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华尔佳 《民主》2009,(11):36-37
今年国庆期间.我有幸收到了一本图文并茂、墨香馨馥的书——《见证·老报人镜头下的中国进步史》。作者是年逾八旬的资深报人贺家宝先生。贺老先生1925年出生于山东德州,1943年在济南上中学时秘密参加共产党,参加抗日斗争。1946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期间,半工半读,兼任北平《新民报》记者,深入社会,曾报道抗议美军强奸北平女大学生沈崇的暴行、  相似文献   

2.
法国有则谚语说:“轻信是上当的条件”。这条富有哲理的谚语在现实生活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波兰总统瓦文萨在回答法国记者提问时无奈地承认:“我们很天真,相信了西方的口号,结果受骗上当了。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是去年瓦文萨对法国《世界报》记者说的一番话。 跨入1992年,瓦文萨面对波兰继续恶化的经济形势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抱怨,他说:“我现在看到的是许许多多未实现的愿望、痛苦和麻烦”。“我很痛苦,很失望,我无法快乐”。他还公开对西方进行指责:  相似文献   

3.
舒湮的书     
舒湮同志是明末鼎鼎大名的“四公子”之一如皋冒襄(辟疆)的后人。他于1938年春作为当时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记者到延安采访。不久,我在延安看到该刊上热情歌颂延安的访问记。那时,我身在那个环境中,并不特别注意这类报道。1940年前后,他的话剧剧本《董小宛》出版了,我倒是认真读过的,很受感动。深觉那个剧本充满爱国主义热情,忠奸黑白,格外分明,表现手法则尽得文采风流之  相似文献   

4.
如何举行记者招待会?我主张第一开场白要短。但开场白要开宗明义,把兴趣勾起来,我觉得就达到目的了。第二,重在答问。记者问的问题,我回答了,有价值,他肯定报。在记者招待会以前,你一定要想到,记者到你这个省、这个市来,他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想清楚他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他关心什么问题。我在新  相似文献   

5.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  相似文献   

6.
布加勒斯特专电 彼·卢斯卡洛夫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中国放映过的罗马尼亚儿童故事片《巴布什卡历险记》、《多瑙河三角洲警报》和《山的儿子》,都是以他的小说为蓝本拍摄的。不久前,记者在布加勒斯特对他进行了专访。 我们在他的家里坐定后,卢斯卡洛夫说:“同中国记者结识、交谈,还是头一次,我实在高兴。”我把自己的译作《山的儿子》送给卢斯卡洛夫。他说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他的第二部儿童文学作品,随即从书柜里  相似文献   

7.
<正>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达陕甘宁边区,采访、生活了4个多月,获得了大量有关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手材料。之后,他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通讯报道,引发轰动。在此基础上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国内通行译名为《西行漫记》。《西行漫记》作为西方记者笔下的红军报道,较为生动客观地展现了西北红军的生活、战斗和精神面貌,一直是了解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6,(21)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五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宏宇和《冶金报》记者高建平在《瞭望》周刊第二十八期发表了《一起冤案是如何造成的?》一文,指责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违反法律原则”,将“博士研究生”、(注:是研究生,并非“博士研究生”)“冶金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余崇礼定罪判刑,断言这是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9.
<正>"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曾在接受巴西《经济价值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关于"读书",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习近平曾多次提及,他好读书,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学术经典,也对中国古代理论家的著作有深刻认识。他同时还涉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著名文学作品,密切关注着中国当代文艺工作的现状。从阅读中得到的经验,都贯穿于习近平上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的历  相似文献   

10.
廖沫沙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十年浩劫中,由批判他写的《有鬼无害论》《三家村札记》等文章开始,使他蒙冤文字狱,又身陷牢狱,惨遭迫害.但他心胸豁达,处变不惊,终于熬过了艰难的岁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1978年,我在《北京日报》文艺部任记者,听说沫沙同志在朝阳医院养病,连忙赶去看望.后来又向他约稿,有过多次接触.当时他已七十一岁高龄,但仍热情洋溢,谈笑风生.  相似文献   

