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建省的完成,解决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结束了历时两千余年中央王朝对贵州的间接统治局面,将贵州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揭开了这一地区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体现。贵州是晚开发地区,文化种类和深度虽然逊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但独特的文化却是价值非凡的文化。贵州的土司制度是最早的民族自治。奢香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仡佬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原生文化。刘伯温写下了  相似文献   

3.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6,(14):20-20
贵州人文精神是贵州地域文化的灵魂,如同任何地域人文精神一样,必然经历过历史上的起源、发展与当代的凝聚与整合。  相似文献   

4.
贵州建省的直接效果是加快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明代建省以后,随着交通的改善,移民、商人、工匠纷至沓来,大大促进了贵州与中原和其他省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贵州的社会生产力,进而形成了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开发。  相似文献   

5.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8,(23):55-55
贵州是一片充满人间传奇的沃土,神奇也是她多彩的一面。什么时候,这一极具价值的文化资源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近代以来中国革命过程中,在贵州地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浑然融合生成的一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本文试图考察贵州的红色文化的发生机制,并将之置于“长时段”的视野之下,意在突出贵州的“地方性”在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化学术界关于贵州红色文化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新民 《当代贵州》2013,(10):62-63
贵州学术思想的发展,大体与中央王朝凭借国家力量对西南地区进行开发一致,也与以儒学为主体的大传统文化的扩散传播同步。地方传统学术思想世界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扎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中,有一定的士大夫知识群体为依托,需要辅以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广义的教化体系,甚至难以脱离科举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8.
贵州建省对于之后六百年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非三言两语所能企及,这里只从明代贵州教育发展的角度略作论述。一、省级机构设置明政府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了贵州的战略地位。正如顾祖禹所说":尝考贵州之地,虽偏隅逼窄,然驿道所经,自平溪、清浪而西,回环达于西北,几千六百余里,贵阳犹人之胸腹也,东西诸府卫,犹人之两臂然。……令一军出沾益,以压云南之口,而以一军指辰、沅,声言下湖南,则卷甲以趋湖北,武陵、澧阳不  相似文献   

9.
梵净山地处黔东北,系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峰海拔2572米,兼具佛教名山、生态名山特性。加上它特有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受外人道”的它,自1998年首届梵净山国际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举办以来,逐渐被世人所认识、所热爱。  相似文献   

10.
刘薇 《世纪桥》2023,(3):1-3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贵州是中国共产党迈向成熟的历史转折之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壮大之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贵州进行了革命战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得以代代相传。近年来,随着贵州本土大数据的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承对象、传承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红色文化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对此,结合贵州实际,分析贵州红色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机遇、时代意义和对策,期望有助于推动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丰莉 《当代贵州》2009,(1):40-41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作出了不断提高贵州文化软实力、推动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为贵州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当前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应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传承、娱乐和经济功能,进一步提升贵州文化软实力,把贵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是对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价值的重要提升,是对贵州特色民族文化软实力认识的重大飞跃,是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省委书记陈敏尔指出,要实现好这个战略任务,关键一点在于要“搞清楚贵州文化如何彰显特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再勇 《当代贵州》2009,(22):44-45
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关键是必须考虑主体受益的价值以及需要这种原生态文化的人的价值。从这两个方面去研究它的价值,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才能真正做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人们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地球村民与自然原本是一家,贵州有脉有魂的“生命文化”恰好与世界发展的新态势和人类的新追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被提升到事关发展全局、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盘点中央高层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讲话,.从中我们或许能触摸到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脉络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2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培华应邀来到甲秀视线讲坛作《文旅融合,推动贵州发展新跨越》的演讲,期间,他做客本刊阳明茶座。就贵州文化和旅游发展问题,记者与石教授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贵州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进行新的诠释,认为贵州苗族刺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苗族女性用针做笔、用线当墨、用布做纸这种特殊方式书写的苗族史书;反映了族群文化认同下的苗族女性文化;承载着苗族女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各种文学艺术的创造者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感受着地域文化的气息。因此,艺术家们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追求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文学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成既经过漫长的历史选择,又有人为的推动和诉求;既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是社会各种关系的集中体现。本文以东北作家群为例,旨在通过解析这一特定文学创作群体的生存环境、创作动机和审美理想来窥见地域文化成因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文化相当丰富。发展文化我认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个关系是大和小的关系,也就是整体和局部的1司题。贵州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内涵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范松 《当代贵州》2014,(6):55-55
正孝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来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浸润于贵州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彰显出多彩贵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中的这句名言,虽让许多为人父者意识到了自己的职责,在家庭教育中加强了对子女的管理,但却有些偏重于将孝的形成归结于父辈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与严苛要求,忽略了孝作为一种文化,它的传承更需要沃土的滋润——群体观念与价值取向的支撑、良好社会氛围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