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状态.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已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逆反心理的内涵、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疏导措施,以期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旦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比较常见的。分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据此探讨消除或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对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旦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比较常见的。分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据此探讨消除或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对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不管你的工作如何现代化,出发点如何良苦,只要你说得不中听、做得不实际,就会造成群众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添乱。防范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效果,已成为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一、 逆反心理出现的原因1.教条主义、空话连篇让人生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工作中能让人乐于接近的是什么人?是能打成一片,想我之所想,说我之想听的朋友。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观念、认识问题,校正人…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力图从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反心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症结”所在。认清逆反心理的心理机制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瓶颈”状态,增强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了减少不利的逆反心理发生,应采取如下对策:1、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具体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和教学工作而空谈政治,导致“两张皮”的现象。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批判型”转向“建设型”,由“行政型”转向“服务型”。教育的出发点要从过去追求“同一律”向“同一律”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观念转…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面临着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也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寺张力的失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时效性;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缓解和抑制逆反心理,需要提升受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及自我修养水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在生活、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已产生极大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对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认识逆反心理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掌握逆反心理的规律,以便消除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普拉托诺夫在《趣味心理学》的前言中写道:“现在可别读第230页上的故事。”但是,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作者告诫相反的行为,偏偏先看这一页的故事,这就是逆反心理的作用。所谓逆反心理,就是人们由于某种条件的影响,对外界事物的刺激,所产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常常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逆反心理”在心理上的变态性模糊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点。“逆反心理”者,心理往往处于不规则的紊乱状态;或对整个思想工作抵制排斥,与之对立;或对某项教育内容消极冷漠,进行非逻辑性推理;或对某种教育方法厌恶反感;或对某教育者抱有陈见等等。这种心理上的变态性造成沟通点严重错位,使教育者难以准确地捕捉与其互相沟通情感的突破点,以致两者之间无法形成谐振和共鸣。   2“逆反心理”思路上的逆向性降低了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1.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 :越是强调某种正确的思想 ,越是有人不以为然 ;越是过分宣传某个典型 ,越是有人不买帐而有意疏远 ;过分批评某人所犯的错误 ,反而激起一些人对他的同情和亲近 ;越是不准干的事 ,越是有人偏要做……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 ,以反常的心态处理问题的行为 ,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 ,极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因此 ,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探求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对策 ,是每个教育主体共同面临的课题。一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 ,同其他心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在这种活跃的思想群体中,既有积极性心理,又有消极性心理,虽然积极性心理占了问题的主导方面,但消极性心理也较一般情况下更加强烈的反映出来,扩展开去,并且交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几种消极性心理进行探讨,以便促使消极性心理向积极性心理转化,有效地控制消极性心理的扩散,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思想教育中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的主要特点是:对肯定的东西不肯定,甚至否定;对否定的东西不否定,甚至肯定,对提倡的东西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对不提倡的东西有一定的兴趣,甚至赞同。逆反心理存有者,往往心理处于不规则的紊乱状态,或对教育内容消极冷漠,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艳君  李为君 《求实》2002,(2):63-64
列举出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种类 ,分析了社会转型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 ,提出了抑制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常常遇到的一个苦恼就是你对学生的教育,学生不听,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学生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属相反的逆向反应。苏联著名心理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属于情感范畴,又叫反常情绪,是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之间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较强烈的抵触情绪。[1]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在对待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上,常常持偏激态度,多表现出不响应、不配合、不以为然的态度,把自己摆在与教育者对立的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逆反心理是心理现象的一种.目前,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露出的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它不仅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沟通,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而且会抵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发挥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谈心四部曲     
谈心是支部书记做好思想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与党员谈心可以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掌握队伍整体的思想脉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支部书记因缺乏谈心艺术而常常引起党员的逆反心理。那么,怎样和党员谈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支部书记应该把握几个要领:  相似文献   

18.
季萍萍 《世纪桥》2013,(7):94-96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曾经的带头国,其兴衰留给世人的思索是凝重的。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警醒无疑是我们的一笔财富。不仅要重视文化领导权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注重党的自身建设,还要警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缺失引起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逆反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博 《求实》2005,(Z1):225-226
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逆反心理的概念及构成 "逆反心理"又称"受众逆向心理",属于态度范畴,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在原有心理定势支配下,对不符合原有心理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所持的抗拒心理,或对内容相同、形式单调的信息过量传播所持的抵触、反抗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或组织者按一定的目标、要求对某一个体的思想行为施加引导、控制、规范,或对某个体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与纠正时,对方所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出现对教师实施的内容、思想、价值取向产生心理障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