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太宗治贪     
白谦慎 《党建文汇》2014,(12):47-47
《资治通鉴》里有一个“唐太宗赐绢惩顺德”的故事。说的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给人办事,收了20匹绢绸。这事被唐太宗知道了,但他没有让监察部门去查办,而是通知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大殿里开会。  相似文献   

2.
《资治通鉴》里有一个“唐太宗赐绢惩顺德”的故事,说的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给人办事收了20匹绢绸,被唐太宗知道了。他没有让监察部门去查办,而是通知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大殿开会。  相似文献   

3.
羞杀贪官     
在唐太宗时代,有长孙顺德者,人家来求他办事,他收了别人的贿赂绢绸数十匹。这事被唐太宗知道了,要求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金銮殿里“开大会”。太宗没讲别的,只是“通报”长孙顺德的受贿情况。末了,唐太宗问:“长孙顺德受贿数十匹,这说明了什么?”下面诚惶诚恐,不敢出声,唐太宗于是便提高好几个分贝,大声说:  相似文献   

4.
千古贤后说长孙○郑风“贞观之治”使唐太宗李世民成了千古名帝,但其“内助”长孙文德皇后的贤德风范却鲜为人知。唐太宗脾气比较暴烈,容易发怒。太宗的这一弱点,长孙皇后时时给予提醒和规劝。每逢大臣直谏触怒太宗时,只要长孙皇后知道,她总是支持大臣,力陈大臣忠君...  相似文献   

5.
为改革立法     
<正>3年前,梁毅民是个"明星官员"。当时,广东茂名原市委书记罗荫国落马,梁毅民在有"广东改革试验田"之称的佛山顺德仅仅担任了7个月区委书记后,就到茂名"救火"任市长,刷新了10年来主政顺德者的升迁速度,被给予的厚望可见斑。舆论对他同样赞誉有加,称他"是闯将、敢担当",不怕"得罪"人、敢于捅"马蜂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劝官莫贪文/姚平唐太宗执政后,对官场的腐败行为除依法从严惩处外,还常常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教育官员莫贪莫占。在这方面,有据可查的有四次。第一次是在他执政初时。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明珠十分贵重,如用它来弹雀,不是很可惜吗?人的性命比明珠还贵重,但“见金...  相似文献   

7.
顺治十二年,汤斌赴任陕西潼关道副使。为不惊扰地方百姓,他买了三匹骡子,主仆各坐一匹,另一匹驮着两副破旧被褥和一个书箱,怀揣兵部牌票来到潼关。二人说明来由,不由得引起守关官员的怀疑:"行李简陋,人马俱瘦,哪像新官上任,把你放在锅里煮也煮不出官味来"。汤斌拿出当朝牌票、名  相似文献   

8.
小舟 《廉政瞭望》2007,(11):28-29
他,是身家上亿的房地产老板。他说":别人要把我划到‘仇富’黑名单里一点都不冤。"他又说":别看我们这些人在外头人五人六地风光,但是在一些官员面前,装得像孙子一样。"  相似文献   

9.
<正>《宋史·寇准传》里有一个故事,人称"寇老西儿"的寇准在仕途上,一步步高升,官至宰相。他执掌相府之初,生活上还是很奢侈的,经常在相府里宴请他的诗友,招待志趣相投的各级官员,吃吃喝喝、笼络人脉。酒余茶后,经常让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为此,他在相府里命人专门搭了一个楼台,为歌女唱歌所用。  相似文献   

10.
正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皇帝唐太宗斥退身边的佞邪之人。唐太宗对上书人说:"我所用的人都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上书者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但陛下可以用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不怕雷霆之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依顺心情迎合旨意,那就是佞邪之人。"唐太宗听了这话,回头对宰相封德彝说:"流水清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责母     
唐太宗责母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二代君主."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他生活俭朴,直言"纳谏",任用贤才,秉公守法,被称为一代明君。李世民执法守法.身先士卒,他经常检查执法情况,还让执法官员督察自己。有一次,他的外甥赵诚,深夜在酒店酗酒闹事.杀死了酒店主王二...  相似文献   

