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江东去,积淀一片沃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一大”与会人员才13,就有5位湖北人。董必武,“重违庭训去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走出了大别山,走出了黄安县。同样来自大别山下的,还有黄冈巴河岸边的陈潭秋、包惠僧。他们先后汇聚武汉,在江城与潜江人李汉俊、应城人刘仁静相交结。5位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知,先后领略共产主义,共同追求救国真理,一起走进了中共“一大”……东去的大江,流逝的岁月,请看本刊连载电视文本,请看中共“一大”上的湖北人继续在历史长河中搏击,在大风大浪中沉浮……  相似文献   

2.
大江东去,积淀一片沃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一大”与会人员才13,就有5位湖北人。董必武,“重违庭训去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走出了大别山,走出了黄安县。同样来自大别山下的,还有黄冈巴河岸边的陈潭秋、包惠僧。他们先后汇聚武汉,在江城与潜江人李汉俊、应城人刘仁静相交结。5位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知,先后领略共产主义,共同追求救国真理,一起走进了中共“一大”……大江东去,岁月流逝,请看电视文本——中共“一大”上的湖北人……  相似文献   

3.
1976年7月2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在北京去世,同年9月9日,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还是这一年的12月3日清晨5时,中共“一大”代表、82岁的张国焘客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家老人病院里,就此,当年的13名中共“一大”代表只剩下刘仁静一人了。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历经政治磨难的刘仁静其价值被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4.
1921年7月,13位年轻人,肩负着全国50多名党员的重托,在上海秘密集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以不同姿态先后走完了人生之旅。 王尽美 中共“一大”之后,王尽美出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中共二大后,出任中  相似文献   

5.
巍巍大别山,滔滔淮河水,孕育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新县。在这片有着青山绿水、旖旎风光的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走出了43位共和国一代名将。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许世友将军,就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1975年3月5日,是董必武90岁的生日,生日刚刚过完,董必武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不得不乘飞机从广州飞回北京,并住进了北京医院新建成的北楼高干病房。4月2日晨7时58分,身患肝癌的董必武与世长辞,他也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最长寿的人。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共“一大”。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经历了漫长的28年的革命岁月后,有的人为革命英勇牺牲了,有的中途脱党,有的甚至当了叛徒、汉奸,只有董必武与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并成为中共领袖。关于董必武的研究资料仅次于毛泽东,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7.
中共“六大”前夕,叶挺奉命赶到莫斯科述职,他本来想去把情况(注:指广州起义失败)说清楚,但是王明等人却根本不听他的申明,不看他的报告,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他。“共产国际代表还说他政治上动摇,共产国际没有人理他。东方大学请他作报告,共产国际也不允许他去。”叶挺受了委屈,一气之下,离开了莫斯科,脱离了共产党。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扣留监禁。在五年多的因徒生活中,叶挺拒绝了敌人的种种威胁利诱,始终对中国革命抱着必胜的信念……经过中共  相似文献   

8.
2008年5-6月.四川多个县、市的18位正副局长,先后接到自称“杀手”的敲诈电话:“你所得罪的人请我来杀你.拿钱消灾,不然杀你全家。”短短1个多月,17位局长出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先后向“杀手”指定的账号汇去“消灾款”11万余元。当“杀手”敲诈到第18个对象——资阳市的某局长时,“杀手”游戏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向忠发是一位占据过重要位置的人物。他出席过中共“四大”、“五大”、“六大”会议 ,当选为“四大”、“五大”中央委员 ,“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六大”时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然而 ,关于他的经历 ,人们虽有所闻 ,却不甚了解……早期工人运动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向忠发 ,湖北省汉川市人 ,1 880年出生在汉川城隍镇向家台一个贫寒之家 ,自幼随父驾船谋生 ,在刁汊湖、汉水、长江流域飘泊。 1 894年 ,1 4岁的向忠发去汉阳兵工厂当学徒 ,后来 ,到造币厂做工 ,造币厂倒闭后 ,又去一大户人家当佣人。三年…  相似文献   

