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分散经营的农户进入市场、体现政府对农业准公共物品治理、以及确保农民获得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载体和组织形式。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其必要性和特殊性。然而,我国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公共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追根溯源,既有政府合作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所引致,也有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滞后的阻碍,还有合作社自身发展缺乏规范影响政策效果。因此,从政府和合作社两方面提出了改革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条文的合理性还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所秉承的自由退社原则,有助于合作社的形成和社员利益的保护,但却使合作社缺少发展所需的稳定结构和资本积累,同时这种制度设计也忽略了合作社债权人以及其他社员的利益诉求。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平衡,在未来的制度设计中,可以从主体、财产、方式等角度对社员退社予以适度限制,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保障农民长期而稳定的收益,也有利于加快农民的非农化转移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但是由于宣传引导不够,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滞后,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运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存在诸多问题。应统一法律规范,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优化入股的外部条件,并完善相关法律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三权分离”改革为促进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基本理论研究依然薄弱,其依据的法律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对农民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物权化属性发展,实现合作社类型的统一化,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合作利益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大成就,缓解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但与市场经济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有差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困境,部分源自对现阶段合作社的过高期望。从合作社作为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以及农民的理性来看,合作利益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基石。现阶段,应更多地从加强培训教育、落实优惠措施等方面增强合作社获取利润的能力,不断增强合作社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积极性,走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自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技术升级、新型农民培育等方面发挥了特殊功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政府当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帮助合作组织拓展产业链条,在规范整合中提升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高校分类评价作为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引导高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政策抓手,更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制度化是高校分类评价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其价值理念被普遍接受的发展过程。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研究发现高校分类评价制度化中遭遇利益博弈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政策规制不健全和共识不足引发的“合法性”困境、传统评价惯习形成的路径依赖困境。对此,可行的突破之策是夯实高校分类评价的制度逻辑,优化集体行动的利益格局;推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供给,增强“合法性”基础;破除“五唯”评价导向惯性,优化评价结果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青海人大》2009,(5):46-46
10月15日,湟源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实地察看了日月乡山根村青翠青蒜苗专业合作社、日月乡克素尔村金顶实用菌专业合作社、大华镇何家庄村顺民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与合作社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全面了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部门利益膨胀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是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面临的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促成部门利益膨胀的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性因素、诱导性因素以及催化性因素。转变观念、规范部门权力运作、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重构、制约部门立法权等措施应成为遏制这一趋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组织的内部运作受到正式权威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双重力量驱动。其中非正式制度因官僚制非人格化在我国公共部门的反向表现、伦理中轴的政治文化、伦理结构构成的特殊的组织文化而使公共部门在伦理结构中运作。同时,公共部门在派系结构中运作,派系结构影响公共部门内的资源分配,形成实质上的利益结构,侵蚀了正式结构,并且派系结构随组织环境的变化不断再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