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节俭,在孩童朗朗的读书声中一代一代传递。然而,2013年底,一组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养活2亿人口。这样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国人警醒,一场抵制浪费的"战役"在国人中已经打响。  相似文献   

2.
正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剩饭剩菜不打包;自助餐消费时超量取餐,"把花出去的钱吃回来"……这些浪费行为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组"点名"了。在2020年12月23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作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粮食损失浪费情况,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参加过很多宴会,好多种菜,每一样蜻蜓点水吃了一点点,其他全部倒掉。”1月25日,在香港《南华早报》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浪费粮食不可原谅,尤其是在中国由于耕地有限而千方百计生产足够粮食来满足13亿人吃饭问题的情况下。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粮食。其中公款吃喝浪费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根据早前《生命时报》的报道,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较保守的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一组组数据,何止是触目惊心,简直有些耸人听闻。历史以来,中国以勤俭节约著称于世,然而,曾几何时,这一优良传统被奢侈浪费冲击得体无完肤。这与权力部门的公  相似文献   

5.
显锋 《先锋队》2013,(6):22
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更值得忧虑的是,浪费之风不止于"舌尖"!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70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6.
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更值得忧虑的是,浪费之风又何止于"舌尖",造成影响又何止于挥霍钱财?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会议庆典,住星级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楼堂会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对公款浪费,奢侈之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这不仅是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症,更是污染政治空气的"痼疾"。狠刹浪费之风,首先要从整治公款浪费开始。因为打  相似文献   

7.
中国缺水令人担忧,但当前中国水资源的浪费更加令人痛心疾首。 在农村,农业灌溉用水消耗量巨大,约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45%。在东北、西北、华北部分粮食产区,许多农田仍在沿用相对粗放的灌溉方式,节水灌溉的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消耗浪费巨大,有的农田产出甚至接近“一斤粮食一吨(立方米)水”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一麦一稻,惜之爱之。”爱粮节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20年8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从粮食生产到消费全过程来看,“舌尖上的浪费”确实触目惊心,但流通领域“看不见的浪费”也不容忽视。专业机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抓好流通领域节粮减损,就能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增产,为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11月28日中国经济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2013-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当前,粮食危机与食物浪费现象一同引起了全世界关注。"作为我们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与爱惜粮食,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言传身教中代代相承。今天,让我们走近古代大家的家书与家训,传承节俭惜食好家风。  相似文献   

11.
正"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地球越来越缺少资源,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舌尖上的浪费"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全社会重视的地步。庆幸的是,随着"光盘行动"的广泛开展,反对"舌尖上  相似文献   

12.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在当天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10月14日,成都市粮食局局长舒刚表示,他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以此呼吁市民关注粮食安全。同时,四川省粮食局也向全省粮  相似文献   

13.
陈云与困难时期的粮食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党史天地》2007,(10):22-23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在粮食上高估产、高征购加上办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的浪费,再加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粮荒很快威胁着中国。在严重困难时期,陈云力谏从国外进口粮食,为度过粮荒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57年中央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的号召,催生了"大跃进"时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高潮。不过三年后的1960年又认为,这场水利运动在劳力占用及粮食浪费等方面加重了农村粮食危机。本文以皖西北临泉县的河网化运动为例,从地方实践层面讨论水利运动与粮食短缺的关系。文章认为,皖西北河网化不仅因占地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更因劳力占用导致农业丰产不丰收,同时水利工地上的过度消耗又加重了粮食短缺。产生上述情形的根源,一是水利建设的政治运动化,再就是跃进性的水利建设远超乡村社会实际承受能力,以致水利变"水殇"。  相似文献   

15.
淮夫 《党史文苑》2022,(2):18-19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力度.虽然中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不能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特别重视,就是希望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优良传统,树立“粮食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爱粮节粮理念,让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为倡导绿色、节约的饮食习惯,不少国家通过立法、教育、公益等手段,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法国——超市不得丢弃或销毁未售食物2016年法国推出《反食物浪费法》。这部法律规定,超市不得丢弃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如果超市有相应未售出食物,必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是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后,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近日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虽然国家粮食产量九连增,但是粮食供求总量趋紧,而且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韩俊指出,近年来谷物进口可以用激增来表述,去年进口的谷物是7700多万吨,如果按一个人一年吃800斤粮食算,去年进口的粮食相当于养活了1.9亿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唐正芒 《党史博采》2007,(12):28-29
1960年是三年"大跃进"时期粮食最困难最紧张的时候。国家竭尽全力在全国范围内调剂粮食,甚至迫不得已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但饥饿、逃荒、浮肿病及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仍呈增加趋势。就在这个关口,陈云果断提出粮食进口的建议。这在当时是许多人不敢想的。因为中国自建国后每年都出口粮食,并早已宣布中国已解决了粮食问题,甚至说把全世界的人口都集中起来中国也能养活。那么陈云的建议提出后中央其他领导是何反应?结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粮价高涨之时,中国关于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WTO过渡期结束,跨国粮商已在实施他们的中国粮食战略布局。"他们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然后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