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人们每天要喝掉20多亿杯茶。然而,茶是如何获得饮料中“超级大国”的地位的?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故事。相反,它是一个具有复杂系列的故事情节,涉及众多“演员”,持久性的长期变化和戏剧性的转折。文章调查了茶叶是如何成为澳大利亚首要饮料的,研究了茶的社会历史,探讨了此饮料是如何塑造澳大利亚人工作、休息和娱乐生活的,揭示了茶叶如何在塑造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中发挥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地位是如何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以及一个以“美式和平”形式的新帝国的崛起而下降。茶在澳大利亚的故事只是更加复杂的全球茶之故事的一章,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见解:那就是茶是如何纳入殖民国家建设中来的,以及作为一个受欢迎的饮料,它在21世纪未来将会如何上演。  相似文献   

2.
unicorn  照明 《台声》2006,(3):90-92
什么是花草茶?一般我们所谓的花草茶(herb tea),其实并不含“茶叶”的成分。英语herb一字由拉丁语erba转变而来,源于地中海地区的古语,就是“草”的意思,在中文翻译成“药草”或是“花草”。准确点说,传统上国人习惯把除了茶之外的天然植物制成的饮料,视为有疗效的保健配方,而把欧洲饮用的传统植物饮品,称为“花草茶”。花草茶或花茶、草茶、药草茶,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等部位,单独或综合干燥后,加以煎煮或冲泡而产生的芳香味道的草本饮料。其中的自然香气和特殊口味,就是我们称这种非茶叶饮料为“茶”的原因。人类使用药草有着悠久…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中国人就发现和利用了茶叶,并把这一健康饮料推广到全世界。茶叶,被公认为“国饮”。茶已被世界人民作为保健康乐、社会联谊、净化心灵、传播文化的纽带。200年前,我国茶叶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第一。100多年以前,我国茶叶还称雄世界,1896年前,中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90%。如今,英国立顿茶(Lipton),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60%,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立顿茶一个品牌的全年利润额就超过我国茶叶同年的出口值!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之首,并预测,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
德昂茶韵     
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人称“古老的茶农”,至今在一些村寨周围还可以看到已有数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德昂人非常自豪地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种的是“金茶”、“银茶”,闪闪发光。的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德昂族的金银最多,在集市上他们是最早以茶叶作为商品交换各种食物的民族,在当时茶叶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即“摇钱树”,故而把茶当“金茶,银茶”。茶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其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对茶情有独钟,茶,不但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供品、赠品、祭品,而且已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特有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情溶工夫茶     
林长华 《两岸关系》2005,(12):58-59
我们闽南人是在工夫茶中泡大的,闽南与台湾一峡相连,共风同俗。台湾同胞看到闽南人喝茶的礼节和习俗,有一种亲近感,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我小时候,看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啜酱油般的工夫茶,不禁感到好奇。我曾备足喝中药汤的勇气,皱着眉喝下去。初喝似嫌其苦,但苦过之后便充满着回味无穷的甘香,习惯后喝其它茶就不够滋味了。我们闽南人把工夫茶看成比大米还重要,把它与人生所有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举凡寻根谒祖、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是非等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所以,闽南人把茶冠于米之首,平时习称茶叶为"茶米",如果有谁说"茶叶"反而会让人感到别扭。在故乡闽南,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备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泡。一泡工夫茶几多人情味。它体现出闽南人的热情、豪爽。  相似文献   

6.
鄂西南大山深处的鹤峰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鹤峰县审时度势,调整产品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奋力拓展市场,把茶叶产业“蛋糕”做大、做优、做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干茶12万担,被誉为“湖北茶叶第一县”。 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消费时尚 鹤峰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在品种调整上做文章,着力研究开发符合消费时尚的新产品,坚持以有机茶、出口创汇茶为主攻方向。2000年,全县茶叶产品调整为花茶2万担,珠茶3万担,名优茶3万担,袋泡速溶保健茶4万担。  相似文献   

7.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物质文化的一块瑰宝。而茶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则远不止于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世界各国无论是茶物质文化还是茶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中国。一、茶是中国浓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可以看做是茶的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了繁荣  相似文献   

8.
《创造》1994,(Z1)
改革者的脚步──记楚雄市紫溪茶厂厂长马兆贵傅朝刚,魏元宏在1992年的全州茶叶质量审评鉴定会上,楚雄市吕合镇中屯村的“炒青茶”以总评120分的记录盖压群芳,被专家们评为“优质炒青”第一名。获得了州市领导和专家们的赞誉。从此,“彝州香茗紫溪茶”便作为楚...  相似文献   

9.
袁凯 《小康》2023,(1):42-44
<正>我国茶叶生产广种薄收,单产低,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低,出口茶以低档为主,缺乏名品牌,属于数量型增长。如何由商品营销转型为品牌营销,是我国茶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为我国茶业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是茶叶大国,  相似文献   

