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山 《人民政坛》2014,(10):21-21
<正>美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反腐败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主要内容涉及:确立文官行为准则和政治家从政道德准则;设立直属于国会的特别检察官;要求公职人员必须申报财产;限制政治捐款及防范涉外贿赂等。专门反腐败法主要包括:《文官制度改革法》,确立的最重要原则是"运用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来检验公职申请人的资格,择优录取"。要求政府雇员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不得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营私舞弊;不得参加包括政治捐款在内的政治性金钱收受活动。《联邦贪污对策法》,是一部旨在通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香港警务处一警员布韬略,因收受一笔30万港元未经上司许可的贷款(请注意:此乃“贷款”不是贿赂),被裁判官裁定索取和收受利益罪成立,罚款六万港元,并面临着可能被逐出警队而失去长俸的处罚。有人说,他只借了一笔钱,并不涉及任何贪污行为。可是香港公务员接受贷款有多项严格规定:向银行或父母、配偶借贷,不须上级批准,贷款也没有限额;向相熟朋友借款,不能超过2000港元,还款期限在14天内,这朋友不能与政府部门有任何公事上的往来,以避免涉及利益;向普通朋友借款,不能超过1000港元,也限于14天内还清;向非持牌贷款机…  相似文献   

3.
和梅 《人民论坛》2014,(3):131-133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将“财物”作为贿赂犯罪唯一的行为对象.当前,贿赂犯罪行为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以非财产性利益为内容的贿赂行为成为法律上的漏洞.文章主张重新界定贿赂犯罪的行为对象,以“利益说”为基础修改现行刑法,将贿赂犯罪的对象扩展至任何可以满足权力拥有者需要的利益,为有效遏制贿赂犯罪、惩治腐败行为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基本要求大致协调,但二者在犯罪主体范围、贿赂范围、利益要件设置、死刑配置、资格刑配置以及行贿罪行为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并且<公约>中若干罪名在<刑法>中尚付阙如.应增设影响力交易罪等新罪名,扩大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对贿赂犯罪配置资格刑和罚金刑等,以期在<公约>框架下完善我国惩治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反腐与监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永仁 《中国人大》2014,(15):54-55
英国反腐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70年代,当时颁布的首个威斯敏斯特法令,明文禁止郡守和其他王室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国王允许之外的报酬。 1889年,英国颁布了首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反腐行为法》。其后,分别于1906年和1915年两次颁布《反腐败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6,(21):10-11
国际反贪局联合会正式成立 10月25日,世界上首个以各国反贪机构为成员的国际组织——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在河北香河正式成立,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当选第—届联合会主席。在此间举行的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上,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及12个国际组织的近千名代表,就打击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如何更好地促进《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实施进行了专题发言。大会通过了《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章程》并共同签署了大会决议,选举产生了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的领导机构,并确定了国际反贪局联合会今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01年9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373号决议(见附件),决定各国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制止资助恐怖主义行为。决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对以任何手段,直接或间接为恐怖活动提供或筹集资金的人或事,各国应将其定为犯罪;二、立即冻结协助、资助和参与恐怖行为的个人和实体的各类资产;三、禁止为协助、资助和参与恐怖行为的个人和实体提供任何资金和金融资产及有关服务;四、各国不得向参与恐怖行为的实体或个人提供任何支持和帮助;五、应将恐怖行为定为重罪,并确保将恐怖分子绳之以法;六、各国应为调查和起诉恐怖主义行为相互给予最大程度的协助;七、有效加强边界管制和证件签发等,防止和控制恐怖分子的跨国移动;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06,(5):23-23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广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相似文献   

9.
吴昊 《公民导刊》2013,(7):50-50
<正>近日,中纪委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清退所收受会员卡,这让"会员卡腐败"的治理再度引发关注。按照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要求,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此举将会给社会起到示范作用。随着打击腐败犯罪力度的加大,官员在办公室、公众场所直接收受钱财或银行转账等"传统"贪污受贿形式逐渐被规避,门槛高、安保严甚至不对外开放的会所成为部分官员在进行权力寻租、享受奢靡时青睐的场所。于是以"会员卡"为门槛的形形色色会所遍地开花,服务内容则包罗万象,有高尔夫会所、美容养生会所、温泉会所、雪茄会所等专门会所与综合性会所。如何让"会员卡腐败"见光死?很多国家都明确规定,严禁政府工作人员参加商人出钱组织的娱乐休闲活  相似文献   