10.
1929年6月红四军“七大”后,蔡协民跟随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前委,去指导闽西地方工作。在随后召开的中共闽西“一大”上,蔡协民当选为闽西特委委员、组织部长。 蔡协民在福建工作期间,李立三和王明“左”倾路线先后统治了中央,福建发生了“肃社会民主党”运动,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大约是由于鲁迅先生1925年2月回答《京报副刊》什么是“青年必读书”时,说了“我认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缘故,他曾被一些不了解“时候与环境”的人视为全盘西化论者,有位青年甚至写信请他“搬出中国去”。这在当时热闹地争论了一段时间的历史公案早经了结,谁是谁非就连当年攻击过鲁迅的人也心服口服了。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90,(9)
单地位:址:姓名:邮政编码:一、坡空皿:(答案请镇入括号内)(47分) 1.中共“一大”于()年()月在上海召开,()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参加了会议。 2.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于()年()月成立,书记(),办事机构设在()市 3. 1990年5月22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诞辰90周年。他是湖南()市人。 4.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是();中共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是()。 5.新中国成鱼后,全国妇联第一任主席是();第一次授衔时第一位女将军是()。 6.“马日事变”发生在()年()月()日,叛乱的主要头目是国民革命军33团团长()。 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3.
提起何叔衡时,只要略知中共党史的人都会知道此人的,因为他是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之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1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当时57名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有28岁的毛泽东,另外一位便是45岁的何叔衡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红安只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但就是这个地处大别山的小小“弹丸”之地,却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铸造了闻名遐迩的“将军县”;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喊”出了“小小红安,真不简单”的乐章。  相似文献   

15.
1952年7月1日,《解放日报》披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发现。很快,制作精致的模型送到了北京。毛泽东亲自审看后,说了一句话:“叫包惠僧到上海去看看。”于是,1954年3月,正值花甲之年的包惠僧来到上海,以中共“一大”亲历者的身份,审看了中共“一大”会址,对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布展提出了重要建议。 时隔几年,又一重大发现使中共党史专家们为之震动。从莫斯科归还的几箱档案里,专  相似文献   

16.
中等个头、清瘦干练的尹方,是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虽经过20多年军旅生活的磨炼,他依旧-T-凡得如同一个乡村百姓。然而,在官兵眼里,尹方却是个“重量”级人物:“金牌班长”、“标兵排长”、“优秀连长”;入伍28年来,他先后8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被武警总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任部队长5年多来,在他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7.
由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的《中共宜宾地方党史陈列馆》开展了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参观。我循着布展脉络 ,观看一幅幅珍贵图片 ,默读一句句解说词 ,凝视一件件文物……犹如置身在中共宜宾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岁月中……《向导》、《前锋》、《妇女周报》、《中国共产党宣言》和兴文县籍青年秦青川与周恩来等摄于 192 0年留法勤工俭学时的照片 ,告诉我们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 ,宜宾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 ,或在宜宾、或走出国门 ,传播和寻求马克思主义 ,就开始了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创建中共宜宾…  相似文献   

18.
1992年9月和1995年10月,本文作者两次赴沪访问耄耋之年的郑超麟先生,请他回顾了他与中共福建“一大”的特殊关系。作者将其谈话整理成文后,又进行了查考和订正,现刊登如下,想必对进一步研究中共福建“一大”的历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党史界普遍认为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但是,笔者根据下述材料,认为尽管何叔衡是湖南派去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而他到了上海后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到四平市纪委看望分别多年的老师。一见面我就情不自禁地讲述回到四平看见的新变化:道里的新华大街、北立交桥、仁兴市场、百货二商店……时值下班时间,办公室里只有我们师生俩在交谈。这时走廊里传来“到我家去吃点饭”、“到饭时了,不吃饭怎么行呢”的声音,我顿时心一沉,刚才的兴奋劲儿都跑光了,我对老师说:“是不是来办事的请吃饭呢?”老师说;“不会的。请也不会去吃。不信你去看看。”我顺着声音来到信访办门外,从开着的门往里一看,原来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在修车,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