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鲜柳条针夹气穴治马里夹气痛马的里夹气痛是因负重奔走太急,道路不平而滑闪跌扑,或逢沟过涧跳跃蹬空以致闪伤肩膊,使气血瘀滞于肩胛与胸部相结之处。临床表现为患马站立时病肢肩胛部低于健侧,患肢广踏,稍向前伸出,蹄尖着地;运步时患肢向外划弧,抬举困难,着地时...  相似文献   

2.
耕牛脱膊一症,中兽医叫闪膊、跌膊、挫胛、塌膀等。西兽医过去无此论述,从解剖生理部位看,实际是肩甲部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肩关节扭挫伤和肩部肌肉、神经损伤的综合症。笔者1973年以来试用气针治疗9例,治愈8例,好转1例。 (一)症状 站立时患肢不能负重,弯曲或伸于前方呈稍息姿势,屈伸不灵。肩胛软骨低于健侧,患肢略长于健侧,肩胛骨下沉,肩关节突起,触诊有的无痛感,有的轻度肿痛。肩部肌肉萎缩,肩胛上部明显凹  相似文献   

3.
笔者先后收治新生驹滚蹄6例,采用夹板固定法全部予以矫正,效果可靠,追踪调查未见复发。症状 滚蹄幼驹驻立时患肢提举,不愿着地;运步呈明显跨行,患肢以蹄前壁着地或拖于地面。往往四肢中仅一肢滚蹄,另三肢正常;或者两前(后)肢呈滚蹄,其中一肢明显。方法 制备3×25cm的竹板4枚,绷带包好备用。将患肢系凹及球节上方用敷料填平,均匀缠以绷带数层,务使上下平整。强行使患肢下部伸展或正常状态,即以来板固定患部,前后左右各1  相似文献   

4.
本病主要是膝盖骨转位于股骨内侧,滑车脊的顶端,被膝内直韧带固定,不能复位,患肢强直,向后下方伸展。强迫运动,患肢蹄尖着地,有时可听到“啪”的一声,强直解除复位,但不久又复发,故称习惯性上方脱臼。我们采用韧带切除术,先后治愈23例。  相似文献   

5.
(一)术前准备 将病牛断草水一顿。选择平坦场地,铺上一层软草。除保定病畜用的绳子外,还须准备一根细麻绳,直径约1厘米,长4~5米。并根据病畜体型的大小选择一根直径5~6厘米、长约1.5米的木棍。木棍要直,一端带杈头。 (二)手术 病畜横卧保定,患肢向上。如病程较长,岗上肌和三角肌萎缩、云头不翻时,可先用蓼节草(土药)、活血草、紫金龙根煎水带热(勿烫伤皮肤)加苦酒在患肢上部热敷半小时左右再进行手术。一般在一个月内的病例无须热敷。助手将患肢直伸固定,术者进一步检查患肢与无病肢肩胛骨的差距,看挫上多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二层小夹板固定治愈牛右后肢蹠骨远端靠蹠关节处闭合性全骨折一例。 (一)手术整复 患牛横卧保定,患肢在上,其余三肢捆束在一起。助手二人,一人双手持骨折上端,另一人握住骨折下端蹄部。术者双手置于骨折处。令两助手向相  相似文献   

7.
安顺市东关公社大龙潭大队,户养一头6岁水公牛,在田埂放牧时因路滑跌入土坑内,右后肢扭伤,不能站立,来我院就诊。检查:该牛卧地不起,右后肢比左后肢长,人提其尾根强行站立,后躯偏向健侧,患肢稍伸向前外方,各关节微屈曲,不敢负重,右髋关节部及右后肢冰凉,股二头肌前方向内凹陷,大转子位置较对侧肢稍后,按压髋关节部无明显痛感,患肢他动运动无抗拒反应,后推驱使其运步,呈三脚跳跃前进,据此诊断为髋关节后方脱位。  相似文献   

8.
(一)保定 采用单绳倒马法,患肢在上,横卧保定,同时将两前肢系在一起. (二)器材 两条与倒马绳同粗的麻绳,一根木杠(直径10厘米,长2米左右)。 (三)施术 由兽医一人,助手八人进行。马倒后,由助手一人固定头部,其他人辅助术者将一绳双头,同时通过尾下侧穿过两后肢内侧,并将两游离端拉向患畜背侧。分别由四人固定(每端两人)。  相似文献   

