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改革正从外围改革向核心改革、从浅层化改革向“深水区改革”切换。在“深水区”,改革需要警惕“反改革”,更需警惕伪改革。伪改革不应是“改革失误免责”条例的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2.
现在中国改革是从增量改革开始进入存量改革,从体制外改革进入体制内改革,从浅层次进入深层次的改革。前些年改革处于浅层次的状态,现在已进入深层次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之“河”不但深不可测,而且还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改革经验,深化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改革观。习近平新时代改革观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具体的现实条件以及强烈的个人因素,是一个包括改革地位论、改革时态论、改革目标论、改革方向论、改革合力论和改革保障论在内的完整思想体系,使改革部署更具全面性、改革态度更具坚定性、改革主体更具人民性、改革方法更具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华容、顺德两地机构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中 ,认识到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要获得成功 ,必须从“外延式”改革转向“内涵式”改革。所谓“外延式”的改革就是就机构改革搞机构改革 ,简单地撤并机构 ,分流人员 ;而“内涵式”的改革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在推进机构改革的同时 ,进行产权改革、社会保障机制改革、编制立法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在综合改革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改革理论经历了从改革实践中来,又回到改革实践中接受检验并指导改革实践,从而形成中国改革理论。既不能认为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没有任何理论准备,又不能认为一提出改革开放就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改革理论,它必须从改革实践中来,又回到改革实践中去,并以新的理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国改革实践与改革理论相互推动、相得益彰。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政府作为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既是这场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对象。作为改革的领导者,它是改革的主导力量。作为改革的对象,它也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观念转变、政策制定、方案选择与实施的全过程中,政府能否自觉深化自身改革,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胡鞍钢撰文指出,如果我们反思25年来的改革,能提出达成共识的改革观的话,我认为有五个重要的观点:第一,我们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显然,改革不是以物为本,特别不是以G D P为本。使13亿人口得到全面发展,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改革的归宿点。第二,我们需要广泛参与的改革。所有的改革,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都应该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第三,我们需要基于规则的改革。我们需要意识到,有规则的改革效率高于无规则的改革,有规则的改革公平性高于无规则的改革。第四,我们需要透明的改革。无论是大的改革方案,还是小的改…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十年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十年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生动体现。十年改革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在肯定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基础上,也要全面分析改革中的失误。全面分析改革中的失误,是为了坚持改革,是为了取得改革的全面胜利,而不是鼓噪改革回潮。  相似文献   

9.
一、从摸着石头过河型改革到社会矛盾倒逼型改革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中国改革发生了一系列明显变化,社会矛盾倒逼型改革实际已经来临。从改革总的进程来看,中国选择的是渐进型改革模式。与激进型改革模式不同,渐进型改革  相似文献   

10.
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1920年代列宁以新经济政策著称的改革,1950年代赫鲁晓夫的改革,199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列宁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次改革,也是苏联历史上取得成效最好的改革,但不幸在1929年被斯大林中断,个中教训值得记取。【列宁以辞职迫使改革行进】大体说来,历史上的所有改革都是形势逼迫的结果——太平盛世之下,统治者是不会冒风险去改革变法的。列宁的改革也是被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实质性展开的阶段,作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党员领导干部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顺应改革大势、服从改革大局、接受改革大考、服务改革大事,真正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的改革,说到底是要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使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离开了这个改革,就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从改革实践来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关键在于改革产权制度,培育利益主体,完善各种配套改革。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按十五大精神对国有经济重新定位,要明白国有经济到底是干什  相似文献   

13.
郝宏奎 《人民公安》2007,(23):58-59
应该发展97刑侦改革的成果,以97刑侦改革的精神,与时俱进地拓宽刑侦改革的思路,拓展刑侦改革的范围,提升刑侦改革的水平,强化刑侦改革的效果,坚持不懈地将刑侦工作的整体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改革协同思想主要表现为在改革理念协同上,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改革共识协同,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改革目标协同,要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改革方向协同,要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在改革进程协同上,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改革方案决策协同,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改革任务执行协同,要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改革绩效评估协同,要全面总结,科学评价。在改革领导协同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强化改革协同责任担当,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夯实改革协同群众基础,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完善改革协同推进机制,要提高改革系统集成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需要实现行政管理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职能改革、管理改革、组织改革、权力改革、编制改革、法治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七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进一步多维度、全方位推进简政放权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国替代型改革战略的六种替代模式,提出并分析了替代型改革战略推进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四种机制,同时指出了替代型改革战略对推进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局限性。提出“后改革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改革任务是消化掉“体制硬核”问题,进行改革战略的转换,实行不同于“替代型改革战略”的、能够适合改革攻坚任务的新的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出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政府机构改革来说,就是要从系统思维出发,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类机构改革,全面推进人员职能改革,统筹推进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配套推进编制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金融改革始终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经济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地位越来越重要,并逐步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的金融改革是一场由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从机构改革延伸到市场改革、再促动制度改革,按照发展——规范——再发展的逻辑螺旋式上升。30年金融改革成就卓著,构建起了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并帮助中国经济平稳度过了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在未来,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中国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果必将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坚定改革论、全面改革论和加快改革论。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有利于加快全面的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10)
在改革进入攻坚时期的今天,横览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信息,有助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改革动力、改革之得、改革之失、未来趋势四个方面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信息加以梳理,希望对我国当前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