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什政府的自由贸易协定具有美国新贸易政策的本质特征,是一种"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诉求,反映了美国在经济的深层领域及其地区与全球战略方面的战略意图。布什政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措施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相关协定的成员与非成员以及中国的国际化步伐都已产生或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中印两国在双边经贸领域、区域性多边经济关系和全球性多边贸易体制中开展相互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5.关于非关税壁垒措施问题。据关贸总协定估计,世界上现行非关税措施达千余种。除一般的许可证、配额制、海关报关手续、商品技术规格、卫生限制、外汇限制外,在若干“灰色区域”内,还存在许多双边的自愿的或强制的非关税措施。发达国家统而概之地主张取消可减少非关税壁垒措施;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取消自动出口限制应作为更主要目  相似文献   

4.
进入21 世纪, 亚太地区形成了一股P r A 热潮 。推动这股热潮的力量既有各国发展自 由贸易的愿望, 又有各国地缘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 还跟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各国负责自由贸易谈 判的官僚机构膨胀有着某种联系 。 在如何评价F T A 的问题上, 有观点认为双边或区域性的贸易安 排与全球性的自由贸易是“ 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的“ 共生” 关系 。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是, 地区自由 贸易安排的确也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挑战 。考虑到地理位置等因素, 近来形成的F L 气的效 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  相似文献   

5.
从坎昆会议看中印在多边经济机制中的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TO坎昆部长级会议在未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宣布结束 ,多边贸易体制的公正性和新一轮谈判的前景出现更多不确定因素。从中国、印度在坎昆会议上的立场报告及谈判底牌看 ,两国间存在明显的共识 ,利益的趋同决定了两国能在主要方面加强合作 ,协调立场 ,致力推动在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的多边谈判 ,从而对世贸机制的运作产生出重大影响。随着目前中印两国将经贸合作视为良性发展双边关系的重点 ,双方在多边贸易机制内的合作将日益具有实质性的示范意义。但也须看到 ,个别因素致使中、印也存在某些分歧 ,有待在双边和多边机制中加以弥合。  相似文献   

6.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下简称GMS)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涉及流域内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6个国家。对任何贸易体制而言,无论是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还是区域性的双边或周边贸易体制,争端解决机制是其贸易规则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GMS来说同样如此。因为,无论GMS贸易自由化规则设计得如何科学合理,若没有一套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其实施的后盾,6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自由贸易区(FTA)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自由贸易的新趋势。作为一个贸易大国, 中国非常重视同合适的国家建立FTA。多边贸易体制困境、经济的互补与合作、资源战略以及非经 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中国对FTA的政策取向。目前来看, 中国正大力推进并参与了双边 FTA的进程。中国对FTA的政策对亚洲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并且将极大地推动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角度研究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指出:在世界经济运行出现新特点的条件下,区域集团合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与多边贸易体制发生联系,即发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增强中小贸易国的地位,保护中小成员国在区域集团中的权益。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区域集团贸易的自由化,削弱了区域集团化的作用。多边贸易体制有助于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的实现、缓解政治矛盾、排除各国由于经济运行机制不同而发生的影响经济合作的障碍,增强各国贸易法规的透明度,并有利于削减非关税壁垒。  相似文献   

9.
从“乌拉圭回合”谈判看未来世界贸易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产品谈判破裂,“乌拉圭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目前各方虽有松动,但要取得成功还有一段艰难的路。如果谈判取得成功,将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重新恢复活力。多边贸易体制仍是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基石,区域和双边贸易体制将作为多边体制的重要补充。未来的世界贸易格局将是:三种体制并存,区域贸易体制占较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0.
欧亚经济联盟是欧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机制,也是新兴经济体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从国际环境和新兴经济体的角度来看,欧亚经济联盟是在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双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渐盛行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欧亚地区应对世界贸易体系由多边化向分散化发展、由自由贸易主义向贸易保护主义演变的有力举措,也是新兴经济体通过加强合作增强自身实力、谋求成为多极化世界中新的一极的战略选择,以及提高贸易地位、改善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