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干部片面追求显性政绩的原因刘旻政绩是指一届领导班子或个人任职期间工作的成绩。政绩有显性政绩和隐性政绩之分。所谓显性政绩,就是在短期内显效、且比较外在、直接的政绩;隐性政绩则是指那些短期内效果不明显,而经过一个较长时期才能见到效果、间接显效的政绩。领...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影娟 《世纪桥》2009,(7):146-147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大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自身或他人课堂利用率和在校获得利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的类型有三种: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隐性课堂问题行为和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显性方面和隐性方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腐败被人们认识和甄别的难易程度而提出的。腐败现象明显地表现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并给社会公众利益造成危害,我们把这一比较容易识别的特征称之为腐败的显性方面;腐败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需要调查、取证、分析、定性才能被制裁、处理的这一特征,我们称之为腐败的隐性方面。  相似文献   

4.
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显性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力的人找不到工作,造成劳动力闲置的公开性失业状态。隐性失业是相对显性失业而言的,它是指相对多余的那部分劳动力表面上看虽然就业,但并未实现与生产要素的充分结合,从而造成劳动力闲置的不完全失业状态。本文所论及的失业是指显性失业,而不是隐性失业;是指因企业破产或裁减冗员所导致的失业,不是指战争、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失业。诚然,这种涵义上的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应该辩证地看待它。  相似文献   

5.
心理伤害.是指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引起的学生心理伤害。这种伤害由于不太明显且发生效应较为迟滞,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往往对少年儿童脆弱的心灵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有的伤害甚至用一生的时间都无法弥补。  相似文献   

6.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人才流失可分为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前者是指企业人才因某种原因离开该企业另谋他就.给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困难.从而影响其经营发展.后者则是指企业内的人才因激励不够或其他原因影响而失去工作积极性.其才能没有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8.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如果一个人怀有嫉妒心,很可能陷入一种焦虑不安,或者悲哀忧伤的情绪状态中;严重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憎恶、怨恨和复仇这样恶劣的情绪,有的甚至会发生伤害等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治学生间的嫉妒心理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贵州经济和全国一样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同样不可回避的是,在经济整体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贵州也和其他省区一样,面临一个职工下岗及再就业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怎样去认识呢?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导致职工失业的原因何在。在我国目前的就业体制下,城镇总体失业率由三种失业率组成,分别是显性失业率、下岗率和在岗隐性失业率;而后两者又共同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隐性失业率。显性失业率指政府有关部门登记为失业的人员在经济活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隐性失业率是所有相对于企业经济目标而言的富余人员在经济…  相似文献   

10.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压制、障碍和干扰,它使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受到伤害。人的一生遇到挫折在所难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当代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罐中泡大的一代,因此也更容易产生挫折感。他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不知所措,表现出攻击性、逃亡性、散漫性、固执性及各种报复行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应让他们了解挫折,增强抗挫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失业人口的构成我国的失业人口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显性失业,可简称为“显性失业”,表现为劳动者与劳动岗位完全失去了联系;另一类是隐蔽性失业,可简称为“隐性失业”,表现为劳动者虽已在业,但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常劳动量。显性失业人口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为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就大量存在的城镇待业青年。导致这部分人口失业的原因是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其基本特征是:普遍受过9—12年的国民教育或其它技术训练;主观上迫切要求在城镇且仅限于城镇获得就业  相似文献   

12.
目前,乡镇企业的隐性亏损问题比较突出。所谓隐性亏损,是指企业由于存货贬值或报废、库存物资成本大于售价、应收账款中发生呆账、坏账以及有关费用应摊未摊等原因而形成的潜在性亏损。由于隐性亏损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一般没有直接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也往往很少述及,因此,这种亏损常常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暴露出来。它的危害性更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认识和了解。其实,隐性亏损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隐性亏损会虚化企业的利润,导致乡镇企业明盈实亏。从表面上看,一个企业在某一个时期的“利润”可能相当可观,但由于这种利润在计算时没有考虑企业那些隐性的、潜在的费用和损失,因此,这种利润是虚假的、有“水分”的。特别是当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体、精神及性的暴力,其主要的受害人往往是女性。近来,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问题正逐渐从人权领域中凸现出来并日益得到重视。 为了对新华农场家庭暴力的现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前不久,场工会女工委采取重点和抽样调查方法,组织实施了家庭暴力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4.
心理伤害,是指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引起的学生心理伤害。这种伤害由于不太明显且发生效应较为迟滞,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往往对少年儿童脆弱的  相似文献   

15.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隐性采访的基本特点是:新闻记者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即记者的这种隐瞒行为主观上是故意的;隐性采访事先未征得被采访者的同意,即隐性采访是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状况下进行的;隐性采访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新闻事实的原貌,即隐性采访保持了新闻事实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1):117-118
“电信诈骗”就是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假冒尉家机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谎称被骗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情况,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将钱汇人指定银行卡账户的一种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17.
恐慌 ,是分散的人群中集群行为的一种 ,是指公众乃至一般社会大众在社会危机状态下 ,面对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 ,做出的不合作和不合理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由于恐慌中表现出的不合作和不合理行为 ,使恐慌造成的危害 ,往往远远大于危机本身造成的伤害 ,而且这种危害远比危机存在时间要长。例如美国精神健康专家就曾指出 ,虽然 9·1 1恐怖袭击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但由于人们对恐慌的准备不足 ,袭击过后人们普遍产生恐惧、惊慌情绪 ,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大量传播 ,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可见危机中发生恐慌影响的深远。在我们与“非典”的斗争中 …  相似文献   

18.
所谓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按照心理学有关理论,根据教师行为影响力产生的原因和特征,可将教师的影响力分为两类:一类是权力性影响力或强制性影响力,另一类是非权力性影响力或自然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不是教育者自身的现实行为造成的,是由传统社会观念、职位因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箱     
未成年人在学校应该享有21种权利,这是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其《未成年人法学》一书中特别强调的。在这些权利面前,一些看似合理,或者已经被教育机构实施了多年的规章和制度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的学校在处理违纪学生时,采取停课处罚,实际上侵犯了未成年人的教育权;老师殴打学生致使其身体受到伤害,学校的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发生倒塌、坠落等情况造成学生伤亡,学生在体育课、实验课、劳动课等课堂上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学校在用药时没有尽到说明、保护、注意、照顾的义务而发生伤亡,实际上侵害了未成年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老师对学生罚站、放学  相似文献   

20.
杨培景 《理论学刊》2004,(8):99-100
体育运动中经常发生侵权的问题 ,体育运动中的侵权行为主要指他人的行为造成的伤害 ,包括可免责的伤害和不可免责的伤害。侵权行为的种类不同 ,所承担的侵权责任也不同。我国应当通过立法对体育运动中的侵权责任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