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琳 《侨园》2022,(Z1):117-118
<正>自从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层次的交往日渐频繁,紧密构建起了“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特别是通关政策简化便利后,中国与法国的贸易往来增长显著。中法贸易往来日渐频繁,国际之间交流增多,对商务法语翻译人才需求量也持续增加。商务法语翻译人才是中法贸易的基础保障,为了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王辰阳  何宗渝 《瞭望》2020,(4):36-37
2019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能利用率为77.2%、同比下滑3.8%,不少车企的产能利用率已低于60%的盈亏平衡点,行业“淘汰赛”已经打响.汽车产销量降幅收窄,部分地区“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切换,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汽车市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再次下滑,汽车市场出现一系列变化,转型升级、优化产能成为行业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企业诚信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本文阐述了“商务诚信”的问题,认为企业“商务诚信”建设是建立社会诚信制度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刘菁  程士华  汪奥娜  吴慧珺 《瞭望》2021,(14):48-49
原本70多元的汽车芯片有的已涨到2000多元,即使愿意出高价、排长队,也不一定能买到“芯荒”之所以导致国产汽车“心慌”,是因为国内车企所使用的芯片中,超过90%需要进口趁此次汽车芯片短缺的窗口期,搭建芯片企业与整车厂的产业协同对接平台,用“政策保险”的手段加快推进自主芯片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唐敏 《瞭望》2000,(42)
日前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十七次会议上,促进轿车 消费作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放在了显要位置,这是继三月份传出国家将制定汽车消费政策、鼓励汽车消费之后,刺激汽车消费话题的再度重提。为配合这一热点的形成,国家将加快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取消对购买轿车的一切不合理收费,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措施。 去年底今年初陆续上演的轿车“降价”一茬接一茬,却终因幅度太小“不解渴”而未见波澜。此番意欲启动市场该用什么良方,而到底又是什么抑制了汽车消费? 汽车工业一直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早在1994…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2,(10)
早就被纳入GDP增长盘子的汽车消费,几乎是在中国跨入WTO门槛的一刹那,才真正让人体会到“新增长点”的威力。虽然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还在勉力固守价格防线,“持币待购”的现象也还在持续,但从年初国内汽车消费的情况看,入世前中国车市的“冰河期”已然结束,在京、沪、穗等大城市,车辆激增的势头开始显现。在北京,中国入世的第一月,北京交管局每天新车上牌的数量,少则600辆,多则110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可以肯定地说,随着汽车价格的继续下调、国家汽车消费政策的调整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继续提高,这一势头将更加强劲。  相似文献   

7.
混杂着混沌的欣欣向荣,受制于全散件组装或半散件组装的生产方式,中国汽车业携不太 硬气的“中国速度”,是否已进入群雄争霸、弱者湮灭的后战国时代? 目前关于汽车消费政策、燃油税等“只闻其声不见其踪”,而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恶化,正越来越困扰消费者。如果仅仅是汽车产量一味地增长,而不从实际行动上对汽车消费进行鼓励和刺激,消费者购买热情下降,产能放空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之一,矛盾集中表现在运力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运量的增加。但是,人们在研究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时,却往往忽视运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汽车运输。甚至出现过这样的看法:汽车耗能高,汽车生产和使用都在限制之列。 正因为长期以来对汽车生产和公路运输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稳定的技术经济政策,以致不能不影响交通运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中国在WTO体系中战略定位的变化入世五年,中国的表现获得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评价,取得了A 的成绩。其实,中国加入WTO也是一种商务外交行为。在WTO框架下,商务外交受WTO法约束,包括政策制定(含谈判)、政策执行和争端解决三个主要部分,覆盖面涉及双边和多边。入世后,中国的商务外交在这些领域上展开,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0.
景军 《瞭望》2005,(33)
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 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 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汽车也 不例外。近年来, “汽车文化”、“汽车时尚” 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然而,究竟什么是 “汽车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呢?  相似文献   

11.
2002年6月,在吸引全球目光的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日产汽车(NISSAN)凭着日产汽车人对于汽车技术的无限创新以及对于汽车文化的深刻理解,成功地演绎了“NISSAN”这一国际顶尖品牌的至尊气度和时尚风彩。在日产汽车展台上,在日产2010年预计推出的概念车“IDEO”和日产引以为荣的汽车技术——耐久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TECH-NOLOGY”展位之间,赫然摆放着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2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无论是汽车企业、新闻媒体、消费者甚至部分政府部门,由于对入世的相关政策不甚了解,普遍存在一种“观望心态”。而我国入世好比是发令枪响,运动员无论准备与否都要立刻起跑,此时国内汽车业的应对措施显得比较混乱,由“观望心态”逐渐演变为“浮躁症”。有识之士对此提出批判,呼吁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社会各方化“浮躁”为“冷静”,从中国汽车业甚至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主动适应未来汽车业的发展趋势,从容应对冲击和挑战。 人们期待着中国汽车业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3.
南辰 《瞭望》2020,(18):62-62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加上此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国内新能源汽车今年以来出现的断崖式下滑态势有望在政策强干预下扭转。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政策群:概念提出和特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的各类政策的价值取向、客观效应及其本身所蕴含的思维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时期不同、特质各异的“政策群”现象是一种客观的政治现实。“政策群”问题实际上成为透视当代中国政策制定模式及其转换规律的一个良好视角。一、政策群概念及其提出的原因政策群既非单个政策的简单相加 ,又非政策数量的一般累积。它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之内所实施的内容不同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一组政策的集合体 ,如“立国政策群”、“文革政策群”、“开放政策群”、“改革政策群”等。政策群概念 ,是政策集合…  相似文献   

15.
江泓 《瞭望》2002,(2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我国2/3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大而全”,而只有两家资产超过500亿元。 汽车行业向来有“一二上天”之说,分别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它们的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家企业资产总额均超过200亿元,为特  相似文献   

16.
“着眼青年 着眼未来——商务楼宇高学历青年群体思想状况的调查”一文指出,商务楼宇党建是静安区基层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的一个新的实践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商务楼宇党的建设,对于加快双高区建设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区域商务楼宇高学历青年群体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按照省市产业布局规划,龙泉驿区被确定为四川省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强势崛起,现已形成了“十车七机”集群发展格局,确立了建设成都国际汽车城的奋斗目标。汽车产、业包括汽车前市场产业和汽车后市场产业,后者作为汽车产业链上的“黄金产业”。对于发展整个汽车产业意义重大。必须把汽车后市场摆在和汽车前市场同等。重要的位置,抓住当前汽车行业整体转型调整的重要时机,借鉴国内外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抢占汽车后,市场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龙泉汽车后市场产业:为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成都国际汽车城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一家商务咨询公司最近“逆向思维”,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收购“失败经验”的举措。未料消息一公布,短短几天内就引来了数十名“失败者”,并已有三名失败者正式将“失败经验”成文寄去,且质量相当高。因  相似文献   

19.
“参照点”是物理学上的名词,是指用于比较的基准点。比如有同方向行驶的火车、汽车和自行车,如果以自行车为“参照点”,汽车是前进的;但是,如果以火车为参照点,汽车则在后退。可见,选择的“参照点”不同,其比较的结果将大相径庭。人们都有一种喜好攀比的心理,既比较也就离不开“参照点”,否则也就无所谓优劣、好坏、美丑。但是选择什么作为比较的“参照点”却大有讲究。五十年代,解放军战士选择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参照点”,“拒腐蚀,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有关部门公布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与此同时,中国年底“入世”的前景已趋明朗。《规划》的出台,显然既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中期发展战略,亦可视为中国汽车工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官方对策。 无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