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体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形态进行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吴健 《前沿》2004,(5):19-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批判地吸收包括西方政治文明在内的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和体现的进步状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规定性出发 ,遵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 ,建设民主政治制度、规范民主政治行为、增强民主政治意识 ,不断提高政治文明的程度和政治现代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这就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首先必须抓住政治文明的实质,同时要紧紧围绕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论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活动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地位。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集中体现在民主政治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根据中国国情,建设好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俞国行 《人大研究》2004,21(4):38-40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对依法治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化对依法治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文明,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政治落后甚至政治反动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标志。”[1] 它作为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总结了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的提出和论述过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和政治文明的内涵,强调必须按照政治文明的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指出党组织应当是领导人民进行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从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更要坚持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春如 《传承》2008,(12):118-119
党中央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这就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首先必须抓住政治文明的实质,同时要紧紧围绕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略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兼论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表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政治文明的主体是民主政治,包括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方面.政治文明的对立面是封建专制主义.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主要障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影响.建设政治文明要从革除弊端,扩大民主入手.党组织不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者,还应当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者,这实际上就是党组织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