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重义守诺的民族。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从树立信用赢得民众信任开始。所谓“民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仁、义、礼、智、信”的“信”,就是信用。中国人世代奉行“一言重九鼎,泰山反为轻”的准则。“得  相似文献   

2.
商无信不赢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前人总结出许许多多诚信的格言。如“人之所助者,信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巧诈不如拙诚”;“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等等。至于人际交往中讲诚信的动人故事,也是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尾生抱柱”和“范张鸡黍”等。诚信相连。诚是内在的人生信念和准则,信是见之于外的一种状  相似文献   

3.
“抱柱守约”随想张文雯近来读书,偶拾一则以命守约之故事,不妨抄录于下。早年间有个书生叫尾生,一次与女友相约在某桥下见面,结果,女友没来(不够意思),洪水来了。尾生君因有“不见不散”之约在前,便抱桥桩子死等,至溺毙。遂有“抱柱之愿”的典故。中国是以“道...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即是金,金即是信。这一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在当今中国社会,失信的人很多,受骗的人也很多,以致于我们提出了信用“危机”的严峻课题。其实,信用危机只是我们对当今社会信用问题的一种夸张性的警示,如果市场经济国家真的发生了信用危机(不仅仅是金融信用危机),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社会经济生  相似文献   

5.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6.
《春秋毂梁传》中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寥寥数言,道出了诚信之真谛。我国古代有大量的关于诚实守信的警句名言,如:“民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  相似文献   

7.
“信用工程就是好,不抵押来不担保。调查评定不停闲,为民办事真不少。风里来呀雨里去,帮民解了燃眉急。讲道德来讲信用,共创信用大环境。既排忧来又解难,信用工程显辉煌”。这是一首农民自编的唱词,它表达了农民对隰县信合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感激之情。无数个日日夜夜,隰县信合人默默地做铺路石,让贫穷的村落山民走上康庄大道;无数个日日夜夜,隰县信合人情为民所系。把自己的光和热洒遍了果园农田,让丰硕的果实见证为民、利民的奉献情怀。  相似文献   

8.
经营之道     
“民”牌就是“名”牌振兴民族工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中国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什么是名牌?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销量大,消费者喜爱。也可以说,成了老百姓都喜欢的“民”牌,也就成了“名”牌了。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就外部而言,一是国家对外国公司产品的进入要加以调控、管理,竞争条  相似文献   

9.
李宁  周峰 《岭南学刊》2004,(1):95-96
由广东省伦理学学会发起并组织的“道德建设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理论研讨会暨广东省伦理学会2003年年会”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来自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委党校、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多名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章海山、王宏维、陈贻新、董玉整、戢斗勇等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一、当前国内外伦理学研究的新动向及其对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启发1、应用伦理学的转向。章海山教授指出,目前国际伦理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种应用伦理学研究,而应用伦理学研究本身也在发生着三大转向:从个体型、民…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前沿》2012,(22):131-133
频发的企业信任危机问题,使人们的健康、生命乃至人类的生存都被—次又一次的无情践踏.这让我们看到,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在当代似乎已被全盘接受,而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被抛之脑后.人们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企业责任:企业对社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等,企业出现了“无所谓”文化.本文结合当前存在的企业信任危机问题,探讨“无所谓”文化的表现、根源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倡导重建信任,建设一种远离“无所谓”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李立 《台声》2006,(2):80-82
“谜一样的人物”曹聚仁,由于其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过去整整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仍扑朔迷离,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真正解开其身上的谜团。特别是他晚年曾为两岸和平统一奔走一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看与曹聚仁有过接触的当事人如何说?“颐和园一夕谈”惊人之举1956年6月,离别大陆整6年的曹聚仁决定重回大陆。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兼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说“:曹聚仁是通过费彝民介绍来大陆采访的。”费彝民是香港大公报社社长。事实上他并不仅此一途。邓珂云(曹妻)说“:1956年春,曹聚仁寄我一信,内附一信,嘱我转寄北京邵力子先生,信的…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是讲信誉、守信用、重信义。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信用观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良好的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现代企业的灵魂,民营经济人士牢牢把握好这一“发展之魂”,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对入世后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立信必先“立人”。每个人都是一种品牌,用什么思想、观念、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其结果截然不同。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13.
寻根     
郭鹰  林晨 《福建乡土》2010,(3):29-30
从小,客家人总是称我们为“河洛嬷”。带着儿子回永定婆家过年,邻居们微笑着迎出门来说:“河洛佬回来了!”福建龙岩是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界点,五县一市一区中,有五个属于客家民系,只有漳平市和新罗区属于河洛民系。两个民系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几千年的相处相容,早已经血肉相连无法分割!  相似文献   

14.
群众呼声     
《政策》1998,(7)
“民转公”教师工资 问题何日解决 最近,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地方“民转公”教师的联名来信。信中反映因数年工资无着落,导致他们生活困难。 新洲县辛冲镇三合小学熊新国等108名“民转公”教师联名来信反映,他们是第一批按文件规定应于1996年元月正式起薪的“民转公”教师,但工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在两年多时间里,该县649名“民转公”教师既不能享受民师的统筹工资,又领不到“民转公”后财政应发的工资,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他们为此多次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在该县“普九”验收时,临时领到4个月工资(1997年  相似文献   

15.
1993年,一对从北京乡下来海南打工的恋人,上岛后因租不起住房便在南大桥下露宿了三夜,又因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俩人合谋杀死了一名“的士”司机,抢到160多元钱。当时的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玉益赶到现场,看着带上手铐的这一对男女,便问:“你们为何杀人?”回答说:“没处住、没活干、没饭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到来,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什么?温州人在一场信用危机之后,痛定思痛,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信用,为此温州人把每年8月8号定为温州的“信用日”,以致力打造温州人的信用名片。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你的名片是什么,你不觉得你同样需要打造一张全新的“信用名片”吗?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诚信?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具有悠久的诚信美德的民族,有着深厚积淀的诚信文化传统,可为什么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却开始疏远诚信,甚至出现了“诚信危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3,(36):F0003-F0003
位于著名自然保护区马山脚下的大信,是山东即墨市的一个乡镇。大信法庭是即墨市法院在即墨大信镇的派出法庭。走进大信法庭,浓厚的“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大厅里摆放着醒目的信文化释义牌,释义牌对以“大明法度,信而致远”为主题的信文化进行了凝练的诠释,字里行间流露着大信法官对法律的敬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张世兵  王光升 《前沿》2006,4(4):3-5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科学的“权力民授”思想、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设计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开创了新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新局面,开展了党内“整风”运动。这一系列管理思想、原则、方法的提出和创立,对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专制”、“人治”、“官本位”等消极因子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塑造了一种民主型、法治型、服务型的新型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20.
谈诚信     
沈壮海 《政策》2002,(5):28-2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说文》以“诚”、“信”互训,谓“诚,信也”、“信,诚也”。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里,诚信作为一种规范,通用于个体、家庭、朋友、国家乃至国与国之间,被赋予修身成人、立民强国的重要价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