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本义为"约束、克制",后来转化成在财物用度方面的"节省、节约",与奢相对。古人无论在治国还是修身养性上,都非常重视俭。以俭治国中国传统典籍《尚书》中,专门针对治国而提到了俭。《尚书·太甲》载"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意思是说,在统治中要非常认真地践行俭德,才能长久地维持统治。老子认为节俭就是积厚德,厚积德就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就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7,(10)
十月三十一日是世界勤俭日。节俭成为世界性话题,这是件好事。我国自古就有节俭的优良传统,把节俭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史子集倡导节俭的论述比比皆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篇把节俭视为善行中的大德,把奢侈视为邪恶中的大恶。"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相似文献   

3.
正"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周易》中这样说:"君子以俭德辟(避)难。"意为"俭"之德行不仅可以避免因奢而败,远离各种难以预测的祸患,还可在特殊时期闯过难关,摆脱困境。老子说,自己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俭"。孔子之所以对颜回评价甚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赏他的"俭"。有了这"金钟罩"和"护身符",面对任何艰难之境都会从容不迫,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4.
守持俭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智者莫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节俭是人们德行的基础。俭以养德,玩物丧志。《左传》上有名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此识颇有见地,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  相似文献   

5.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4,(6)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修身律己。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相似文献   

7.
一、红色家风的丰富意蕴 (一)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彰显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深刻思考家庭文化建设,在教育亲人的齐家实践中形成的良好家庭风尚.它以革命家庭为场域,从德以立家到学以兴家,从严以治家到俭以持家,在单个家庭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外在表现,但归结起来...  相似文献   

8.
夏邑县俭察院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检察院。近3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执法办案为中心。紧紧围绕大局谋划、部署和推进检察工作,把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整体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55名干警受到上级表彰,  相似文献   

9.
节约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深化的概念,有着与时俱进的特征。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耕社会,"节约"一词主要是就消费领域而言的,它有三种含义:节俭、节省、节用。其中"节俭"主要是指个人修养方面要以俭朴为标准,以"俭"为美,以"俭"为善;  相似文献   

10.
节约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深化的概念,有着与时俱进的特征。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耕社会,"节约"一词主要是就消费领域而言的,它有三种含义:节俭、节省、节用。其中"节俭"主要是指个人修养方面要以俭朴为标准,以"俭"为美,以"俭"为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是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的新内容.一幅幅交错闪回的大字标语,作为一个信号在提醒人们:我国资源匮乏,为了可持续发展,全社会都要以俭为德、厉行节约.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学堂是立德立心的有效载体,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平台。孔学堂的建设体现了贵州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远见卓识。孔子以仁、义、礼、智、信为柱,以忠、德、宽、恕、勇为栋,以孝、廉、恭、俭、敏为梁,以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檩,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为中华民族建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思想皇宫和精神大厦。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是天下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一读两千年。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的慧根、人类的福根,他圈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  相似文献   

13.
戒奢以俭     
正"戒奢以俭"一语,出自唐代名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其意思是,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但随着功业日隆,他的生活渐加奢靡,追求异宝珍  相似文献   

14.
蒋国宏 《唯实》2022,(12):92-96
谭峭是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思想家,著有《化书》一书。全书共分六卷,分别为“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谭峭重视节俭,并形成了丰富的俭啬思想。对此,学界尚无专文考察。与中外众多思想家相比,谭峭的俭啬思想具有视角的多维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价值地位的崇高性和作用领域的广泛性、来源的多元性和思想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刘进能 《新湘评论》2014,(18):20-21
常德是善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向善崇德是常德的文化精髓,"上善若水,德行天下"是常德精神的集中体现。近些年,常德市以弘扬善德文化为主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0观,以德立市、以德化人的成效初步显现,2011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挖掘文化内涵,增进感知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我们大力挖掘以善德文化为重点的本土文化内涵,增进群众对善德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找准价值观建设的着力点,在落细、落小、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期来 ,在少数领导干部头脑中没有了艰苦奋斗、勤俭办事这根弦 ,他们讲排场、比阔气 ,追求舒适享受 ,不仅在浑浑噩噩中麻痹了自己的意志 ,而且对所在单位、系统或地方的风气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种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中的享乐风 ,是与党的宗旨根本对立的 ,也是与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与期望背道而驰的 ,须下决心予以纠正。反对享乐主义 ,领导干部是关键。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 ,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时刻牢记勤俭二字 ,以俭养德 ,以俭戒奢 ,以俭戒贪 ,以俭戒怠。领导干部的威信从何来?靠上级封不出来 ,靠权力压不出来 ,靠别人吹不出来 ,而…  相似文献   

17.
扎实推进军官德的考评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军官德的考评的重大实践价值。军官德的考评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实践举措,是和平时期军官选拔不能忽视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军官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高素质军官队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向大家推荐一篇古文——《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相似文献   

19.
俭以养德     
蔡建军 《新长征》2014,(8):64-64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为党员领导干部戒奢克俭制定了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为推进作风建设树立了一个标杆。党员领导干部应按照节俭养德的要求,努力在个人修养和能力素质上达到新的境界。"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和道德修养经常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以俭立名,以奢必败”王玉兰古人说得有道理:“以俭立名,以奢必败。”何谓“俭”?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何谓“奢”?就是铺张浪费,挥霍享受。国以俭兴奢败的事例,在历史长卷中不难寻到。古人正是于历史兴衰中,悟出了这颇富哲理的真知灼见。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