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要存在着竞争,就有可能出现不正当竞争.而这种竞争会直接损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导致市场失效.正视不正当竞争,分析其产生原因,找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诸种表现及产生原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采取贿赂或变相贿赂的手段推销或采购商品.贿赂与变相贿赂的形式很多,如以各种名目直接给予钱财,提供回扣、礼品、礼券等等.现在,有些企业实行有"奖"订货,对订购  相似文献   

2.
郑光忠 《行政论坛》2004,1(3):61-62
反向仿冒肇端于商标领域,涉及到许多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对商标反向仿冒的性质和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它是一种侵犯他人商标权的行为,但是从本质上它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有关法律除了在《商标法》进行规定外,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应对这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3.
《侨园》1994,(2)
国家工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的《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日前已发布实施。根据《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禁止进行这些欺骗性的有奖销售:对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以及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故意将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  相似文献   

4.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其执法主体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本文所称的“执法盲区”,特指在执法主体上认识有分歧,致使某些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得到及时制止,造成行政执法中的真空区域。笔者拟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盲区”,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谈一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4)
保险行业对于一国的国民经济至关重要,不仅可以稳定社会,也可以发展经济。保险业在我国起步晚,发展快,短短30余年的时间里已经有将近100多家的经营公司。但由于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行业自律不够等原因,导致存在垄断竞争、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和稳定。本文试图从保险业存在的不正当竞争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从而提出相应对策,以解决保险行业目前的不正当竞争现状。  相似文献   

6.
徐利华 《学理论》2012,(3):34-35
知识产权法通过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技术创新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通过维护正当竞争秩序、制止非法竞争的行为来达到相同之目的。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厘清两者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关系,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2,(21)
保险业不正当竞争已经酿成苦果。业内人士提出,如果不尽快遏制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将产生严重的诚信危机;一旦形成退保风潮,不仅将威胁到行业的生存,还将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李艳菊 《理论探讨》2015,(2):104-107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地下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互联网地下经济造成的不正当竞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构成严峻挑战。经过对互联网地下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拓展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说明互联网地下经济已成为滋生不正当竞争的温床。必须从战略视角、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与完善、探索管制新模式及加强创新等四个层面加强对互联网地下经济的监管,从而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9.
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有市场就有竞争,市场和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孪生子。在市场竞争中,工商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进行正当合法竞争的同时,也伴生着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因此,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中,都十分重视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立法工作。美国在1890年所制定的《谢尔曼法》,标志着现代竞争法的产生;德国于1896年最早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以后的年代里,许多国家都先后制定了有关这方面的法规。  相似文献   

10.
代言人的虚假代言行为与生产者的违法生产行为构成了对消费者的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但有必要区分生产者的实行行为与代言人帮助行为。虚假代言人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并不是保证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个人虚假代言缺乏相应的规定,而《食品安全法》对于代言人的限制存在不分代言与虚假宣传是否具有实质联系等问题。建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代言人对其虚假代言行为应当承担过错责任,但在举证责任的承担上宜采用过错推定。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0,(27)
毫无疑义9个厂家的价格同盟 违反了价格法,虽然策划者 强调同盟的形成纯属自愿,但实际上9个厂家所占的市场份额,联合起来足以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另外,联盟宣称主要针对彩电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但目前不能判定其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否存在,因为只有存在欺诈、倾销等现象才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所以从这点来说价格联盟存在的必要性令人怀疑。而且即使出现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也应该通过举报由执法部门检查、认定。而同盟通过协议规定价格的限价行为,也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从以往一些行业制定行业自律价的效果来看,违反市场…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必然导致市场垄断,垄断反作用于市场,抑制市场机制效能,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使企业丧失活力,又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市场稳定。因此,应遵循诚实、守信、自愿、公平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强立法和监督,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消除各种不正当竞争因素,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2,(21)
治标治本的切入点 由于中国的保险市场还处于培育初期,成熟度不高,加上一些地方的权力部门不恰当的介入,不仅使这一市场的竞争白热化,而且充斥着很多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要“澄清”保险市场,首要的是消除和防范不正当竞争。而保险公司的正当竞争,靠的应该是其本身的实力、营销网络及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因特网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经营领域,电子商务、网络拍卖、网络广告等词汇每天充斥在各种媒体上,社会公众对此已耳熟能详。可以说.因特网正在为全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商品市场,即与现实市场相对应的“虚拟市场”。有市场就必有竞争,在网络空间也不例外。在真实世界里,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商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空间这些不正当的行为同样存在,而且更加隐密。那么,对于网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可以依法制止呢?  相似文献   

15.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有商品经济就有竞争,有竞争,必然有不正当竞争。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合法竞争,这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般经验。许多国家为了保证正常的商品经济秩序,保护正当竞争,都制定了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的调整竞争关系的法律规范。我国竞争立法远没有跟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对形象权并未在立法中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出现的形象权纠纷案件都是通过人格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保护.这四种保护模式在具体适用上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在我国将形象权纳入立法之前,司法审判中需要拓宽思路,通过把握形象权的本质属性作出科学公平的裁判.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29)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气味标识被认可成为一种非传统商标并被纳入到商标法保护的范围。但对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我国能否将气味标识作为一种非传统商标予以保护尚值得探讨。在《商标法》保护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可以为其提供排他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刘俊敏 《理论探索》2006,(5):153-155
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但并非绝对的垄断权,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权利人不能利用其谋取市场垄断,阻碍贸易的正常进行。对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反竞争行为,贸易法与竞争法都必须加以规制,因而存在着法律竞合适用问题。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反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和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徐艳 《行政与法制》2002,(12):39-40
据国家贸易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零售商品中已有90%供过于求,其他商品也不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商品极大丰富的买方市场,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强占市场份额,都千方百计地促销其商品,在不正当竞争的控制与反控制方面,新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附赠式有奖销售的发展就是一典型。  相似文献   

20.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均属调整市场竞争关系的法律,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也存在差异甚至矛盾。文章主要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对两者的密切关系也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