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近几年来,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注意,那末什么样的分配才算“不公”,它的类型、根源、特征是什么?应该对其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再作探讨。(一)社会分配不公,广义地说,是指由于违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分配规律和社会分配调节政策所造成的人们之间收入上的平均主义倾向或高低悬殊现象(参看拙文《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公平与效率》,《上海经济研究》89年第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实践一再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只能按“劳”这个标准分配,而不能按别的什么标准分配。那么这个“劳”指什么,怎么计量呢?这是关系到制定正确的工资制度,进一步克服平均主义,实现按劳分配规律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就工业系统范围内按劳分配的“劳”的含义、劳动计量、形态及其与报酬形式的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指什么?是指劳动者提供的具体劳动吗?不是。具体劳动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特殊的有用性质,它们之间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当然不能作为消费品分配的统一尺度。是指劳动者提供的自然劳动时间长短吗?也不是。自然劳动时间不能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里的“劳”,其具体含义是什么?对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特征,谈几点看法。一、关于“劳”的衡量在谈到按劳分配时,人们一般地认为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我认为按劳分配的尺度应该是劳动的量,马克思、列宁等都对此作过明确的论述。这里的“质量”并不是指劳动的质。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的内在规定,不同种的劳动具有不同的质,它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而“质量”是相对于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而言  相似文献   

4.
在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强调权利和法权的区别,我认为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无论把按劳分配叫做资产阶级法权也好,或者叫做资产阶级权利也好,它作为一种社会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之一,不管人们愿意与否,都必须贯彻执行。从现实的具体情况讲,权利和法权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那么,能否提出和使用无产阶级法权这个概念呢?我认为这是可以的和必要的。用一句比较概括的话来表述,那就是,按劳分配是具有资产阶级法权形式的无产阶级法权。这就需要作理论上的分析,回答由此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三个基本特征。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因而人们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更加密切关注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笔者认为目前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理解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清除,将会影响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智能?它是怎样产生、发展的?它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我们怎样运用智能发展规律来提高人类智能,使人们更加聪明,更加富有智慧?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智能学研究的课题。吴宗熿同志所著《智能学论纲》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还要不要提倡奉献精神?有人认为:现在是搞按劳分配,讲等价交换,奉献精神不合时宜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本文就此作一分析。一、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和奉献精神并存的必然性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要以人们提供的劳动量作  相似文献   

8.
王学泰 《小康》2007,(6):78-80
近来最为人们关注的《论语》是怎么产生的?《庄子》在当时又想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惑,《小康》记者采访了著名学者王学泰。  相似文献   

9.
价值、价值观念是近几年来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爱谈人的价值。那么,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念?什么是人的价值?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念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 价值,原本是商品经济的观念,属经济学的范畴。后来,因被广泛地运用于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社会科学领域,运用于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原则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原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一个是用什么思想体系教育劳动者;一个是劳动者之间分配劳动产品的政策原则。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把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同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原则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是当前和今后全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占人口总数80%的农民问题,一直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它不仅关系着社会的长治久安,更关系着社会文明的真正走向和发展节奏。如何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推进民主法制化进程,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村民自治的实施是中国农村社会的重大变革。村民自治目前在农村究竟达到什么效果?起到什么作用?产生什么影响?存在什么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河南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在漯河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继而对村民自治的现状与问题做了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际反恐斗争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9月 11日 ,对于全世界而言这是个十分特殊的日子。美国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相继遭恐怖分子袭击 ,这不仅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也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特别关注。从这一天起 ,一个过去被人们所忽略、所淡忘、所远离的概念———恐怖主义 ,一下子似乎放大了几千倍 ,从未有过地轰击着全人类的脑神经。什么是恐怖主义 ?什么是恐怖主义犯罪 ?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和根源是什么 ?应怎样进行正确有效的国际反恐斗争 ?对于这些问题 ,人们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热切的关注。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略作探讨。一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及其根源“恐怖”一词 …  相似文献   

14.
去年的治理整顿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迅速地平息了抢购风,煞住了物价涨势。但也出现了市场疲软的新问题。市场疲软的原因是什么?对经济活动有哪些影响?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而且涉及到今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安网 《中国减灾》2005,(4):53-54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那么,什么是震级与烈度?地震前有什么预兆?大震时人们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将分期为您回答这些问题,让您在地震真正来临的时候,能够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6.
怎样认识和概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两条: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也有人认为,除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外,还应补充一条。消灭剥削,还有人认为,上述两种看法都不全面、完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还应包括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人民当家作主、高度精神文明、实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完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等等。我们应当根据什么来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本文想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些看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倡无私奉献精神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否相矛盾?这也是许多同志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以笔者之见,无论在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无私奉献精神与按劳分配原则都不矛盾。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中国,法治越来越成为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而与之相联系的法本身所应当彰显的公正也正成为人们议论的重点。法律本身是否公正?执法是否公正?人们开始学会理性地思考和判断。与此同时,人们对法的公正的重视也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执法中如何维护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是公正?为什么要维护公正?如何在执法实践中维护公正?这些都是广大人民警察必须了解和把握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正向纵深发展,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对按劳分配原则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有些观点是应该研究和商榷的,如:(1) 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已无存在的必然性;(2) 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因果关系;(3)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矛盾。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越来越近,今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考前应该如何调整心态?考试时应该注意什么?考后志愿如何填报?这些都是家长和考生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