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一、更新理念,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当今世界,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科学人才观是实施  相似文献   

2.
《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论述了实施人才战略的意义、重点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只有发挥各行各业人才的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发现人才 ,选好人才 ,用好人才 ,培养人才是充分发挥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把科技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站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庆修 《新视野》2003,(4):14-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其核心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领域的首要作用,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确保今后20年,乃至更长远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兵团农十四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理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加深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正在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资源具有的其他资源所无法超越的独特属性,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显现出来。首先,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正是党中央纵观全局,正确把握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所做出的历史抉择。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  相似文献   

10.
1、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现在似乎是一个不争的共识。邓小平同志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创举”,江泽民同志确定为“一项重要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胡锦涛同志赞扬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把乡镇企业确立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际的情况看,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相继出台了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出台了乡镇企业条例;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指导和扶持下,全省乡镇企业发展亦达到了相当的规划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程建 《学习月刊》2011,(21):6-7
"文化"一词是用得非常频繁的一个概念,有人把一座大楼称作文化,有人把一首美妙的音乐称作文化,还有人把突发奇想的创意称作文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一般来说,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总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产品,后者专指人类的精神生产能力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12.
张均良 《唯实》2004,(5):72-74
中共中央<通知>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我们党在本世纪的头20年能否做到"三个代表",其衡量标准就是要看我们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分别从"两个纲领"的统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角度,论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践行"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跨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场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在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中,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世纪奋斗目标这一伟大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于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取得新的成效,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保证十六大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以科学的内涵,即具体体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上。而这些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建设政治文明同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三大文明建设,并写进党章,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十六大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建设,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顺应党心民心对文明发展的更高要求。它对于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  相似文献   

15.
符凤春 《奋斗》2003,(8):7-9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几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笔者认为,更高水平的小康,应标志着男女平等实现的更高程度,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应是推进男女平等进程的重要阶段,男女平等应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3)
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贯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窗口期,必须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精髓,自觉做到在头脑中深深镌刻、在实践中牢牢扎根,努力以新理念引领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在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以来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承上启下、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一、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就必须保持7.2%以上的增长速度。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会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讲速度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这种速度必须是  相似文献   

18.
小康大业,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全球化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践需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战略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做到“三大文明”一起抓,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  相似文献   

20.
一、从总体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宏伟、任务艰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指初步达到小康水平,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我国人民生活基本上还处在生存性消费的满足,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并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到2000年,全国还有30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