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所面临且必须予以解决的最基本的基础性问题。今天,随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已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还必须同时诉诸伦理信念。只有以伦理信念为基础,环境保护运动才能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肤浅走向深沉,因此环境伦理成为当今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陈德敏  孙玉中 《求索》2013,(7):101-103,31
面对全球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基于各自实践和理论困境而无能为力。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环境伦理,体现了环境正义的要求,符合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永续发展的愿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接受。虽然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目前在理论中尚存缺陷,在实践中仍面临困境,但在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环境治理主权让渡、创设科学民主化环境治理机制以及充分彰显环境治理科技功效等手段,弥补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不足之处,奠定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伦理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3.
浅谈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润秀  刘金龙 《前沿》2004,(9):169-171
在研究人类怎样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克服“生态中心主义” ,最终走向环境伦理的命题时 ,就必须对这两种思想进行剖析 ,以明确科学的环境伦理思想 ,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国内外环境伦理与环境行为相关理论,以大连为案例地,着重对不同环境伦理观旅游者之间的环境行为差异进行了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旅游者普遍认识到旅游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环境伦理倾向,通过聚类将旅游者分为生态中心者、立场中立者和立场模糊者。研究发现,不同伦理观念旅游者的环境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并以生态中心者的环境关注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生态运动与女性主义运动的共同目标是推翻二元统治的逻辑框架,以此建立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平等的新型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情境伦理(contextualist ethic),认为个人的伦理叙述和实践都是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的。生态女性主义对关系伦理的强调,使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首先认清自身作为关系中的个体或共同体而存在,从而使人与自然关系有一个更为和谐的发展。生态女性主义哲学的大部分学术聚焦于环境伦理学。生态女性主义哲学家认为,对女性、其他受支配的人群、动物和自然的概念化和待遇之间的联系,需要一种女性主义的伦理分析和回应。最低限度上,生态女性主义环境伦理学的目的是发展不偏向于男性的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理论与实践并在前女性主义存在中提供一种导向去实行。但生态女性主义与其他环境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又存在显著不同,除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还研究性别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成长于对女性的支配和自然的支配之间的联系和理论化。作为一种关爱伦理,生态女性主义重新将环境伦理学的焦点聚焦于自然可能的意义、道德上的说法、人与与他者联系的观点(人与非人类自然),塑造人类、自然以及人类对非人类自然环境的义务的基础。生态女性主义伦理以反对二元统治逻辑概念框架的批判为基础,将所有具有父权统治逻辑概念框架的不平等现象均纳入其探讨的视野。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将女性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相结合,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在当代环境伦理学中展示着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朱力  张楠 《求索》2016,(4):17-21
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研究是以寻求“应当”的环境设计价值为目的。时下中国的城市化在加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在多个层面上呈现出了与社会、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是一个具有多重层次与复杂尺度的系统,所以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研究也应从精神、社会、生态、审美、经济、行为等多重维度来进行整体探讨。精神维度讨论人类思想史与文化观念对于环境设计伦理的影响;社会维度探讨外在的社会条件与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关系;生态维度从生态、可持续与适宜技术等层面来协调城市环境发展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审美维度以树立社会和谐美与自然生态美探讨城市环境的善与美;经济维度则将视角投射于城市环境的设计价值与所引导的消费观念;行为维度关注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设计主体在进行决策时所应遵循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建构起城市环境设计的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康普生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在艺术手法上大胆创新者但同时又是最因袭传统的伦理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喧哗与骚动》将基督教伦理的"爱"、"信"主德纳入小说创造,通过对康普生家族成员"爱"的缺乏和"信"的丧失的刻画揭示了这个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之间的渊源,表达了他对美国南方在发展和变迁的历史中所遭遇的生存困境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人类中心主义主要从认识论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非人类中心主义往往偏重从本体论来看,这使环境伦理陷入困境。用和谐理念整合二者的合理之处,超越二者的对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依靠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障人与的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9.