9.
单蹄兽的膝盖骨上方习惯性脱臼屡见不鲜。对本病多采用手术切断膝内侧直韧带或用削蹄等方法治疗,我们改用无水酒精注射于患肢松弛的膝直韧带旁,操作简单,效果迅速确实,收到良好效果。 脱臼的整复 对于一般习惯性膝盖骨上方脱臼的整复,可驱赶快步行走,或让它跳越小沟,也可让患畜做急速后退运动,膝盖骨多可自然复位。如果膝盖骨固定较牢固,自然复位困难时,可用一园绳缚在患肢系部,将绳长端拉向颈基部,并绕过对侧颈基部拉紧绳端,将患肢向前上方牵引,使膝关节直伸,然后将膝盖  相似文献   

10.
1979年6月10日甘肃省天祝县石膏矿区将一头右前肢系骨粉碎性骨折的骟马用汽车送至我校家畜病院。经我们治疗约三个月,完全治愈,8月28日出院。大家畜粉碎性骨折是不多见的,特别是系骨的粉碎性骨折更少。兹将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患畜8岁,系驾车辕马。在6月9日上午劳役时受惊摔倒,右前肢发生骨折。当地兽医作了简单治疗。临床检查所见:该马为重挽型杂种马,体型较大,营养良好,性情驯顺,对患肢注意自动保护。患畜右前肢高度跛行,有时可以看到蹄尖能轻轻着地,运步时三肢跳跃前进。右前肢蹄冠缘上有一较大针  相似文献   

11.
马骡蹄叶炎是蹄匣里面血液循环障碍,蹄内压增大,真皮小叶发炎所引起剧烈疼痛的蹄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机械性外伤、继发于结症后期、中毒性疾病和风湿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其中最常见的是继发性蹄叶炎,约占发病总数的60~80%。(一)蹄叶炎的症状 以蹄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跛行,可分二种。一种是一肢蹄痛性跛行,病畜站立时患肢提起,不负重;运步时患肢不敢负重,蹄尖着地;患肢蹄部增温,触压敏感;掌、跖动脉搏动亢进。另一种是两肢或四肢同时呈现蹄痛性跛行,病畜有明显全身症状,不能久立,前肢向后,后肢向前;强行运步时全身出汗,常卧地不起;触诊蹄部增温,用物轻轻打击,疼痛明显;掌、跖部血管搏动亢进。  相似文献   

12.
(一)症状 多数是跌倒或使役后突然发病,少数是原因不明的跛行。站立时患肢虚步伸向前外方,患肢似乎变长,牛体前方的重心偏于健侧。两侧肩胛部比较,患肢侧明显下陷,紧贴胸壁,不能随肢体运动而前后摆动。运步时患肢向外侧划弧前进,呈现混合跛行。全身情况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猪阴囊疝在农村中常见,但阴囊疝继发膀胱脱入阴囊中而发生尿潴症的病例则罕见。笔者曾收治一例,现介绍于下: (一)临床检查 患猪体重约35市斤,膘情中等,体温38.8℃,呼吸、脉搏正常。主要症状是以阴囊部沿腹白线至阴茎包皮的稍后方,有一个似胃状的肿包,前后两侧小,中间大,右侧比左侧明显。系阉割后所引起。由于肿胀严重,患猪两后肢明显叉开,不愿站立,走路困难,卧地呻吟。触诊肿胀部位无热感,但在肿胀最明显的部位,皮肤紧张,皮下有波动的感觉。在阴囊去势时切口的痕迹线上,有两个坚硬的结缔组织结节,无移动性。听诊肿胀最明显处,没有听到音响,但在阴囊部和阴囊稍下方可听到微弱的小肠蠕动音。用18号牛用静脉针头穿刺肿胀和波动明显部位,流出带有尿臭的先是淡黄色后是淡红色和红色的液体,历时25分钟,约800~1000毫升。穿刺后肿胀显著缩小。确诊为猪阴囊疝继发膀胱脱。 (二)手术整复 采用仰卧保定。一助手固定两前肢,另一助手固定两后肢,然后用肥皂水冲洗肿胀部  相似文献   