11.
浦任 《瞭望》2001,(22)
“1995年我来时,老总开玩笑说每增加一份奖励我1元钱。如果兑现,我现在都成百万富翁了。当时大家都没想到发行会增长得这么快——而且是在全国报纸发行量大幅下滑的历史背景中实现的,都是点点滴滴做起来的。”“爱书成癖、成病”的张穗华很过瘾地当了十来年的记者、编辑,当初让他去做发行处长时,“一百个不愿意”,而今如果让他回去做记者,恐怕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了。4月6日中午,张穗华请记者到广州白天鹅宾馆自助餐厅用餐,经再三请求,他讲述了自已从一个记者“蜕变”为“卖报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亚历山大·科瓦希涅夫斯基是波兰人民共和国青年事务部长,1954年生,格但斯克大学外贸系毕业。曾在当时的大学生联合会担任过几年负责工作。1981年起任大学生周报主编,1984年起任波兰《青年旗帜报》主编。1985年12月被任命为波兰青年事务部长。下面是他同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记者的一次谈话,从中可看出波兰青年工一个侧面,特摘译如下供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文欢同志应我们的请求,在他北京的寓所接见本刊记者,作了一次无拘无束的谈话。这位越南的杰出革命家谈了他目前的工作,他的打算,以及五年多以前他因何不得不离开他的祖国。谈话结束时,他默写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赠给记者留念。  相似文献   

14.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携带由他与叶丹合作编剧、由他执导和主演的新片《非常大总统》,专程来到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武汉举行首映式,笔者特地采访了他。 “《非常大总统》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片,您何时萌生了这个想法?” ——我上小学、中学时常读总理遗嘱,听到很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对这位伟人十分景仰。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上海青年话剧团找我演《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虽未演成,但我接触了许多资料,觉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经历十分感人,他的性格也很吸引我这搞表演工作的人。我于是萌生了在银幕上再现孙中山的愿望。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15.
作为第一次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新代表,最令我欣慰的是:自己的一则关于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的建议,在会议期间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促使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再一次成为本届“两会”人们关注的焦点,使这个问题的解决更易成为现实。 3月2日晚,“两会”前夕,刚刚抵京的我在《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主编贺春兰的安排下,与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应邀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与广大网友畅谈教育热点问题,倾听大家对中国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我在答网友提问时指出,税费改革后应加大中央、省、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在农村尽快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当晚回到住处后,我按捺不住心中涌动的忧思,应《中国教育报》记者刘华蓉之约,给  相似文献   

16.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坚定理想信念时,讲过陈望道的一个故事。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1920年,他在翻译这本书时,他母亲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蘸粽子吃,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陈望道的儿子陈振新出生于1938年,退休前一直在复旦大学任教,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他向记者讲述父亲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经历,并回忆了生活在父亲身边的点滴,并为本刊提供了父亲陈望道留下的珍贵手迹和历史照片。  相似文献   

18.
史伶 《各界》2014,(10):49-49
成舍我,一个中国新闻史上无法回避的人物,一个说到成思危时不可不说的父亲。 1898年,成舍我出生于南京下关,仅在“旅皖第四公学”读过一年半书。1913年时年15岁的成,被安徵的一家报社正式聘为外勤记者;1918年,经陈独秀的特批,成辗转成为北京大学学生;困难的时候,李大钊给他谋划了一份干报纸编辑的活,让他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1925年,成创办《世界日报》;1927年,成在南京创办《民生报》。  相似文献   

19.
<正>花白头发,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少了些刚毅、多了些岁月浸润的宽厚和慈祥,一身白衣传达给人从容和淡定。记者见到张兴昌时,他刚从楼下打完太极拳回来。家书的选题让张兴昌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我与教育结缘40多年,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读书、教书、写书、写信,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福分。《留给孩子》《半堂课》是我人生的结晶。"留有一份遗憾前往银川前,记者和张兴昌的二儿子张克峰通了电话。问起父亲的近况,他说:"我父亲啊,还在写。退休后,他一如既往地写:给盐池县写地方志、给银川  相似文献   

20.
好几个月前,有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来看我。他是通过颜文梁先生哲嗣振康君,探听到我的住址的。他正在写关于颜文梁的毕业论文,特来收集有关的资料。他说我写的发表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颜文梁》一书内的《颜文梁先生年普》,是目前唯一的记载颜文梁生平事迹的完整传记,他希望我提供更多的有关材料。他还问我对颜老的评价如何,特别提到了同刘海粟、林风眠的比较。我很惭愧,自从写了那份年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