10.
普洱是普洱茶发洋地之一.种植普洱茶有上干年的历史。从商周“始贡方物”至近代,普洱茶一直是饮料中的佳品。但由于经营分散,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提不高,普洱茶没有发挥出优势,形不成拳头产品,群众处于贫困状态。近几年来,茶叶公司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帮助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茶叶,脱贫致富。建立规模较大的茶叶基础普洱茶叶公司自1985年以来,在县人民政府划定的5万亩国有荒地上,大力发展商品茶叶基地,先后在普洱县动先、德安、同心、凤阳等乡镇,规划开发建立了板山、竹山、大黑山。会莲、白草地五个具…  相似文献   

11.
<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有七雅,琴棋书画诗曲茶"。在我国,无论俗也好雅也罢,茶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世界上,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三大饮料,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六大保健饮品之首。好茶,拼的是品质,讲的是口碑;守质做茶,方能清香逸远。在如今的云茶市场,仍然存在不少以次充好、劣货流通的现象。但我们也看到,近  相似文献   

12.
<正>茶境从唐的华丽奔放,到宋、元的沉静内敛,再到明代的精致隽永,掩映之间默默述说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茶古体字为荼。《尔雅·释木》:“槚,苦荼。”槚即楸树,茶树古名。荼系苦菜,味微苦。晋朝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西汉蜀人王褒《僮约》中有“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的句子,最早记载古人买茶、煮茶之事。  相似文献   

13.
茶在西周时期是作为祭祀品使用的,到了唐朝,才成为大众饮料。唐朝的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以茶散都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的陆羽写就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专著——《茶经》,茶就这样慢慢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成了文化载体,成了文化的使者。“客来茶敬”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徐念农 《传承》2001,(1):42
“文革”前,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各种规章制度,领导干部都能自觉遵守,形成了优良的风气。就拿高级干部喝茶来说吧。高级干部们在北京开会,按有关规定,喝茶要自掏腰包。当时上好的龙井茶叶是15元一斤。一斤茶叶服务员用酒瓶盖分,约150份左右。折合成一毛钱一份茶叶。高干们开会时坐上自己的座位,得先做一件“基础工作”——交钱,把一毛钱压在茶杯底下。这就表示你要服务员提供茶叶。服务员沏上茶,就把钱收下。如果不放钱,服务员就视为你不要茶叶,就只给你倒上一杯白开水。像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则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机关后勤》2006,(5):37-37
“粗茶淡饭”到底指什么?人们常说,“粗茶淡饭延年益寿”,那么粗茶淡饭到底是什么?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它并非大多数人所指的各种粗粮和素食。正确的理解应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并辅以各种动物性食品,常喝粗茶。“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与新茶相对。尽管粗茶又苦又涩,但含有较多的茶多酚、茶丹宁等物质,却对身体很有益处。很多人把“淡饭”和粗粮、素食等同起来。其实,“淡饭”是指富含蛋白质的天然食物。它既包括丰富的谷类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鸡肉、鸭肉、鱼肉、牛肉等。“淡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饮…  相似文献   

16.
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饮茶,这些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知道世界名茶普洱茶,普洱茶的家乡就在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资源的中心,拥有世界三大茶树王和万亩野生古茶林以及闻名世界的普洱茶,有1300万人靠茶吃饭。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发展云南特色经济的角度看,时代都在召唤云南茶产业的“二次创业”。 云南茶叶品牌铸造和文化提升的龙头在哪里?专家提出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三地州的21个县市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 事实上,申报无论成功与否,对云南茶叶的品牌构筑和借助文化创新的深层产业整合都将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0,(15):F0003-F0003
泰顺——中国茶叶之乡,位于浙江南部山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峰峦叠嶂,云雾迷漫。拥有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三杯香茶”是泰顺茶叶的主导产品.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而著称,被专家评价为“清汤绿叶,香高味醇,反复冲泡,三杯犹存余香”,多次获得国际茶文化节金奖、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是浙江名牌农产品、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  相似文献   

18.
本刊去年曾为中国的“吃”做过一篇文章《为了让吃不再恐惧》,文章试图通过对绿色生态食品的呼唤,来让中国有更多可以迎接未来的食品。然而,文人的理想总是高于现实,我们的境界早已想到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那些老外们有什么可吃的(因为老外们在食品的卫生、健康、生态上似乎更早文明一些),但残酷的事实使我们有了苦为“后人忧”,而忘了今人之痛——  相似文献   

19.
药香     
林清玄 《今日广西》2014,(10):36-36
家里的茶香炉,本来是用来烘烤茶叶闻香的。闷热的夏季,从药店里买来苍术和白芷,放在茶香炉上烘,丝丝缕缕的药香立刻弥漫开来。微苦的药香混着栀子花清甜的味道,让我想起宝玉的那段话:“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这屋里我正想各色都齐了,就只少药香,如今恰好全了。”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茶叶“久食令人瘦”观点的人是唐朝的三原县尉陈藏器。陈藏器除了主管军事之外,医术也极为高明,而且也是品茶高手,在实践中他发现茶茗不但是提神佳品,而且还是减肥美体的健康饮料。考虑到作为江南明州人的品茗习惯,他在这里所说的茶,自然主要是指绿茶而言。宋代欧阳修在他的《茶歌》中赞颂道:“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这里讲的“轻身”和“令人瘦”都是和现代的减肥、健体和降低血脂等有关。茶叶(尤其是绿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分泌量,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和“轻身”的道理主要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