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利于实现伊犁州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伊犁州直外向型农业发展前景可观,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外向型设施农业效益凸显,外向型农业出口加工产业群初步形成等.但还存在外向型设施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副产品出口登记备案工作滞后,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要完善农副产品出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拓国际市场等促进伊犁州直外向型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局已定,因此,分析WTO对我省农业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采取有效的对策,将是我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应当肯定,中国加入WTO,将对我省农业的全面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中国加入WTO,可以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我省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大量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多年来,我省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出口份额较小,其主要原因是受出口配额和关税的限制。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享受WTO现有成员国已经享受的待遇,这对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是十分有利的。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周边的…  相似文献   

3.
1988年,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依据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新情况,提出"把江西的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打农业开发总体战,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如何把这一战略决策落实到江西省的整个经济工作中?我认为,大力发展轻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使工业向农业扩散,农业向工业延伸,则是最根本的途径.一、大力发展轻工业,特别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是加快我省农业工业化进程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省是一个经济较落后,农业占很大比重的省份。要使我省经济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工业与农业、农村经济与农业经济彼此协调发展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有利因素和发展状况进行审视性的思考,我以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能够促使工业和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彼此协调发展,是一项对江西经济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当前农业问题的核心,是首都一千多万人口(包括农业人口)对农副产品需求的迅速增长与北京市农业生产的相对落后和自然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一是用正确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节和改善农业生产关系、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用适宜的对策,恰当地调整北京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适度抑制他们对农副产品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三是建立体现更高生产力水平的节水型农业,满足群众不断  相似文献   

6.
遵义地区以虾子镇"中国辣椒城"为中心的辣椒市场(简称虾子辣椒市场),是我省最大的农产品专业市场,也是国家农业部定点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这一市场是怎样形成和运行的,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最近,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是一种由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对粮食企业的政策补贴资金和农副产品收购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融合一起的总资金。目前这一总资金的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经济落后地区则是极其短缺。为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筹集资金,完善资金供应和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努力解决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短缺问题。一、多方筹资,强化调度。经济落后地区的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筹集,应坚持以农业  相似文献   

8.
运用产业政策促进股份制企业发展王忠昌吉林省吉发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的以玉米深加工业为主的大型股份制试点企业,自1993年成立以来,充分运用我省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玉米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及相配套的运输业、仓储业等,并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9.
高玉海  靳英敏 《奋斗》2014,(3):21-22
正"两大平原"现代农业配套改革实验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是我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展对俄农业合作的重大机遇,我省应针对对俄合作的特点和重点,全力"支持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沿边地区农业开发开放升级"。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配套改革实验区内有口岸与俄罗斯相通,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很大优势。俄罗斯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且农产品价格较高,约为国内的2-3倍。我省应按照"出口抓加工"的总体思路根据俄罗斯的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绿色有机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实现农业商品化、现代化。如何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加快农业产业化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迫切需要:一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需要。目前农副产品加工深度和开发广度滞后,传统分散化经营严重,尚未走上立体比、“三高式”(高产、高质、高效)、开放型的农业发展轨道。这就需要尽快依靠科技,强化农副产品的精细加工和开发深度,发展食品工业和轻工业,产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实现农业集约化增长。二是实现农…  相似文献   

11.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1、农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比例失衡。全州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副产品粗、精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在大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偏大,2000年全州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为58.3:6.7:34.1:0.9;在种植业内部,粮、经作物比为55:45,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偏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中,优质面积和产量偏小,导致农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低下,农副产品商品率不高,销售困难以及农产品性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12.
朱玉文 《奋斗》2001,(8):11-12
订单农业在理论上很难用一句非常确切的概念化方式来表述,但可以用一句非常实际直观的话来对其进行概括,即以合同方式预期购销农副产品,使农副产品以相对稳定的合同价格进入市场的一种经营手段。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国内外形势新的发展变化,既为山东外贸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面临的困难仍不少。从国际市场需求看,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国际市场需求增幅减少,出口难度加大;由于亚洲市场需求萎缩,亚洲国家出口商品同我省部分雷同,我省对亚洲出口受到巨大冲击;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对我省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次数和品种可能上升;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走势仍存在一些不明确、不稳定因素,不排除再次冲击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可能;在这种形势下,我省外贸出口将经受更加更峻的考验。因此,外经贸企业采取多元…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15日~30日,据贵州农经网监测分析,与11月上半月相比,我省农副产品零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如下:11月下半月,我省农副产品零售市场中,粮油类价格走势持续上扬,肉类、禽类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一个贫困的农业省份,农业人口30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0%,全部居住在农村。发展农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省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深入推进的追切需要。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经济,必须了解我省农业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 一、限制贵州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原因 困扰我省农业的因素很多,存在着太多的矛盾与不利条件。农业以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贵州土地资源稀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年粗放经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决定了贵州农业发展比平原丘陵地带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贵州农业贫困的原因不仅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有关,更主要的是由深层的经济、社会矛盾所决定。 1.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商品率低。  相似文献   

16.
朱德是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十分重视农业的领导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他就着手思考农业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大农业思想。他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工、交通等事业,要把农业摆在首位;主张农、林、牧、副、渔要全面发展;主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主张打开开放窗口,大力出口农副产品,倡导国家间"互相协作,共同繁荣";提出要让全国农民"家家富、个个富、共同富裕";等等。研究朱德的大农业思想,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我省却只有“两驾马车”在发挥作用,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几乎为零。这种经济发展中的短腿效应,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我省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资源型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比较优势。这种传统观念,导致决策者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我省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不利于鼓励制造品的生产和出口。这是致使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规模以及对外开放长期处于全国挂末地位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比较利益原理,对确定我省比较优势方向,促进我省对外贸易问题谈一些看法。 比较利益原理是西方新古典学派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析生产要素秉赋的相对差异,揭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预测未来贸易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人们对山西农业问题议论很多,特别是对粮食减产问题十分关心。现将不同观点综述如下:一、农业是不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基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以煤炭能源工业为支柱的重工业是山西基地建设的基础,而农业是为基地建设服务的一个从属的产业部门。山西的优势在于煤炭资源,只要能挖出大量的煤炭,就可以换回一切产品,包括所需要的农副产品,所以,无须考虑农业的兴衰。近年来,随着我省能源生产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我省的粮食调入量也确  相似文献   

20.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与沿海一些省份相比,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而皖北六市所辖的广大农村,又比皖江八市所辖农村更为落后,因此,加快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一、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使皖北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1.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逐步使皖北地区的农业比重下降,非农业产业比重上升。2.进一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使种植业的比重下降,提升牧业和渔业比重。3.进一步改变种植结构,使粮食作物的比重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4.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改变以往皖北农业生产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