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前,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冒着生命危险,战胜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于1936年7月由北平经西安,进入陕北苏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考察。他在苏区生活了四个月,其中一个月在前线与红军战士同吃同住。在此期间,他深入访问了毛泽东、周恩来、肖劲光、杨尚昆等红军指挥员;访问了数十位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后的第二年——1936年,越过国民党的军事封锁,冒险进入陕北苏区采访。他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名为《西行漫记》,生动而朴实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工农英雄的革命事迹。它为世界人民打开了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真实情况的窗口;为国统区人民传递了关于红区和党的政策的信息;为外国记者开拓了采访红色中国报道中国革命的途径;为中美人民乃  相似文献   

3.
不灭的篝火     
一个美国人的发现半个世纪以前,一个美国人穿越大半个中国,从散发着腐败气息的大都市来到中国的西北,一个寂寂无名的小镇——吴起镇,他惊讶地发现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人的另一种生活,发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他就是埃德加·斯诺,他也许是第一个从客观角度来观察并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的外国人。在1937年版的《关于特区工业》一书中,斯诺描写了陕甘宁边区工人的状况: “他们有俱乐部、学校,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埃德加·斯诺(EDGER SNOW),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他是最早到我国西北根据地访问的外国记者。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他不畏艰险、排除各种阻挠,到我国西北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对根据地的后方、前线,中央主要领导人及普通红军战士和边区群众,进行了广泛的采访。还在保安专门访问了李德。李德当时一方面对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暗示"性的诽谤,一方面又承认"中国人毕竟比任何一个外国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革命"。(斯诺:《中共杂记》"附《西行漫记》一九七一年修订版第四篇第六章注释三)斯诺于此行后,利用搜集到的丰富资料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出版。该书向全世界作了真实报道,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本篇《那个外国智囊》即为该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举世闻名的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之际,也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斯诺生前同20世纪前半叶苦难深重的中国融合在一起,那么斯诺怎样看待他身后的中国呢?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国会甚嚣尘上时,斯诺被迫流亡瑞士。而斯诺去世时,尼克松正要登上飞往北京的空军一号。美国国会在记录斯诺去世时写道:“埃德加·斯诺看见红星升起。”他看见红星照耀中国的西北一角,他看见红星照耀中国大地。长眠在北京一隅的斯诺,也一定能够看到  相似文献   

6.
傅国涌 《法制博览》2011,(13):16-18
陕北是中国最贫穷、落后而且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在1928年到1933年间,饥荒席卷了中国西北部,土匪蜂起,军阀横行。刘志丹这个“乱世的豪杰”就出生在这片动乱的、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他“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惩奸除恶的天鞭。”这位“陕西罗宾汉”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牺牲后,毛泽东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相似文献   

7.
任涛 《法制博览》2011,(15):20-21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同月,通过宋庆龄、斯诺的介绍,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延安作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史沫特莱是继《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之后到延安采访的第二位外国记者。  相似文献   

8.
经济班子集体访华格林斯潘,一个总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地点的人,这回出现在中国。他一如既往地沉默。在无数个中国记者的话简、录音机和镜头前,他还是像以往那样,都以微笑来应对。在所有媒体可以看到的场合里,他唯一的一句话是在共同来访的美财长斯诺耳边的低语。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形容,真可谓惜语如金。据说到中国来是这个被形容成美国的“经济沙皇”的八旬老人任上的最后一次出访——如果布什找得到他的接班人的话。在五任美联储主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14日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逝世75周年纪念日。刘志丹逝世七周年时,毛泽东曾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刘志丹,1903年生于陕西保安(今志丹)县。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的美国梦已成为新鲜热辣的一个客观存在,由此而在美国带来的中国官司便愈见繁多,愈显离奇。与警卫大打出手的一群中国人何故戏剧性地逃出拘留所?婚姻破裂的过埠新娘怎样才能拿到绿卡?……答案是:运用美国法律自卫自救。而娴熟地运用法律武器为到美国的华人提供种种优质服务的,有一位年轻的美籍华人律师张晓武,下面就是他的一组传奇经历。 张晓武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1986年去美国留学,3年后获美国法学博士学位,继而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办律师事务所的中国大陆留学生。1993年4月,他作为美国一家大事务所的首席代表,携带美国现任副总统戈尔的推荐信,来大陆申请建立办事处,现已获中国政府批准在广州设点。与此同时,以张晓武为主人公的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一书已由海军作家李忠效撰写完毕,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丹诺终于下定决心,双手伸向面前的桃花心木桌子,撑起身体,站了起来。"欧文·斯通给他写的传记里,以这样一个动作的素描为开头。这个人是被称作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律师的克莱伦斯·丹诺,他作出的决定就是放弃作为一个杰出法律工作者成为富人的机会,终身为他心目中的穷人、被压迫者、被欺凌和损害的人辩护,而且他幸运地做到了。从他的敏感心灵来看,丹诺似乎更应该成为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律师,小时候家人给了他一只小鸡饲养,他把小鸡当成宠物,有一天他回家发现他的宠物成为晚餐的一道菜,他流着泪跑开,从此以后的75年丹诺都拒绝吃鸡肉,一口都不吃。  相似文献   

