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意识是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追求的自觉反映,是公民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独立人格和理想批判精神的综合反映。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国家法治现代化与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艳芳 《人民论坛》2014,(5):98-100
公民的法治意识决定了一国法治建设的未来。当前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阻碍,都和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薄弱相关。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类措施,多角度、全方位入手培育公民法治意识,使公民法治意识和国家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孟书广  张迪 《人民论坛》2012,(36):112-113
公民法治意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意识系统,它的形成需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条件。从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机制来看,它是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既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要根据公民的自身特质调整普及方式。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进入法律审议程序。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民法草案中对物权、人格权、信用权等权利的规定充满了新意,体现了对人权保护的高度重视。全国工商联继1998年、2002年两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修宪保护私有财产的提案之后,又在2003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修改宪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法律制度的建议案》。一个几乎完全由  相似文献   

5.
张秋良 《湖湘论坛》2006,19(3):92-93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在构建公民意识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发挥法律课程的功能与优势,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08,(5):64-64
蒋传光在《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关于公民意识概念的描述中,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把公民的规则意识作为公民意识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强调。公民规则意识是公民意识中最基本或核心的要素,是法治秩序建构的客观要求和前提条件。我国公民规则意识缺失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行政处罚工作面临着什么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前几年“钓鱼执法”等事件发生后,上海的行政处罚工作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问清和解决这些问题,事关国家法律体系形成后上海法治建设大局,事关上海“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为此,2011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挂帅的绗政处罚法》执法检查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对本市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情况开展了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8.
徐翼 《人民公安》2014,(24):1-1
<正>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心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重要的内驱动力,是促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法治社会相当于法治中国建设工程中"建设工人"的合成,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浓厚的规则意识,按照设计好的规制和要求去完成每一个步骤,只有这样法治中国的浩大工程才有可能建成。所以从这  相似文献   

9.
王希泉 《前沿》2004,(11):134-136
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是由于中国古代臣民主体意识和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长期影响 ,均造成公民意识的培育受到限制。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应从历史传统中汲取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资源 ,提出坚持德育首位和两课教育 ,集体主义意识和公德意识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能分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是中国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培育学生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法治教育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的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我国要成功建设法治秩序,首先必须建立浅层法治秩序。这需要政府与公民两个主体同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对于政府而言,首先必须依法而治,其次必须制定行政法与建立专门的行政法庭,同时加强社会化过程,以增进公民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同与支持度;对于公民而言,必须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以与市民社会中的其他团体和公民形成共识与一致行动,使政府及官员自觉接受法律约束,同时公民又放弃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想,政府与公民的共同努力,才是中国得以建设法治秩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永萍  孙秀伟 《人民论坛》2012,(36):250-251
作为城市基层组织形式存在的社区,如何实现其自身和谐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社会现实问题;和谐社区建设与公民意识具有一定内联性,架构起社区成员-社区-政府之间的良好利益沟通渠道,要建立立体多维的社区公民教育体系,培育社区成员公民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迄今已逾1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了宪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也随之进行变革。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新旧社会结构体系的相互碰撞交替中,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撑。十八届四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法治将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意味着作为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法律的统治,法律在国家中具有至高地位,人人应当遵守法律,一切组织必须依法活动。在一个国家内如果有组织或个人超越或凌驾于法律之上,则这个国家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法治的思想同国家和法律一样源远流长,但直至人类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了法治国家。法治并非法制,法制只是法治的必要条件,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法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现代社会的人民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用法律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16.
徐永光 《中国减灾》2008,(12):31-31
民间组织的力量就像水.流到每一个细微角落.它昭示着改革开放30年孕育的公民意识在中国大地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如何在疫情期间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成为当下亟待引起重视的一个社会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仅使我国的立法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也使我国的法治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如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进一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将是法;台建设面临的两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仍然相对较弱,民主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我国宪法,法治这一治国理念在我国最终确立,全社会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法律信仰构成了法治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成熟度,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树立起坚定的法律信仰。然而,在我国,公民对法律感到陌生,法律虚无主义观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