12.
飙泪时刻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73-73
正有人说,"官员流泪,不管其动机如何,情感如何,流泪本身就代表着进步。"情况似乎如此。因为官员流泪说明他有了贴近公众的姿态,就算是作秀也说明他能意识到应该对公众抱着积极应对的心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件往事:彭德怀到南方视察工作,临走时,发现有人往他乘坐的汽车后备箱里装酒。陪同的干部解释道:"这些东西不值几个钱,就是一点心意。"还说请首长品尝,下不为例。彭德怀立即严肃起来:"你别跟我说什么下不为例,别小看这几瓶酒,很多事情都是从第一次开了口子,以后就收不住了。"说完,彭德怀让人把酒全部卸下来,一瓶也没留。彭总慎独慎微之举,让人感怀。"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领导干部无论是  相似文献   

14.
标兵     
正飞驰的火车上,列车员小宋正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查着票。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站起身,小声跟他说:"是宋成吧,我是刘全的父亲,去省城看病的。"小宋明白了,眼前的这个人是同在客运段工作的同事刘全的父亲,他没有买票,想让小宋照顾一下。小宋迟疑了一下,随后从自己钱包里掏出100块钱,放进了工作用的补票钱夹里,并打印出了一张车票,笑着说:"刘叔,给您补了一张票,您拿好啊。"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20,(6)
正微信群里,经常有人抬杠。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打狗,他说撵鸡;你说某人长得帅,他就说是"丑八怪"。而且,你越解释或还击,对方就越来劲,追着你争,找着你骂,甚至你不吱声了,他们还不善罢甘休。有一个网络流行词叫"杠精",说的就是这种人。"杠精"们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通过抬杠获取快感。也就是说,通过找碴儿,让对方难堪窘迫,然后自己快乐。第二,总是唱反调。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要站出来反对。第三,故意持相反意见。他也知道你说得对,但就是要故意挑  相似文献   

16.
唐初出现的"贞观之治"非事出偶然,而是唐太宗"任贤能受谏诤"的贤人政治的必然结果.在唐太宗的人才思想内容中,任人唯贤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致安之本,唯在得人".贞观三年(629),唐太宗让大臣封德彝举荐人才,封德彝说:"未见有奇才异能."唐太宗听了以后很不满意,说:历代明智的君王用人,都取士于当代,不惜才于异代.哪朝哪代没有贤人?只是贤人被遗忘而未被发现而已.  相似文献   

17.
<正>5月15日的《南方周末》刊登文章说,于成龙平生不收老百姓的"火耗"银子,收赋税时也不在升斗砝码上做手脚,这是他做清官的底线。但要说他完全不收老百姓的钱,也不尽然。百姓乔迁新居,于成龙会过去题个匾,写个对联,估计也会讨杯酒喝。但老百姓凑了一大笔钱,让于成龙的儿子拿回去养  相似文献   

18.
<正>"这样说吧,我对整个官制、官场的运转很熟悉。"斜倚在沙发上的周梅森显得很放松,虽是初次和记者见面,却像是个无话不谈的老朋友。他带着助听器,有时一个问题会多问几次,但全程非常认真,说到激动时声音会高八度,甚至还会自个在房间里边走边说。一方面,他很惋惜:"我认识的高官,一半都进去了。"另一方面,可以说他自负,但也是一种豪气:"十八大以后官员落马过程,我可以说了如指掌。"当然,有时他也会吐露些力不从心:"中央纪委两部纪录片,我都看了,很震撼,当时有种失业的感觉。现实远远比戏剧更精彩。"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我说我一定会看,但助理把纸条弄丢了。永远忘不了这件事,我为那天感到羞愧。"——近日,在"普京直播连线"活动中,普京被问道"是否有对自己感到羞愧的时刻?"普京回忆起在他的一次出行中,有位老妇人跪在他面前递给他一张纸条,但事后纸条丢失了"对省直机关来讲,这就像一场大考,出了好几身汗。"——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问政山东》,首次让厅局级官员坐在了镜头前,且"辣味"不减,山东省住建厅副厅长周善东在录制完节目后说  相似文献   

20.
庄电一 《共产党人》2010,(11):54-54
现在,全国各地评选活动很多。有些如"十大人物"、"十佳"、"百佳"之类的评选,由于入围的人要多于当选的人,必然会有部分人落选。谁当选,谁落选,充满着悬念。当选与落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差别很大。于是,有的候选人就开始活动了。有人不仅四处活动、为自己造势,有的还打电话给记者,请记者写稿宣传他。一位记者就接到了这样的电话。那位"感动XX十大人物"的候选人就用恳求的语气在电话里说:"如果能在影响大的媒体上报道他一下,他当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为此,他一再恳求那位记者写写他。应该说,这位候选人确实不易,事迹也足以让一些人"感动",但那位记者还是没有帮他这个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