14.
牛蹄病(腐蹄病、蹄冠炎、蹄部创伤感染)在我场每年发病率达15~20%,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在患肢系部皮下注射,取得显著效果,治愈率100% 症状 患肢系部有热红肿痛的炎症反应,表现跛行。严重者患部化脓,并有体温升高、奶量下降、食欲减少等症状。 治疗方法 固定患肢,对轻症清除污物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溶液冲洗,再用5%碘酒将患部及系部充分消毒,涂布鱼石脂,然后将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单位用5毫升注射液稀释,注入患肢系部皮下1~2次;对重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骨碎补红花煎治疗家畜膝关节扭伤15例,均获较好效果。 病因 多由跌扑、滑走或过桥时前肢嵌入桥隙内不能顺利拔脱,牲畜用力过猛而致损伤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腱,引起关节疼痛、患部肿胀。 症状 运步时呈现高度跛行,患肢小心着地,点头行走;患部肿痛拒按;病畜表现精神沉郁,不愿行走;食欲减退;呼吸稍粗;口色青而稍带紫,口内欠津。 治疗 以外洗为主,结合内服活血止痛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园饲养的1只9岁雄性亚洲象,1988年1月8日患肩周炎,导致运动障碍,经用维生素B_(12)和维生素B_1混合抢风穴注射收到显著疗效。临床症状 体温36.1℃,脉博50次/分,呼吸6次/分,运动时右前肢拖拉前进,站立时免负体重,患肢肩甲部下沉稍外展,触诊肩臂肘关节区皮温较高,肌群紧张硬固,患肢较健肢长1cm,针刺反应敏感。精神稍沉郁,食欲和大小便不认异常。治疗方法 用维生素B_(12)5mg,维生素B_1200mg混合于抢风穴注射,每日1次,内服消炎痛1500mg,每日2次,经4天治愈。两年来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犬、猫等小动物易因车祸、高楼坠落、外力打击等引起股骨骨折、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髁间T型骨折 ,因其较难固定 ,不易治愈。笔者对多例小动物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症状及诊断患肢肿胀、淤血、悬吊不能着地 ,触诊患肢疼痛、可感知明显骨磨擦音 ,断端远端连同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X光正侧位片显示骨折常位于股骨远端并呈粉碎性骨折 ,断端错位。2 术前准备2 .1 器械 常规外科器械及手摇骨钻、骨锯、克氏针、螺钉、骨锤、骨钳等。2 .2 麻醉 速眠新氯胺酮 (1∶1混合 )复合麻醉剂 0 .1~ 0 .2mL/kg体重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治疗牲畜骨折、屈腱断裂等病时,采用塑料夹板代替石膏绷带或竹、木夹板固定患肢,效果较好。方法是:取直径5~10厘米的塑料水管,用锯从中间纵行锯开,制成夹板。其宽度和长度根据患部的粗细和长短而定。患肢整复后,先将夹板在火上烤至变软,并于其两端垫上棉花;再在病畜患部垫上两层纱布,将夹板趁热贴于患部,用手按压好,以铁丝捆紧即可。由于塑  相似文献   

19.
初生牛犊屈腱挛缩,中兽医称之谓“痉挛拘急症”。几年来,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例,疗程短,方便经济、效果满意。治疗方法 ①固定:首先将患犊横卧保定,将患肢弯曲部位搬直包上棉花或棉布,再用长20cm,宽3cm的竹板二根在患部前后对称固定,固定的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度。②西药:维丁胶性钙5ml,维生素B_(12)3ml(1500mg)混合肌肉注射,1日1次。③中药方:黄芪12g,炙甘草、芍药各15g共熬浓汁,红糖50g为引。一剂两熬,分多次喂服,1日1剂。一般用药2~5天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20.
(一)症状 1.上方脱臼:站立时患肢姿势不正,膝关节和蹄尖向外,飞节向内,蹄尖着地,大转子上移迁荐椎骨脊,形成臀部突起的上方脱臼。 2.髋臼横韧带断伤性后方脱臼:和上方脱臼类似,外观不易鉴别。致病原因多为受猛惊突然坐式侧倒,一后肢顺身压在身下;或公马去势时,右后肢向前拉的过紧,股骨头逼近髋臼切迹,冲断其横韧带脱出臼后方,而造成残废。有的在整复上方脱臼时,股骨头下移难以入臼,亦为后方脱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