12.
王重旭 《法制博览》2009,(18):41-41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他以自己的死,无情地拷问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当年毛泽东给朱自清以很高的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还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得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麻烦与苦恼     
胡展奋 《法制博览》2010,(12):40-40
美国人相信“或然律”,因此流行假设——假如林肯被刺那晚,想起三天前那个被刺的噩梦,取消“福特剧院”之行;假如肯尼迪听从劝告,让他的福特车改变行车路线……那么美国的历史将改写;中国人则相信“必然律”,袁世凯喉咙里那口痰是一定要逆行并且堵住气门的,否则孙中山怎么办?西安事变也是必然要发生的,否则陕北和张将军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这个男人,在他20岁离开大学、弃学从商后,以平均每天挣500万美元的赚钱速度,连续不停地挣了20年。现在,他的个人财富达到了360亿美元。美国人把他称为当代的爱迪生和福特。他就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斯诺、斯特朗、库恩等人是深深参与其中的"化妆师"。  相似文献   

16.
这里的故居空荡荡。小平同志说:不要花钱修缮,更不准搞什么纪念馆。钱要花在人民的事业上。1988年4月,被誉为"本世纪最优秀的记者"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去四川广安县,为他的新著《新长征》搜集素材。这条新闻见诸报端时,我心中不禁掠过一丝妒意。从美国斯诺始,到法国卡罗尔写《毛泽东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南方朔 《南风窗》2011,(11):95-95
1967年美国及玻利维亚特种部队俘虏了切·格瓦拉这个当年的头号公敌,他们决定"这个人不可以让他活着,他必须立刻死亡消失",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他乱枪射死,今天美国又以同样的理由将本·拉丹打死,美国不知道,它们其实是培植了一个永远的对手。  相似文献   

18.
王小波 《法制博览》2011,(18):12-13
在美国时,常看“笑星”考斯比的节目。有一次他讲了这么一个笑话:小时候,他以为自己就是耶稣基督。这是因为每次他一人在家时,都要像一切小鬼一样,把屋里闹得一团糟。他妈回家时,站在门口,看到家里像发过一场大水,难免要目瞪口呆,从嘴角滚出一句来:啊呀,我的耶稣基督……他以为是说他呢。  相似文献   

19.
据2002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美国华人有270万.在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华人教师,据1998年统计,在美国各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华人教授已达4000多人,其中不少人成就显著.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大陆留学美国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大约有6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大部分攻读硕士以上学位,覆盖各学科专业,华人留学生向来以基础扎实、勤奋刻苦著称,被许多高等院校、研究所看中,从事教育科研自然是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陶杰 《南风窗》2010,(18):94-94
<正>社会上出现呼声,掀起"反三俗运动","三俗"指低俗、庸俗、媚俗,先拿一个相声演员开了刀。反"三俗",站在一个品味的高地上,也不能算错,或许先有人受了美国人那么一刺激:美国的《时代》周刊,最近把中国喜剧演员小沈阳定性为"最恶俗的中国男人"。小沈阳成了中国形象的国际代言人,不但不会愁眉深锁吟诗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