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今年起,我省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5月21日至22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在武汉举办学习班,就做好我省县乡两给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开展学习培训,并做出部署。  相似文献   

2.
每月快递     
我省将全面启动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日前结束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就我省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间作出决定。由于我省上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在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进行的,按照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决定提出,全省  相似文献   

3.
1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情况。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大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间的决定,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及要求,我省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于2011年5  相似文献   

4.
钟禾 《楚天主人》2011,(6):8-10
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的规定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时间的决定,2011年11月底前,我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将进行换届,依法直接选举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宪法和法律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21年开始,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陆续换届。要充分认识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原则要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选举工作始终,依法、有序地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确保选举结果人民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2010年,士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人大制度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城乡统筹,共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为开辟"同票同权同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从2011年初到2012年底,中国各地县乡两级人大进行了新一轮的换届选举。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至今,重庆市38个区县(自治县)、800多个乡镇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逐步完成。按照全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总体安排,各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也已陆续召开。  相似文献   

7.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我省本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于2000年2月底以前选举产生,除少数在乡镇撤并中已提前召开新的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外,其他均于2003年2月底任期届满。这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是我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基层政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照宪法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的规定,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相继进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从即将结束的这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的实践看,如何做好换届工作中的文书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仍是一个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需认真研究的问题。一从已进行的各级人大换届选举的情况看,  相似文献   

9.
新书简介     
根据法律规定,从今年下半年起至2007年3月底止,我省设区的市(自治州)县、乡三级人大将进行任期调整后的第一次同步换届选举。为配合换届选举工作,我们向广大读者特别是人大工作者推荐两本工作指导用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释义与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释义与解答》。  相似文献   

10.
高道平 《云南人大》2007,(11):13-14
根据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从今年7月1日起,我省县乡两级人大陆续开始进行换届选举工作。这次换届选举是宪法修正案将乡级人大任期由每届三年改为五年后的县乡两级人大第一次同步换届选举,是我省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生活和地方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做好这次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对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实现,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国家政权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乡镇人大从过去的每届任期三年改为每届任期五年,为代表选举和乡镇领导履行职务,从时间上得到了保证,也克服了频繁选举的不利局面。2007年,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将同步进行,为了依法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仅就乡镇人大代表选举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按照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同步进行的原则,安排本行政区域内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省县乡换届选举工作将在2007年下半年全面展开。为此,本刊记者苏莉就做好我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专访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德。  相似文献   

13.
正1.为什么要进行人大换届选举?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任期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都是5年。每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就要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即人大代表,组成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2.人大换届选举的选举任务是什么?答:(1)依法选举人大代表,并由选出的新一届人大代表组成新一届的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4.
全国这一届人民公社、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是和县级直接选举同时进行的,从一九七九年试点开始到一九八一年年底结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关于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两年的规定,这一届社、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已经届满。现在宪法修改草案已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改为三年,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一致了。这一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已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统一从一九八一年算起,一九八四年进行选举。如果社、镇人民代表大会现在即进行改选,在新宪法公  相似文献   

15.
8月2日至3日,全省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自此全店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拉开了序幕。今年的换届选举是按照宪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进行的,将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和地方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这是我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活动。为了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搞好换届选举工作,现将相关讲话精神刊登如下,供各级人大常委会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届人大常委会可以在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议案。地方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到下届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为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从每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始之时,上一届人大代表任期即告结束。但上一届人大常委会的任期并未同步结束,它仍需继续行使职权到新一届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7.
依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今冬明春我省大部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将进行换届选举。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文源就做好我省县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根据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将于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为了切实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20日至21日在京联合举办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学习班。这次换届选举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乡级人大任期由每届3年改为5年后,县乡两级人大同步进行的第一次换届选举,涉及选民9亿左右,其中乡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涉及选民就有6亿多。广大选民参加县乡两…  相似文献   

19.
根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的决定,我省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将在200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进行。这次县乡换届选举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后进行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政治性强,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因此,做好全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的宣传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直击选举     
根据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我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目前正陆续在各地展开。选区划分、选民登记、推荐确定代表候选人、组织投票等各项工作正依法有序地进行。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乡镇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后,县乡两级人大同步进行的第一次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