朱巧香 《求索》2005,(10):133-13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既要强调信用的伦理理念,又要切实实施信用的伦理关怀,提供一种讲信用的伦理环境。目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用伦理环境主体的信用道德观念薄弱,失信现象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监控体系,因而迫切需要加强信用伦理环境的改造和完善:首先,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入手培育人们的信用道德信念;其次,优化讲诚信的法治环境以惩处社会失信行为;再次,营造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以促进信用制度的有效实施;最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引导、激励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造就良好的信用氛围。  相似文献   

10.
潘桂妹 《求索》2010,(7):93-95
数千年来,先辈们同政治腐败的斗争大体遵循两条路线:一是主要地求助于人心,在道德上做文章,把人的行为约束寄托在主体的道德感和良心、良知之上;二是求助于法律制度,在制度控制上下功夫,把人的行为约束寄托在外在的强制性规范的压力上。应该承认我们党和国家在反对腐败,提倡廉政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如何借鉴西方经验,推进制度防腐创新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人口控制是消解人口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向当代人生存伦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人口价值观,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控制政策.本文通过对人口控制政策的多样性及其引发的伦理问题,以及中国人口控制的政策、实践及环境伦理原则的探讨,阐明了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一基本国策,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喆  ;王文卿 《传承》2010,(27):94-95
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欲求环境危机的切实解决,必须寻求可以为相关法律政策提供理论支撑的环境伦理。通过对环境伦理的基本流派进行梳理,提出面临严峻形势,应平衡激进和传统的观点,坚持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治现状及环境法的伦理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法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水土不服困境,同时,文章试图打破环境法原本单一的西方化伦理支撑,建构我国环境法应具有的多元伦理构架,从中国古代精深的自然观和当今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探讨我国环境法的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朱书刚 《理论月刊》2002,(10):68-69
本文认为,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内核的环境-生态伦理价值观与代际-代内伦理价值观与普世伦理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尽管在全球化时代存在着文化伦理价值冲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交往规则的趋同化,普世伦理应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对环境的法律保护,不单单是法律制度的完善,更主要的是观念的更新,这其中,新的环境伦理观念是尤为重要的。现代的环境法律制度应当体现以下环境伦理观念:确立以整个生态系统为主体,以生态利益为中心的环境伦理观念;维护人类与环境的公平与正义,拓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人类对于环境的义务,以实现整个生态系统内各主体的权利。在以整个生态为中心的现代环境伦理观念指导下,环境立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也应实现更新。  相似文献   

16.
陈燕 《理论月刊》2000,(11):95-96
“湖北省伦理学会年会暨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研讨会”于2000年8月在湖北通山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湖北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等十几家学术科研机构的30多名代表。此次会议围绕环境和科技伦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各抒己见,深入探讨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各方面问题。在环境伦理方面,主要涉及到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全球伦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在科技伦理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孟庆涛 《前沿》2011,(21):166-169
康德法权哲学的理论基石是先验自由。因而康德的权利理论的出发点是伦理上的自由。现代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理论起点仍然是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因而是在传统伦理的基础上反传统伦理。从康德的法权哲学来看,由于缺乏自由的根基,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乃是不道德的伦理,由此而引申出来的环境权也就是无伦理基础的环境权。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人类社会形成挑战。自然灾害是影响西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变量,从伦理角度考量西部环境的现实,分析自然灾害使西部环境问题显现的原因与特点,从人与自然的视域考察环境还原的对策。通过对伦理的把握,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构建和谐的人伦关系,建设区域生态伦理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论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与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伦理、网络伦理和如何加强道德自律方面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谭钊 《理论月刊》2010,(3):36-38
当前环境政策伦理意蕴多维、价值取向多元,其哲学基础是功利主义,分析手段是经济分析,但全球生态环境总体上没有得到根本改良,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止。对此,文章提出,环境政策的内驱力应是伦理价值取向,分析手段是自然价值分析,以期从自然主义主导的角度认识、分析并构建伦理价值的环境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