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权力的一种类型 ,公共权力不仅继承了权力的强制特征 ,而且对这一特征做了某种程度的强化 :强制具有了垄断性与普遍性。与私人权力相比 ,公共权力又具有公共性。公共权力这两方面的特征 ,如果配置失当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就会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的私化、滥用都是这种异化的具体表现形态。由此 ,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在制度层面上便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公共权力异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新 《行政论坛》2011,18(2):9-14
腐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毒瘤",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异化。权力腐败与公共权力异化互为表里。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工程,既要科学设权,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又要改良权力运行的土壤,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更要加强权力主体的自身建设。消除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呼声,也是我国构建和谐政治体制,建构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异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权力的腐败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亦即公共权力的质变。权力质变的根据在于其自身内部固有的矛盾,它们使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内在可能性。因此,反腐败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行政体制转型期公共权力的异化○张康之一般而言,异化概念表征的是事物性质朝着相反方向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结果。我们认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等等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因为,这些与公共权力相伴生的现象表明,权力已经悖离了它的公共性质,成了掌权者的私有物,服务于掌权...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中国腐败的本质及其成因,学术界众说纷纭。其实,腐败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而公共权力的异化则源自国家公共权力及其行使者内在矛盾的两重性。只有构建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探索公共权力异化的根源及其制约监督机制,有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6.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在中国,共产党实际主导着公共权力的运行。中国腐败的要害是部分共产党党员及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的种种行为。因此,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效限制和防止公共权力主体主要是党员干部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中国防治腐败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防止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政治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防止制度漏洞所引发的腐败,是用民主的办法扎紧"制度的篱笆"。换句话说,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首要意义。预防腐败或权力异化的制度改革、民主制度建设很重要,这也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的"基本共识"。即要从根子上解决中国转型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对国家民族造成重大伤害,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1,(11):46-46
唐亚林在2011年10月《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认清公共权力的性质,阻断公共权力与利益的结合与输送之路,压缩因宫位越高自由裁量权就越大而引发的腐败空间,是降低、控制官员“权力瘾”的有效良方。第一,官员“权力瘾”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目前形成了“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个人利益政策化”这一“中国式权力异化”的恶劣局面。其后果必然是拥有权力的人不愿放弃权力,权力小的人渴求更大的权力,没有权力的人拼命追求权力。第二。官员“权力瘾”是权力商品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韦昌海  李会忠 《学理论》2010,(13):30-31
公民社会亦称市民社会,是崇尚公民权利,注重公民参与的社会,公共权力是公民保障自身生存发展维护自身权益基础上的有条件让渡形成的,然而公共权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不断异化。学界对公共权力制约进行了有益深入地探讨,提出了诸如加强公权实际运作者的人品道德,强调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对权力运行结果的严格考核等方式,以达到对公共权力的规范。然而最根本有效的制约方式在于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公民社会特有的社会特质为此提供了有效条件。  相似文献   

10.
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一是科学合理设立权力,紧控公共权力异化的源头。要加强立法的思想统一,避免出现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违背《宪法》或彼此矛盾;明确立法主体的立法范围,划定立法的界限,避免出现一些混乱;立法主体内部职责分工要明确,避免同一立法主体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