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形态,中国和西欧,各处东西,在封建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规律、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封建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奴或农民,农奴或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经济上受封建主残酷剥削和压迫。但是,由于历史的、自然环境的及社会的种种原因,中国和西欧仍然存在着差别,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农民不但生产自已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这是中国封建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性强、排斥交换的闭塞的经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则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并在家庭内进行原始分工;二则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男耕女织是这种结合的核心。但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社会变动大,利益调整涉及面广,在思想观念上,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禁锢和划一的状态转向多元、多层次的状态,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义利观念也受到很大冲击,处于一种飞跃性的变动时期。那么市场经济是怎样影响道德观、义利观的,以及这种影响涉及到什么范围,应如何评价这种影响,笔者以为这是必须首先要探讨的问题。一 从宏观上,由市场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是社会历史的进步,因而市场经济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较之自然经济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必然是历史的进步。因此,由于目前存…  相似文献   

4.
我国户籍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夏周时代,我国就有了户口统计;到了战国,郡县制的地方行政制度确立,进而出现了编制农户的什伍组织。然而,在封建社会,农民对土地具有依附关系,而户籍制度则把这种依附关系固定化、稳定化,封建国家通过对户籍的管理,以其提供的人口资料,向农民收取“田赋”和“口赋”,摊派徭役,抽取士兵,维持治安,从而使农民世世代代被束缚在狭小的土地上,长时期地维持了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在政治上维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生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直接生产者农民。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建立在他们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只得向地主租种土地,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所以,我们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致富的总根子。而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即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又是揭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条根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曾出现了多种形式,其中井田制、限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占田制、…  相似文献   

6.
瑶族是我国南方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解放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比较落后,所以瑶族虽然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但仍然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时期母权制的残余。“同姓婚”便是瑶族在原始社会时期母权制残余在封建个体婚条件下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被中国的泛化封建观,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既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冯天瑜先生新著《“封建”考论》辨析泛化封建观,在综观东西洋“封建”观念基础上,以中国学者的学问视角,对中国传统“封建”概念近百年演化历程的清理和总结,拨开了近百年“封建”概念的迷雾。然其对误用“封建主义”本义的秦至清的中国社会进行的重新命名,建议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名之,试图从各主要方面(社会组织形态、经济特点、政治制度特征)来概括这个历史阶段,显示了他对历史思考的周密,但这样概括出来的名称所显示的弱点是过于繁复。秦至清的中国社会似可名之为“皇权社会”。  相似文献   

8.
陈晓律  孙坚 《人民论坛》2013,(10):13-15
从历史的角度看,家族不仅是社会最稳定的基层单位,同时,家族制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属于民间社会,与宫府一起构成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石。在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历史中同封建政权、封建礼教纠合在一起,产生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虽然家族制度的内涵几经变迁,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这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9.
赵智 《求索》2013,(1):122-123,204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一直以"重本抑末"、"重农轻商"思想政策为宗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直至清代,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慢慢向商品经济及工业社会转化,商品经济思想的出现解构了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许多著名思想家纷纷肯定商品经济为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新识。  相似文献   

10.
列宁曾经讲过:新社会成立后、旧社会的尸体不会马上装入棺材、埋入坟墓,而会在人们中间腐烂发臭,毒害着人们。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旧社会的遗毒在思想上的表现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封建意识形态的残余势力,一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残余势力。封建的意识形态盘根错节,表现得很顽固,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农业自然经济的根子很牢,封建意识的影响既深且广。又由于我国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式下取得胜利,建国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还很不完善,这又成为封建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形态的过渡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的统一。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社会形态,与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地主土地占有制形式有所不同,西欧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领主土地占有制。这一差异,深深地受制于中西方古代的奴隶社会,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中西方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发展。西欧封建领主土地占有制可以在罗马奴隶社会中找到它的胚芽,这个胚芽就是古代罗马共和(末期)——帝国时期的隶农制。本文试图通过对罗马隶农制趋向性的分析,看其对西欧封建化进程的某些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人才模式问题是教育史和学术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对封建教育目的、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内容及方法的认识和把握。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才模式是一种政治、伦理道德型人才模式。这种人才模式构想首先是从封建教育提出和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自从社会经济由自然经济进入商品经济之后,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虽然社会制度依次更替,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商品经济一直存在和发展着。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论断,但他们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以后历史的发展与他们当初的设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稻作农耕民族。这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气候、土壤、水流及地形地貌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布依族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方向。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耕作、建筑、饮食、服饰、交往,乃至语言和性格、观念等,几乎无不打上地域的烙印。长期以来,布依族地区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就在这种自然经济条件下,布依族以自己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术,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濡养国人数千年,每一文化因子渗透到社会精神与物质的各个方面,更是左右着封建社会士人、官吏的行为举止,通过明经、科举选举出来的封建官吏,言谈举止之间处处透露出传统文化的特征与痕迹。而封建社会考  相似文献   

16.
《求索》1985,(1)
一、商品生产的历史命运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中将性别歧视定义为:“基于性别而做的任何区别、排斥和限制,其影响或目的均足以妨碍或否认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的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我国在1980年与联合国签订了该项公约,作为成员国之一,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但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文化的国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对女子“七出”的规定,极大地伤害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一、《管子》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管子》经济思想的丰富首屈一指。春秋末年至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思想的创立时期,《管子》对这种创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封建社会中,目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春秋末年至西汉的各家经济思想,大多以自然经济为讨论对象,很少涉及商品经济。《管子》的经济思想则既讨论了自然经济,更重点地讨论了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9.
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的基石性原则。中国封建社会既无规范意义上和制度层面的罪刑法定 ,也无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的罪刑法定。中国封建社会里 ,类推比附制度的存在 ,封建法律体系阶次性、明确性 ,民间法的存在 ,君立的绝对立法权 ,礼刑互用 ,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绞合在一起 ,是中国封建社会设有形成规范层面和缺席层面罪定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刑事和司法上的主客体思维 ,围绕儒家“礼治”来制刑、量刑和用刑 ,封建统治者在法价值上重秩序、轻权利 ,罪刑关系上的功利主义和刑法工具立义 ,对实质正义的过分追求和迷恋 ,公法文化的强盛和私法文化的贫弱 ,社会本位和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封建司法官吏在规则内无自由裁量权和规则外无限自由裁量权的“角色冲突”,刑法主观指向无限性与文本客观涵盖的有限性的矛盾与不谐辱因素 ,致使中国封建社会没能形成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上的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20.
一、旧西藏封建农奴制教育西藏文化教育自吐蕃王朝创造藏文字始,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由于此后西藏长期处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专制统治之下,社会整体发育程度极低,依附于这种社会形态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