以及微博侵权案件为切入点,对微博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微博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对临摹作品的法律属性界定不明,实务界与理论界观点不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对临摹作品进行个案认定,承认具有独创性的临摹作品为演绎作品,可享有著作权。侵权的临摹作品仍然享有著作权,但侵权人需对原著作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判断临摹作品的商业利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取决于利用行为本身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至于过错的有无,只应影响到利用人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5.
出版者作为最传统而又最基本的作品传播者,对繁荣经济、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出版者在作品传播中如何使自己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和大量的投资得到高效而合法的回报,而不是动辄就被诉为被告且屡屡败诉,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地成为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诉讼主体,且出版社作为被告并且败诉的案件占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大部分。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近几年来审结的案件情况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状告出版社侵犯著作权的案件1999年为34件(占著作权案件总数的27%),2000年…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字库的著作权保护及侵权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性应当成为一种字体作品享有著作权的前提。字体作品不具原创性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字库软件也不具原创性。字体作品和字库软件是对字体设计思想的不同表达形式。字体作品著作权和字库软件著作权是两种不同的著作权,在保护对象和权利归属等方面均有区别。不同国家对字库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不尽相同。竞争对手复制字库软件和最终用户未经授权使用字体是字库著作权侵权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认定字体或字库软件是否相同或实质性相似时,可借助重叠法和坐标法等技术手段进行比对和判断。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赔偿额的确定是一个重要而又争议最多的问题。侵权人与著作权人(受害人)各言其理,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而法官等困于法律在此问题上的不明确、不具体,在判决、裁决时也很为难。赔偿额多少就往往成为法官自由裁量权限内的事,弹性很大而缺少规征的制约。本文拟就赔偿额确定的原则及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方家。一、赔偿的前提首先必须认定,确实存在侵犯著作权的事实。认定被告人行为是否侵权时,被告人无论过失还是故意均不影响侵权的成立。其次,赔偿不应以受害人遭受实际经济损失为限,赔偿也绝不能以侵…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蒋志培审判业务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是当前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最常见的一类案件,是著作权纠纷案件最基本的类型。研究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实务,特别是研究这类案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对依法保护著作权人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网络技术为不法行为者提供了侵犯合法权益的捷径,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表现尤为突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导致了作品传播、作者认定、是否侵权、如何归责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责任方面,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0.
对行为违法性是否构成侵权责任的要件一直存有争议。在医疗侵权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违法性”为其构成要件。一方面,行为违法性并不具有与过错相区别的内涵,通常违法即过失;另一方面,医疗侵权行为主要是过失行为,而一些过失行为很难判定是否具有违法性,将行为的违法性作为独立的责任构成要件,不利于正确归责。因此医疗行为违法性不构成医疗侵权的独立要件。  相似文献   

11.
人民法院在审理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时,常常遇到原告将出版单位作为被告一起拉人当事人中追究其侵权或其他责任的情况。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姜某诉被告长城出版社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中,原告没有起诉直接的侵权者(侵权与否这里暂且不论),而是与出版单位“对簿公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抄袭、剽窃者的线索难寻。当事人除了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被诉作品中被抄袭、著作权被侵害外,再就是被诉作品中的作者姓名,至于该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是男是女等…  相似文献   

12.
[本案要旨] 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的是整体性著作权,仅使用单篇作品不构成对汇编作品著作权的侵权。数据格式不属于版式权保护的范围。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具有独创性的题录摘要数据库构成汇编作品,将其内容复制并重新编辑成数据库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丁晓春诉南通市教育局、江苏美术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一案中原告的著作权存在的原因、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否存在、作为人行为的主观心态以及损害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笔者无意在理论上作任何分析,但对案件所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损害大小的计算、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以及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具体计算方法,本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裁判要旨】涉网络侵犯著作权案件中,单纯的翻译字幕行为若不符合合理使用范围,可构成民事侵权,但不列入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打击范畴。在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时,应当结合行为人的行为表现、意图、远期目标等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仅以客观上是否真实盈利作为标准;客观方面,非法经营数额是该类犯罪情节严重与否的主要考量因素,同时还要结合传播侵权作品数量、会员注册数、实际点击数等因素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法修订后不久,中国两大中文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就因侵权问题对簿公堂,网上著作权纠纷烽烟再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使用作品的方式,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严重挑战。原来的合理使用在网络环境下是否仍然是“合理”的,成为现今直面且须回答的问题。作品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一、著作权案件的审理思路著作权案件中,一般应遵循的审理思路是:首先,确定权利,即确定原告是否有权就涉案作品主张权利。在该步骤中实际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原告要求保护的权利是什么,二是原告要求保护的涉案作品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或制品,三是原告是否有权主张权利。确定原告主体是否适格是案件审理的基础,是法院审理案件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确定原告主体是否适格,侵权的认定及责任的承担都  相似文献   

17.
梁作民  曹波 《知识产权》2002,12(2):38-41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案情虽然简单,但其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怎样看待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委托作品的性质以及著作权人是否滥用权利等问题。在法院受理的著作权纠纷案中,关于委托作品的案件占一定的比例,而我国著作权法对委托  相似文献   

18.
一、著作权民事诉讼主体资格著作权民事诉讼包括著作权侵权诉讼、合同纠纷诉讼和权属纠纷诉讼。著作权民事诉讼主体是指在著作权诉讼中,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并有权进行使诉讼过程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诉讼行为的人,如人民法院、当事人、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一般而言,当事人和人民法院是两个基本的诉讼主体。确定著作权诉讼的当事人,是目前著作权审判实践中棘手的问题,其要害在于实体活中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实践中较多地集中于职务作品、合作作品、委托作品、演绎作品、编辑作品以及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纠纷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百度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与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的争议焦点之一在于强制网页快照是否构成对网页的著作权侵权,所以首先需要明确该案中涉及的网页的种类和作品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据此,构成作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具有独创性、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和属于智力创作成果,其中独创性是最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戴斌  李威 《法制与社会》2010,(27):298-298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作品的著作权适用分析,考察了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作品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媒体环境,并分析了主要的侵权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