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劈波斩浪山区之人一般不擅游泳,但毛泽东生长在湘中韶山,却终身与游泳结下不解之缘。湘江、长江、北戴河、珠江、钱塘江、邕江和韶山水库,都留下他劈波斩浪的英姿、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毛泽东字润之。泽、润两字皆带水  相似文献   

2.
到中流击水──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解说词之三陈晋毛泽东说:七级台风,在北戴河里游泳很舒服……──题记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喜好体育锻炼。他锻炼身体,比较常见的活动,一个是爬山,一个是游泳。最能展示毛泽东的意志和个性风采的,还是游泳。从韶山故居家门前...  相似文献   

3.
《湘潮》1986,(9)
上图为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九年六月回韶山时借用的《袖珍诗韵》。他在《七律·到韶山》一诗中,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名句。他离开湖南后,经手借书的白九水(当时任省委办公厅行政处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很 喜欢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之大、意境之深、文字之美、语言之精确,颇令行家称道.但他自己却认为不尽然.1966年6月,他在“西方山洞”(即韶山滴水洞)居住时,韶山同志因当时未找到他1959年回韶山写的《七律·到韶山》手稿,请求他再书写一次,他拒绝了.说:“这首诗还写得不理想,不书写算了.”对其诗词作品的解释,他也不求一改.《七律·到韶山》中有“黑手高悬霸主鞭”一句,有人解释“黑手”指的是反动派,有人解释指农民.对此,我于1966年,趁郭沫若同志陪客来韶的机会,特请教过郭老.郭老说:“1961年出版毛主席诗词英文版时,我曾问过主席,‘黑手’到底指谁,主席回答‘黑手’指反动派.同时,我还问过主席,是否要同时出一本主席诗词和统一解释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颇深,然而他却从不以此为满足。诗词写好后,不仅自己反复修改,还经常请有关同志看,在听取不同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再修改。对合理的意见,不管提意见的人地位高低,他都很高兴地采纳。在毛泽东的一些书信来往和有关同志的回忆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动人事例。修改《七律·到韶山》和《七律·登庐山》就是典型的一  相似文献   

6.
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撤离,到次年同期到达陕北,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险、最壮烈、最灿烂的一页,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亲临、亲见、亲历这一切。人格的光辉,诗情的奔涌,他连连咏成《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和《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绘制成一组崇高壮美的艺术画卷。在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重读这些诗词,深受“诗美怡神”的感染。一派天地英雄气毛泽东是集领袖与诗人于一身的时代伟人。他的诗词,无不渗透着他领导中国人民为国家和民族求解…  相似文献   

7.
报刊文摘     
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元帅往事剪影 “南方的游击战在红军长征之初牵制了蒋介石的兵力,使我军主力部队得以大踏步地前进。”我军军史指出游击战的功勋首屈一指当数陈毅元帅。 陈毅率领一支人马,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与蒋介石的正规军和保安队周旋激烈地层开了“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敌司令官余汉谋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而陈毅却运用“捉迷藏”、干部群众化和毛泽东倡导的“叫化子打狗靠面墙”等战略战术整整坚持了三年,反而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三年,陈毅是多么思念党中央和毛泽东啊!“长夜无灯凝望眼”他只得以诗言思。陈毅曾把毛泽东抄给他的《西扛月·井岗山》、《如梦令·元旦》等诗词珍藏身边,时时吟诵,但都十分可惜的在游击战中几次遇险而无法保存,散失了。 毛泽东对陈毅的诗非常赞赏,还有“你会写自由诗”的好印象。陈毅对毛泽东也非常崇拜,1960年春的休假期间,他还将毛泽东的37首诗词工工整整地抄  相似文献   

