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开“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三农"问题的症结,目前理论界流行的说法有四种:一是农民收入低,二是人地矛盾突出,三是农村土地存在制度缺陷,四是城乡二元结构出现的矛盾.笔者认为"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2.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由于特殊国情所致,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得更为尖锐,解决起来难度更大.深入探索"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乃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因此,要在认真总结我国相关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以确保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这是经济落后、传统农业居优势的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启动工业化初期,聚焦于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道路与"三农"的关系、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的关系等方面,获得了不少创新性的认识成果.从新中国工业化发展60年的历史长跨度审视,改革开放前党对工业化与"三农"问题关系的探索,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独特的探索视角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改革开放前后的探索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改革开放前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为改革开放后的继续探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杜萍 《学习论坛》2004,20(2):47-48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的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推进城镇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怒江州的“三农”问题仍然严峻。解决怒江“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对怒江“三农”的研究,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的精髓,并用于指导今天的农村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点.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薄一波对我国"三农"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并形成了自己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研究薄一波的"三农"思想,对于当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改革开放的成败.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三农”问题更多新的时代内涵。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村务公开制度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务公开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村务公开制度建设仍滞后。解决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是必须注重村务公开制度建设的关联性与适用性。要建立上下联动的村务公开协调运作制度;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村务监督的法制保降体制。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的城乡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娟  曾菊新 《探索》2001,(6):130-134
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西部城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西部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比较了各种城乡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渐打破,农民工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农民工是联系城镇与乡村的纽带,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存在着诸多难点,目前应该尽快建立农民工的大病保障和工伤事故保障等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西感恩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西方哲学中,都包含感恩的思想,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等。但是由于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环境,理论起源不一样,感恩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有一些不同,表现为理论基础的不同和侧重点、内容的不同。不同的感恩理论反映了社会的不同发展历程,也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文明冲突的症结、表征及解决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集体所有权残缺,必然导致农村土地制度文明的冲突。土地所有制是农村土地制度文明冲突的症结;土地流转制是农村土地制度文明冲突的表征;而土地股份制是解决农村土地制度文明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和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人力资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建旺  倪星 《探索》2002,(5):43-45
人力资源是制约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部地区整体性人力资源水平还很低,政府必须扮演主导角色,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引导和支出引导,加强和改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化、产业化,从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改革的原始起点是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但其逻辑演化过程却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然而,由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乡村社会也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我国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三农"问题的根源、本质及其在市场化条件下爆发的原因为线索,从现代化、城市化规律的自然属性与传统体制的人为因素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它们对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型塑,并指出由于经济-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远滞后于农民现代性的发育从而形成了转型期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并成为引发农村诸种矛盾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部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宁辉 《探索》2004,(1):115-117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发育迟缓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困扰着西部老工业基地,本文分析了产业空洞化对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分析了该问题的形成机理。进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通过体制、科技、投融资、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以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新旧产业衔接“空洞”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初期乡村社会改造的深度与广度都是空前的,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领导的新政权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其做法与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承接五四以来乡村社会改造与建设的巨大能量;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准备;确立了以土地改革为基础的总体解决方案;实施了合理有效的总体推进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