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蛇郎蛇女故事中禁忌母题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建刚 《思想战线》2000,26(5):106-110
运用母题学的研究方法,从蛇郎蛇女型故事中提择出禁忌母题,并对其不同的表现形态进行文化释读最初的与现实生活中相对应的图腾禁忌习俗建立了一种牢固的互惠关系,后来的则透示了人与自然之间难以消解的对立;异类的设禁和人类的违禁是这种对立的行为显现.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地区苗族民间口头文学中流传着创生故事主要有"龙女报恩"、"羽衣仙女"和"青蛙丈夫"等类型,其中以"龙女"型数量最多。这些故事中的母题有限,但经过反复组合,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类创生故事类型。尤其是"难题考验"母题,从考验的内容到母题在故事中的结构,都与苗族的历史和婚恋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与人的主体性生成密切相关。通过意识形态霸权的禁忌,通过意识形态教化的灌输,社会塑造了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主体"。意识形态通过身份建构、语言教化和"主义"话语建构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杨宗红 《求索》2012,(1):195-197
掘藏、银走与悭吝是话本小说物欲叙事中三个常见的母题。明清商品经济的现实语境,使"掘金"、"银走"与悭吝母题与金银的流通性产生了密切联系。拟话本小说中关于这三个母题的叙事隐含着民众对于金银作为货币流通性的朦胧认知,在此基础上,以财行善者被褒奖,悭吝者则被贬斥。金银的流动性、财富的命定性、义利的共生性等观念参与话本小说的物欲叙事,是商品经济发展使然,也是民众对于金银流通性需求使然。  相似文献   

5.
<正>"荷塘"对于陆春涛来说,是空间概念,是时间维度,亦是一隅折射当代人精神诉求的"心象风景"。陆春涛长期坚持水墨艺术的当代探索,以"荷塘"系列为母题,不断拓展对"荷花"这一传统题材的表达边界。他从水墨出发,在东方精神意蕴和西方审美旨趣之间构筑了个人独特的笔墨语言。诚如这幅《映日荷花别样红》,它不同于传统以留白为主、表现"荷"的方式。首先映入眼  相似文献   

6.
警务工作者要在"金砖会议"涉外事务中充分履职,与涉外服务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除了具备英语的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了解"金砖国家"的相关文化,尤其是他们的风俗与禁忌。因而,警务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文化导入中要注意相关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陈永邺  洪宜婷 《思想战线》2013,(Z1):191-193
本文从分析"宗教禁忌"的有形内容出发,例如它专门规定了存放圣物的庙堂和供奉圣物的场所、如何对待某些神圣动植物的规定以及对某些行为或某些人的要求等,讨论违犯者所面临的一系列后果,例如对"乱伦禁忌"犯禁者的惩罚等。最后得出"宗教禁忌"实际上跟现代的法具有相同的实质和功能,作为早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禁忌产生和长期存在的原因、功能与危害等问题,认为禁忌民俗能长久存在的原因在于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活动.禁忌有迷信禁忌和经验禁忌之分,须加强研究,批判迷信禁忌及其神秘的附会,澄清经验禁忌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口头文学特点是重复叙事,该特征适应了当时传诵与记忆的需要,也适应了原始诗歌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表现出这种三章重复的结构特点.同时,作为口头文学重要母题之一的追寻母题被不断阐释.<蒹葭>体现了以上二者的统一,已经具备了早期追寻主题叙事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马宏伟 《理论月刊》2008,(4):118-120
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口头文学特点是重复叙事,该特征适应了当时传诵与记忆的需要,也适应了原始诗歌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表现出这种三章重复的结构特点.同时,作为口头文学重要母题之一的追寻母题被不断阐释.<蒹葭>体现了以上二者的统一,已经具备了早期追寻主题叙事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正In China,金钱(jīn qián),money,made from the characters金(jīn),gold,and钱(qián),coins,is not a taboo.To the contrary,it is a symbol of社会地位(shèhuìdìwèi),social status,and成功(chéng gōng),success.Throughout history,财富(cái fù),wealth,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物质生活(wùzhìshēng huó),material well-  相似文献   

12.
覃主元 《桂海论丛》2004,20(6):71-73
文章对广西壮族习惯法的起源、产生、发展与运行进行了探究,认为壮族习惯法起源于宗教禁忌,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形成于春秋末期的部落联盟时代,稳定于秦代,成熟于汉代,成文于清代。并依靠大小头人制度传承运行。这些习惯法对于保证壮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维护壮民族地区的共同利益,促进壮民族地区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结合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 ,就贵州民族风情旅游的开发 ,从 10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今后的民族调查与民族风情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青 《思想战线》2003,29(6):133-135
现在通行的各种《易经》版本中,对“亨”字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为“亨通”、一为“享祀”。究竞谁是谁非,一时难以评断。而一些民族中占卜前先祭卜神的风俗,却为后一种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亨”字所出现的语境,以及其他一些出土与传世文献资料都证实了古人于筮前先享祀卜神的可能性,这应是“享”字所传达的内容,也是《易经》研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简单社会的乱伦禁忌在婚姻进化序列中置于一夫一妻制的前阶段,人类学从文化的角度开始了它对乱伦禁忌研究的首次尝试,其标志就是发明了外婚制度这个概念。文化解释进路对禁止近亲交配不感兴趣。关于乱伦禁忌的文化解释主要有四种理论,但都不能成立。20世纪中期,人类学放弃了文化解释,根本原因在于文化解释进路犯了逻辑错误。人类学转而依赖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旅融合背景下“坐妹”旅游演艺舞台真实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承载着一方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提升了旅游体验。文章基于舞台真实性理论,探讨了"坐妹"从侗族民间习俗到旅游演艺的活态演变。东道主将自身熟知的文化习俗搬上舞台,通过对建筑、服饰、语言、乐器、场景、场地和人物等要素的细致刻画和摸索创新尽可能地还原了文化本身,游客也能从这些细节中窥探其"真实性",游客对于真实性感知往往会影响其旅游体验。舞台真实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民族文化舞台化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和表现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苏青置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中,考察其作品在智性认识、形象建构、欲望表述等方面表现出的异于前代女作家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苏青对“娜拉”、“男女平等”这一系列观念的反拨;第二部分分析苏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第三部分探讨苏青笔下出现的欲望话语的形态。苏青的写作为女性文学的流变提供了新的元素,同时她也止步于秩序与禁忌所划定的表达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浅析道真仡佬族"哭嫁"民俗的民族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 ,分析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仡佬族中遗留的“哭嫁”民俗的民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功能。这种民俗有益于当前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同时 ,民族民俗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 ,在其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裸聊"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着重从法理的角度对其概念及特征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其性质从公法和私法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就"裸聊"与其衍生的犯罪以及善良风俗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