10.
腐败犯罪心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犯罪现象是世界各国不同程度面临的社会问题.腐败犯罪心理的产生,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关键在于犯罪主体各种欲望的恶性膨胀而相机利用社会机制的缺失和可遏的犯罪条件实施了犯罪,因而主观原因是腐败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抑制腐败犯罪心理应在严格监管制度、坚持打防结合方针的同时,着重于强化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建章立制和监督执行则是重中之重.而诫勉谈话法、警示教育法、定期审计法、交流轮岗法、制度约束与道德教育法等,则是抑制腐败犯罪心理生成与蔓延的基本对策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谭斌 《现代领导》2001,(4):22-22
公权腐败的主体和客体 准确地定义“腐败”,对于反腐倡廉不仅有显然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各国专家学者为此却大伤脑筋,莫衷一是。笔者以为,既通俗又较严格的表述,应当这样讲:腐败是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利用职位便利滥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不够严密的简化的说法,就是“以公权谋私利”。这个定义表明:第一,腐败行为的主体是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公、检、法各界对有关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在认定上存在诸多分歧,又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及时出台,导致实践中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本文着重论述了贷款诈骗罪认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各种欺诈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以及如何认定合法取得贷款后"事后起意"占有贷款行为.  相似文献   

13.
自1938年党内法规一词提出后,不同时期研判党内法规范围的标准不同.201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公布后,党内法规的范围应当按照其规定的法定标准判断.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有社会危害性、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党内反腐败法规应在狭义上使用,仅指党中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层面制定的对腐败行为本身加以规制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14.
受贿罪的法益是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谋取利益并非影响受贿罪既遂标准的内容,既遂点应为贿赂收取之时,对于收受后将贿赂上交单位财务或用于单位公务的"归公"行为的司法评价,应从行为人是否具有受贿故意,即权钱交易的故意进行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在"贿款归公"中,上交和用于公务这两种情况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依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不是任何人格权威(权力者的威严甚至特权)来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法律是公民行为和政府活动的最终导向;每个社会成员都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任何人或任何组织包括政府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09,(8):14-14
在美国,宪法明确规定:“若因为行为不当、被众议院弹劾或被参议院证明有罪,公共官员必须辞职。”除了宪法的规定以外,美国的许多联邦、州法令和地方条例也对政府与官员的责任作出了直接的规定。《信息披露法》和《阳光下的政府法》赋予全体国民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和政府官员最小程度的隐私权。此外。关于财产申报的规定、关于公职人员行为准则的规定(包括离开公职后再就业的限制、收受礼品的限制)等等。这些都属于政府直接问责的有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有条件的省会城市或地级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可在上级部门编制的标准框架内,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更加严格的能耗定额标准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费的重要主体,强化公共机构节能,是落实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能耗总量偏大、增长速度较快、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公共权力腐败的社会根源 腐败的社会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根源就是个人社会角色的多重性。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社会角色包含两个内容:任何一种角色都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相关,一定的角色必有相应的权利义务;角色是人们对处于一定社会位置的人的行为期待,社会要求每一个人按自己的角色行事。  相似文献   

19.
邪教犯罪不是一般的有组织犯罪,而是对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的有组织犯罪.邪教犯罪的危害与一般的有组织犯罪不同,它至少侵害了四种刑法法益对其成员实行精神控制,非法限制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进行恐怖暴力活动,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制造故杀、自杀、自焚、自残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疯狂的敛聚财物,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打击邪教犯罪,必须正确理解邪教犯罪的犯罪构成和有关的司法解释,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系,这样才能发挥刑法打击罪犯,保护社会利益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刘焱 《人大研究》2005,(10):45-46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缺乏一个针对腐败犯罪国际性的预防和协调合作机制,对外逃贪官的抓捕、遣返只能采取“友好合作”的方式,根据国家之间的双边引渡条约进行,能否成功则取决于诸多因素。《世界反腐败公约》的签订首次在国际层面上构建了腐败犯罪引渡的国际合作机制,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引渡的法律制度。一、一般引渡规则概述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国际司法协助行为。传统意义上的引渡制度来源于欧洲国家的君主之间将反对统治者的政治犯、宗教犯和逃兵相互引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