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99年7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徐帆又一次登上了北去的列车,这已是她第五次独闯关东替友追凶了。黑色的生日令徐帆如此侠义相助的女孩叫邵晶,她是徐帆中学时的好友,现为沈阳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1998年11月19日,是邵晶20岁的生日。为庆祝她考上大学后的第一个生日,同桌赵兵和几位要好的同学决定在校外的酒店里开一个小型PARTY庆祝。这一晚,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直到深夜11点才结束宴会返回校园。在路过学校后院的“芳林园“时,突然从假山处跳出一个人,邵晶一看,原来是赵兵中学的同学高立。高立原在一家技校读书,因经常旷课并到处寻衅闹事,被学校靳令退学后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最近他来找赵兵借过一次钱,由此认识了清秀靓丽的邵晶,萌发了追求之心。但邵晶理智地拒绝了。高立却不死心,三番五次来学校纠缠她。今天,  相似文献   

2.
错过     
她和他一直同班,很偶然。直到中学毕业时,他去了北方一所大学;她去了南方的一家合资公司。他们一直通信。一年后的一天,他来信说:想告诉她一件深藏内心多年的事,他说一位女同学爱上了他,他也爱她,最想听的就是她的意见……她收到他的信非常忧伤,整夜未眠。第二天她给他写信,她想告诉他很多年来自己感情,意思也表达得非常明白。写完后她却把那封信撕掉了,而且一边流泪,她自己也不清楚这是为什么。最后在信上她只写了她的老板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台湾人。后来的事就可想而知了。可是再后来呢?10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他们见面了。…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4,(12):46-47
晕车 花花到北京打工,光坐公交车就彻底晕了。先是看不懂站牌,最牛的一个站名包含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西站南广场东”。她想去安慧桥,竟不知在哪儿下,因为站名有好几个:安慧桥东、安慧桥西、安慧东桥东、安慧东桥西、安慧西桥东、安慧西桥西。最晕的是听不懂报站:“前门到了,请您后门下车……”  相似文献   

4.
岑大明 《农村青年》2008,(11):25-27
雷隆燕是贵州富有爱心的女作家,今年3月,她送爱心捐款到救助对象家中,被救助对象杨秀春的不幸遭遇触动:丈夫刚被病魔夺走,她又被癌症推到生命的悬崖,唯一的心愿是再活两个月,陪10岁的养女过一次生日!可是,病魔无情,她绝望至极。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母爱     
小疼 《工友》2014,(3):55-55
正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是大学教授。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  相似文献   

6.
刘国庆 《工友》2011,(10):42-42
凌晨四点半,小屋里准时传来的声音。他艰难地翻一个身,知道她已经起来了。他昨天送货累得腰酸背痛,此刻多么想在床上多待一会。可满耳朵都是她翻箱倒柜的声音,他问她找什么。她埋怨道,老花镜不见了。他从小盒子里拿出老花镜递给她。她不要,说这不是她的。之后,他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去买菜,走之前没有忘记把厨房的刀具藏得严严实实的。  相似文献   

7.
清理生活     
其实整理衣物也是一种乐趣。又逢一个春季即将到来的日子,早起从大樟木箱子里将春天的衣物一件件拿出,闻着樟木箱特有的气味,清理着一件件衣物仿佛回忆着一件件往事。这一件羽绒服是去年冬季生日时凡送的礼物,1288元。一下子花去了凡工资的四分之二,当时问凡心不心疼,凡说心疼,但更心疼我。与凡分手有一段日子了,不知他现在可好,是否又在为新的女友购买羽绒服呢,是否还会说出同样的话来取悦女友。那件大花毛衣是母亲从武汉寄来的,她说北京冷,一定要多穿些。看到毛衣才想起许久没有给母亲打电话了,不知道她现在怎样?十一大节也…  相似文献   

8.
暴利大碗茶     
正当年北京前门2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仍令很多北京人记忆犹新。如今的北京茶馆已化身成高档场所,人均消费在百元左右,最贵的茶叶折合每克近400元,远超当前319元/克的黄金价格。——洋品牌星巴克被指责"很暴利",不过国内一些传统的大碗茶是有过之而不及  相似文献   

9.
王雨菲是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东北区的业务总监,她也是这家保险公司在全球几十个分支机构里年龄最小的大区业务总监,她小到今年只有23岁。1997年,从一家商业中专毕业的王雨菲到现在就职的这家保险公司做起了推销员。一天,她去一家公司联系业务,看大门的年轻人朗读英语的声音让她心机一动——一个看大门的外来打工青年如此上进求学,这种困境中的坚强让她和这个叫解铭的年轻人交谈起来。解铭告诉她:“我想自己种一棵果树总比在别人的果树下等果子掉下来要好。”解铭那有些乡土的话让她很震动,她暗想:我也可以自己种果树的啊!并且,一…  相似文献   

