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9年,在山西沁水县的一次全县备耕会议上,有个公社书记说:"我社保证每亩地上农家肥50担。"当时浮夸风正盛,一个公社书记跟着宣读:"我公社保证每亩地上农家肥100担!"  相似文献   

2.
1979年初冬,我在安徽省委宣传部工作,副部长张春汉带领我们一行人到怀宁县龙泉公社蹲点。春汉副部长是位老红军,在理论界很有威望。在龙泉的日子,他常说“春天来了”,也常提醒我们“乍暖还寒”。龙泉公社书记名叫赵双全,当他得知我们快要结束蹲点回省城合肥去时,便安排大家出去玩玩。在一个湖滩上,赵双全说:“严凤英小时候在湖滩上挖过野菜。”  相似文献   

3.
助农增收,书记县长先“加担”;创新机制,拓宽渠道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农二师三十三团二连职工胡华将一车车农家肥不断运到棉田里。她说:“要想棉花夺高产,没有别的诀窍,就是多施农家肥,这不,我今年又往地里投入了每亩一立方米的厩肥。”  相似文献   

5.
1972年12月11日早上,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时任宁都县黄陂公社党委副书记的我正在公社办公室办公,突然电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办公室负责人接了电话,这是县革委会的来电,通知12日有“重要来宾”来黄陂参观。恰逢公社党委书记钟积兰去省城南昌学习了,办公室负责人便向我与曾奇伟(时任黄陂公社党委副书记)汇报了此事。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10,(1):53-53
1964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宋任穷到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公社蹲点。这次“蹲点”有八九个月之久。宋任穷就住在公社的供销社,在公共食堂吃饭,同职工一样排队买饭。他除经常到生产大队参加干部群众会听情况外,还经常参加一些大田和果园里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吞云川西南———记夹江县烟草局局长、党支部书记喻宏贵喻宏贵同志近照中国烟民28亿,中国烟草5500万担,川烟330万担,41家烟厂名烟调往11个省市和欧美、东南亚国家。省政府提出“八五”期末川烟要实现35个亿,占四川财政半壁江山。川西南烟草最大集散...  相似文献   

8.
1972年12月11日早上,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时任宁都县黄陂公社党委副书记的我正在公社办公室办公。突然电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办公室负责人接了电话,这是县革委的来电,通知12日有“重要来宾”来黄陂参观。恰逢公社党委书记钟积兰去省城南昌学习了,办公室负责人便向我与曾奇伟(公社党委副书记)汇报了此事。我与曾奇伟得知此事后,马上碰了头,并作了分工,曾奇伟负责情况汇报,我负责接待事宜。  相似文献   

9.
“我生在老官陈,长在老官陈,我就要为老官陈的群众办点实事。”这是陈青刚在担仟老官陈村党支部书记时说的话。17年来,他脚踏实地、心系群众,一直在默默无闻地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初春,已“靠边站”的中共山西省晋中地委第一书记王绣锦根据组织安排,到榆次县张庆公社永康村,一方面接受“劳动改造”,一方面搞社会调查,实际上是重新使用前的过渡。为此,张庆公社革委会主任申守魁找永康村革委会、贫协会领导进行专题研究,并做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9,(5):50-51
“我想回乡办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不知每亩用地成本多少?操作方便吗?”2008年11月,外出务工党员王东平正在发短信向村支部书记宋加洲咨询。这是启东市海复镇复西村党组织利用短信开展党课教育时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12.
秀才买柴     
《新湘评论》2013,(18):61-61
明人赵南星《笑赞》中有则”秀才买柴“的故事:一秀才对卖柴者说“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听懂了“过来”二字,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卖柴者说了价钱。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降价)。”卖柴人不知他说啥,担柴去了。后来,秀才做了官下乡去,问父老说:“近年黎庶何如(老百姓过得怎么样)?”父老说:“今年梨树好,只是虫吃了些。”  相似文献   

13.
党员心声     
《军队党的生活》2014,(3):87-87
书记角色定位:班子建设的“推进剂”、融洽关系的“润滑剂”、鼓舞士气的“兴奋剂”,严肃纪律的“杀毒剂”。书记副书记就像“一双筷子”:长短相宜,地位平等;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冷热不辞,同甘共苦;方圆搭配,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4.
百姓说:“书记来过我们家,笑眯眯地和我们摆龙门阵,还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要她解决……”外来投资者说:“是书记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才不远千里来投资。”乡村干部说:“是书记带着我们天天围着人民的利益转。”书记笑笑说:“可能我是女性,有点急躁,只要老百姓的事有一桩没办好,我就忧心忡忡。”一1998年10月底,纳雍县勺窝乡干部和村民听说要来一位新的乡党委书记,但一个月后的一天,他们万万没想到来的是全县独一无二的乡镇女书记杨丽霞。老百姓中有人说:这么大的一个新建的穷乡,2万多人的希望压在她肩上,她挑得起…  相似文献   

15.
霞飞  一民 《党建文汇》2005,(8):46-46
大灾之年,大寨用“三不要三不少”的实绩证明它是真先进 大寨本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山村,历史上就以贫困著称。1958年,在全国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中,大寨成了一个生产大队,隶属于大寨公社。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保证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饶凤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以保证党的肌体的健康和各项...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最基层的组织者,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是搞好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具体实施者。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注重在思想观念上大力引导。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两种认识的“错位”:一是“维持型”,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是个人显能耐、露本事的时期,村支书的作用主要是守好摊子、维持好“班子”,保证工作不出岔子、村里不出乱子就行了,满足于维持现有状态,不求发展;二是“经验型”,思想拘囿于传统思维框架,靠老经…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07,(7):43-45
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生前被百姓们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他的事迹系列报道推出后,深深打动了众人。有的人说:看了邓平寿的报道,我流泪了!看了两小时,泪就流了两小时。编者选取了邓平寿身边人的一些回忆,希望读者从中感受到他平凡之中蕴含的伟大,生命瞬间展示的永恒。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元月的一天上午 9时许,省纪委信访室的同志正在上班,“吱”一声门响,走进一位拄着拐杖,年近七旬的老人,扑通一声跪在水泥地上:“求求青天大老爷,给老百姓做主……”   这位老人随即被扶起来,坐在沙发上,声泪俱下地控诉起绥德县张家砭乡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柳绥利乱卖土地、贪污公款、横行霸道的累累罪行。   柳绥利的问题立即引起省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明确批示:“责成绥德县委尽快查清柳绥利的问题,平息民愤,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接到省纪委的批示,县委、政府、纪委、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70年代。乡政府叫人民公社。我家离公社很近.小时候,我经常上那儿去玩。当时的公社是一个约6亩地大的四合院。是青一色的红瓦房。法庭就在这个院子里办公,只有两个法官的法庭是一个套间,内屋被用来做宿舍,外问是办公的.靠墙边立着一辆八成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法庭没有电话.打电话要到隔壁的邮电所,办公条件极其简陋。法庭门前也没有挂任何对外的名称标识。当时的法庭工作基本上是常年累月配合公社干部在贴大字报、搞批斗、揪“四类分子”.很少进村办案。听大人们说,告状要找公社,书记自然也就成了断案的“法官”。在公社改乡政府后。因人员增加房子不够用.一个个单位就从乡政府大院里分离了出来。法庭也不例外。随之在乡政府大院隔壁另辟新址,盖了4间红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