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这一重大课题,必须准确把握好"理论与实际"、"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立足点与开放性"、"学理支撑与理论创新"、"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等重大问题,我们之所以现在还不够自信,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国实践、中国问题还关注不够、了解不够、总结不够。只有深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汲取理论滋养、获取理论创新的动力,才能在实践中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2.
彭宏伟 《前线》2017,(9):29-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完备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实践方面,我们勇闯禁区,把资本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利用资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构筑起了理论自信的政治经济学实践基础和经验基础;在经济理论方面,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突破传统的束缚,着力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资本,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政治经济学,构筑起了理论自信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光春 《求是》2012,(15):27-30
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发展、丰富、完善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坚持、运用、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局面,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发展前进中一系列新的历史课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主要表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应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进行创新,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5.
理解理论自信,可以从这一理论的主体素养、形成历程、实践效果、人民认知及影响广度五个逻辑层面来把握。这一理论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形成的理论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完善、30余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以及“中国理论”国际影响的显著提升。五个逻辑层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根本源泉和底气。  相似文献   

6.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党的十八大报告充满“自信”.“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和遵循,来自于我们党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来自于外国媒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以及领导力量的肯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历史文化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和实践养分;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包容品质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经验借鉴和世界共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力量支撑;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和行动自觉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历史文化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和实践养分;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包容品质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经验借鉴和世界共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力量支撑;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和行动自觉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赵秀娥 《理论研究》2013,(2):10-12,25
诠释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思想理论界提出的新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当前我们由于背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陷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迷失和信仰危机。只有回归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找回理论自觉,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才能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道,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重要理论使命和展现理论自信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成立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不是迷信,也不是轻信,它应该是建立在对中国百年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对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现实矛盾问题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信念。最近,我阅读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浩雷博士撰写的《国家大势》一书,觉得这是一本有助于我们坚定"三个自信"的好书,值得一读。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回眸这一时期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简要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启示,可以加深我们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功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通过对这一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坚持文化立国和文化强国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重要论断,启示和指导我们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充分根据。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经验使我们充满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和发展的特征使我们充满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充分根据认识清楚,我们就能毫无畏惧一切困难和挑战,满怀信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更好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心信念和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从道路、理论和制度这样的理性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更加发自内心的崭新表达。  相似文献   

17.
吕昕 《世纪桥》2012,(23):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清晰地论述,特别是我党第一次在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告之全党,要从政治信念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并且具体地概括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何会提出这一命题?本文就此从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青铜峡市把中央关于好干部标准总体要求与青铜峡市发展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明确了新时期青铜峡市好干部的五条"本土化"标准。一是信念坚定。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深层理论问题。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深层理论问题,能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的车轮不断前行,续写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任何理论和学说都有问世的时代.认识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需要多维度的时代视野.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梦反映了时代需要、时代特征和时代使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先进文化,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必须奋力唱响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