10.
父亲     
父亲一生没能读多少书,他心里想定了要让我读书上大学,母亲的想法大致一样,她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供销社里卖布的那个女的多清闲,多舒服,哪像我们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泥里滚水里爬。”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11,(8):50-50
村委会组织北京游,抽签去,大愣有幸成行。故宫、长城、天坛、北海,大家玩得很开心。返程前收拾行李,大伙发现大愣手拿一个牛皮纸包的长方形物品,很好奇,问:“大愣,你买了什么好东西啊?包得这么严实,不会是块金砖吧?”大愣呵呵一乐:“不是啥好东西,给老婆买的礼物。”  相似文献   

12.
悦读     
《工友》2014,(12):4-4
正为别人举烛的也在烛光里,为别人祝福的总在福荫中。——善待他人福自来评价一个社会好坏,无需从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奥繁琐处去分析研究,有一个很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观察你的周围。假如那些极端自私的人、品性邪恶的人,过的很富有、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坏社会。反之,这三种人过得很落魄、很郁闷,这就是一个好社会。——房地产商任志强  相似文献   

13.
大海 《农村青年》2013,(10):6-10
她,脆弱得不堪一击,34年的生命历程,骨折30余次;她,坚强得永不服输,在父亲的臂弯里创下了自考奇迹,圆了心理咨询师第一个人生梦想。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她一个人摇着轮椅独闯北京,成为全职公益人的同时,又发奋三年圆了第二个人生梦想——出版个人自传体小说。  相似文献   

14.
我最近认识了一个女孩,我相信如果我不懈追求,我一定会赢得她的芳心。可是,我准备出去打工,闯荡人生,未来的生活对我是一个未知数。即使她答应了我,我也舍不得让她跟我受磨难。可是如果我留在家里,也没有什么前程,况且我不愿继续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想到外面的世界去,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努力过,尝试过,我也就不后悔了。可是我又不甘心让爱情离我而去,否则,即使在城市里挣到了钱,如果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分享,那也是一种缺憾。为此,我曾经给她写过一封信,可她却保持沉默。这我能理解,一个18岁的女孩是不能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的。我真想放弃,可她对我吸引力太大了。我如何作出抉择呢?  相似文献   

15.
梦茹 《时代风采》2013,(4):49-49
父亲53岁的时候,被一个远房的亲戚招到城市里去做园林工人。他怕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憋闷,便将母亲一起叫了来。两个人在市郊租了间小平房,自此便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涯”。这个城市发展得很是迅速,父亲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除去租房和吃饭,几乎没有剩余。但母亲还是很满足,她打电话向我炫耀,说,今天你爸带我出去了,逛了超市,还乘了电梯。那么大的超市,  相似文献   

16.
张军霞 《工友》2013,(12):44-44
她是一个普通的捉村女孩,初中毕业,在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打工,每月底薪只有800元。起初,为了推销产品,她频频给客户打电话,极力描述产品的优越性。但是,因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口才也不好,虽然她费尽口舌,推销效果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1我的家在北京郊区的县城里,高中毕业时我没有考上大学,就托人在城里的商场当了导购小姐,可我不想守个小摊过日子。那时候,我白天当导购,晚上去成人高校上课,大专文凭到手后,就离开了商场。先跳进一家建材公司当起了业务员,一年后,又跳到房地产行业当上了售楼小姐。开始,我以为自己干过那两种行业都是和人打交道,己经磨练得差不多了,但一到售楼处,才  相似文献   

18.
隔离区中的一个小女孩病了,斟酌再三,医生决定还是上门服务为妥。小女孩看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医生进来,她吓得哇地一声哭了。说什么也不让医生测体温和听诊。小女孩的母亲说“孩子,那是医生,给你看病来了。”小女孩说:“不,她不是医生,医生应该会对我笑的。”医生站在那,举足无措。也许,那个小女孩在医院里遇上的医生,都是微笑的。而现在,她穿得像一个太空人一样。小女孩很可爱,她也想对她笑笑,但  相似文献   

19.
真是看不懂     
真是看不懂,office里有两位年轻的女性,一位来自内地,脸色稍黑,于是乎,她极怕太阳,即便是冬日出门也是要带遮阳伞的,惟恐被阳光灼舔着,还拼命地往脸上抹防晒霜、防晒粉,把脸抹得恐怖兮兮的;另一位则来自美国,天生的白皮肤,那她应该满意了吧,不,她不满意,非常的不满意,她是不满意她的白,只要有可能,她就会暴露在太阳公公的眼皮底下,哪怕是夏日炎炎,她也愿意去晒日光浴,她要把皮肤染上棕色。某日,我调侃她们:你们何不把各自的皮肤脱下,相互换换不就各得其所了么?两人用非常真诚的羡慕眼光相互看看,苦恼地笑了。其实…  相似文献   

20.
饶燕枝 《工友》2011,(10):26-28
犹豫与纠结 32岁之前,蒋丹做点小生意,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公交车司机。蒋丹的老公已经做了6年的公交司机,经常是早晨4点就起床,晚上10多回家,两人都没有机会好好聊天。在她眼里,老公做得很辛苦,因为这样她有点不喜欢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