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945年2月至7月之间,中共七大召开之前和之后,在延安同时召开了一次前后共43天的"华北座谈会",亦即"华北地方与军队工作同志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刘少奇、彭德怀、林彪等人,大会推选薄一波为主席。  相似文献   

2.
1945年2月至7月之间,中共七大召开之前和之后,在延安同时召开了一次前后共43天的“华北座谈会”,亦即“华北地方与军队工作同志的座淡会”。参加会议的有刘少奇、彭德怀、林彪等人,大会推选薄一波为主席。  相似文献   

3.
<正>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位于晋中市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1937年11月7日,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进驻和顺县石拐镇(现横岭镇石拐村),当日召开会议,宣告成立晋察冀军区。11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石拐镇召开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彭德怀、左权、任弼时、刘伯承、张浩、徐向前、薄一波等党政军首长。会议进行了坚持华北抗战的动员,传达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为主力,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把山西作为敌后抗战战略支点的构想与实践杨小池,王乃德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曾把山西作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深入研究毛泽东这一构想与实践,无疑是对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一、关于敌后抗战战略支点构想的形成及其实践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太原失守后对山西敌后游击战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工作的全面部署,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镇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史称"石拐会议"。石拐会议的召开,为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及时实行战略转变,坚定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创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  相似文献   

7.
他是走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5个省,行程5000余公里。他把考察途中所见所闻,八路军和新四军内奇迹般的事...  相似文献   

8.
薄一波与彭德怀的友谊,是长期并肩战斗的战友之情,是可以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一薄一波与彭德怀初次见面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不过,在此之前,长期在白区工作的薄一波对彭德怀就有一种仰慕之情,知道他能征善战,是红军的著名将领。因为国民党的报纸经常有他的名字,并把他同朱德、毛泽东以及黄公略一起称为“朱毛彭黄”,这说明彭德怀是令敌人胆战心惊的英雄。  相似文献   

9.
静德 《党史文汇》2005,(9):42-44
[编者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现代百余年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在陕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担负起抗日的重任.八路军总部建立后,在朱德、彭德怀的率领下,立即开赴山西战场,以山西为立足地和出发地,指挥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起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大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从出发时的 4 5万人发展到 100余万人,歼敌 124万余,解放了华北广大国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指挥八路军抗战的八路军总部前方指挥部一直驻山西,使山西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基地.在抗战胜利 60周年之际,本刊发表这篇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纪实文章,以纪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八路军总部的将领们.  相似文献   

10.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总部调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在华北发动了令中外瞩目的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组织指挥了“百团大战”。然而.自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华北工作座谈会开始.到庐山会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彭德怀却因此背上“擅自发动百团大战”.搞“独立王国”的罪名,受到无情的批判和残酷迫害。对于“百团大战”历史功过.彭德怀有自己的评述.作为党的元老的薄一波同志也对战役作了公正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1.
郭秀翔 《党史文汇》2023,(11):13-19
<正>全民族抗战爆发前,毛泽东高瞻远瞩,提出“经营山西”的战略方针,并在山西初步实践,率领红军东征山西。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毛泽东“经营山西”的战略方针全面实践,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移驻山西,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部署下,山西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静德 《党史文汇》2006,(1):46-48
百团大战,军民鏖战华北 华北反顽斗争在1940年4月告一段落.为总结抗战以来党在华北的工作,根据新的形势和中共中央关于1940年工作的指示,朱德离开八路军总部前,在王家峪北方局召开会议,决定在黎城县北社村召集太行、太岳、冀南三区和129师党政军高级干部参加的会议,史称黎城会议.会议由杨尚昆、邓小平主持.杨尚昆作了<目前政治形势与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邓小平作了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和财政经济政策问题的报告和会议总结,刘伯承作了<关于党军建设问题>的报告,薄一波作了<关于建政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何唱  徐浩 《党史博览》2012,(10):40-43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毕生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早期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初期的发展训练组织了无产阶级队伍;领导白区工作,提出一整套正确的斗争策略方针,扭转了中国共产党在地下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参加长征,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抗战烽火中,开创华北和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命于危难之际,重建新四军,与毛泽东、任弼时组成“三人书记处”领导全党;  相似文献   

14.
彭德怀是共和国十六元帅之一,杰出的军事指挥家。他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中所作的贡献,名垂千古,流芳百世。除此之外,他的另一面风采,几十年来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他对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所作的探索和贡献。一、领导华北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七七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彭德怀临危受命,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指挥的身份率兵开赴华北战场。在开辟根据地的过程中,武装斗争虽是夺取胜利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经济斗争的作用也十分重大。作为军事指挥官的彭德怀,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大力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指示,提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华南抗日游击队(又称华南抗日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紧密结合华南抗战的实际,坚持敌后战场,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原则,抗击日本侵略军,取得了华南战场抗战的胜利。 一、运用人民战争思想,创建人民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在长…  相似文献   

16.
静德 《党史文汇》2005,(11):38-40
太原失守,全军展开敌后区 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总部机关到和顺县石拐镇的第二天,即 11月 8日,太原失陷.在延安的毛泽东得到这一消息后,当日就致电在山西的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并告八路军各师主要负责人,指出:太原失陷后,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八路军将成为全山西游击战争的主体.总部宜西移, 115师移吕梁山, 129师在晋东南, 120师在晋西北.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15日,最后一位七届中央委员、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同志病逝了,享年99岁。薄老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光荣的革命事业。抗战期间,为了团结阎锡山抗日,薄一波深入山西,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抗战了八年,智斗了八年。1945年,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薄一波作为候补中委被提名。有的同志认为薄一波曾经入过狱,当候补中委不合适。毛泽东听到这一情况后说,为什么不可以当选为正式中委?提候补中委就不妥。就这样,37岁的薄一波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薄一波是财政部的首任部长,在新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薄一波得到毛泽东的高度称赞,被戏称为经济战线的“四大名旦”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即将出版的薄一波同志的新著《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战争岁月》中的第六章第三节。原标题为《到延安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介绍抗日战争后期作者到延安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参加华北工作座谈会、出席党的七大等重要活动的情况,其中不少内容鲜为人知。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先予发表,以飨读者。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9.
博览之窗     
正"敌进我进":毛泽东盘活中国抗战大棋局开辟敌后战场,是毛泽东在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便确定的一个战略布局。这个布局,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如何坚持抗战,实现战略展开的根本方向。所谓抗战,自然是敌人往哪里进攻,就在哪里抗击;阻击不了,便是退守。这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不言自明的战略布局。全民族抗战开始前,蒋介石即明确将逐步退守至黄河以南,粤汉线以西。这个战略布局,意味着华北、江南等广大国土将成为日军的后方基地。毛泽东正是在这个看起来顺理成  相似文献   

20.
正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全会批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路线,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迅速发展。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了"应当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方针。会后,出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奉毛泽东之命去华中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撤离竹沟的决定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化名"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