8.
1996年4月25日,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尤瓦纳偕一秘苏里范、专员安瓦尔·瓦哈布访问了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铜像和滴水洞.尤瓦纳大使来华两年多,到过中国22个县40多个城市,来韶山是第一次.大使对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同志革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很善交谈.他问到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解放后几次回过韶山及毛泽东家属等情况,韶山陪同一一作了介绍.参观时大使看得很细,并在滴水洞签名留念.参观后大使说:“韶山很美丽,到处看到盖了许多新楼房,说明人民的生活富裕,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改诗     
解放初期,山西大学历史系罗元贞教授读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25首旧体诗词以后,感到《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和“金沙浪拍悬崖暖”两句中重复用“浪”字为诗词之忌;此外,“悬崖”的“悬”字缺少诗味。不如改动成“金沙水拍云崖暖”。1952年元旦罗教授在给毛泽东的贺年信中,提出了这个意见。毛泽东同志认为意见提得很好,便改了过来。此后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都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沁园春·雪》中,“原驰蜡象”一句,原稿为“原驰腊象”,诗人臧克家建议改为“蜡象”(白色的象)正好可与上句“山舞银…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在《诗刊》 1957年第 1号发表时 ,未标明时间 ,《毛泽东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 3年 12月版补上 192 5年。据考证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是 192 5年 ,应是 192 6年 12月。理由如下 :第一 ,毛泽东 196 1年 10月 16日手稿标明的写作时间是 192 6年。《毛泽东手书选集》影印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五份手稿 ,① 其中第一份手稿 ,即落款为“一九六一年 ,十月十六日 ,毛泽东”的那份手稿 ,在《沁园春·长沙》后 ,本来写有“一九二六年作。”② 影印时被隐去了。这样做 ,既使头重脚轻的“独立寒秋”一行字失去了支撑 ,…  相似文献   

11.
湖南是楚国旧地,又是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诞生在与湘江相邻的湘潭韶山冲.而在2000多年前,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诞生在长江之畔的秭归.毛泽东一生习诵《离骚》,推崇《楚辞》,崇敬屈原.毛泽东从屈原作品中继承、发展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诗风,这对他的革命实践和诗词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与屈原心相通、情相投、气相随....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6年),收录了毛泽东在1915年至1958年期间写给韶山亲友的95封书信.这些书信中有47封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在《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他对亲友们浓浓的深情和关怀,也反映了他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更彰显了毛泽东心怀故乡、情系...  相似文献   

13.
且行“秦塞”漫吟哦——毛泽东《五律·喜闻捷报》臆说杨胜群毛泽东建国前创作的诗词作品中,许多都是和战事联系在一起的。最近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第一次正式发表的《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又是两首“马背诗”。五律张冠道中一九四七年朝雾弥琼宇,...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3,(19):37-37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离开32年的故乡韶山,写了《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联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看后,建议主席将其中的“哭”字改为”咒”字。这两宇看来只变动了下半部分,可整篇诗意却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亦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定稿时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遂称梅白为“半字师”。  相似文献   

15.
“反修防修”是毛泽东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诗为文的基本主题。1962年初他在一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对修正主义的,寄上请一阅。”1963年12月5日,他给参加编辑《毛主席诗词》的秘书田家英写信:“……‘小小寰球’一词,似可加入集中,亦请同志们一议。其余反修诗词,除个别外,都宜缓发。”他的反修诗有的已公开刊行,如《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念奴娇·鸟儿问答》等。另一些或因时机不宜,或因艺术粗糙等原因,他嘱田缓发,只在小范围内传阅。探究这些作品的…  相似文献   

16.
罗元贞是广东兴宁县人,现为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纽约四海诗社顾问。他精于诗词,治学严谨,曾因建议毛泽东修改《七律·长征》诗中的一个字,而被毛泽东称为“一位不相识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外国友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作为一代旷世伟人的毛泽东.无疑是可以登上现代杰出诗人殿堂的.他不但有《沁园春·雪》这样气吞山河的长调.也有《虞美人·枕上》这样缠绵悱恻的小令,更有《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现实主义和浪漫评论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一代词宗柳亚子称誉他“才华信美多娇,使千古词人共折腰.”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诗词恋”.使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窥见了这一对伉俪的隐秘王国里的绵绵情愫…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他就是红色中国” ——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当年埃德加·斯诺把毛泽东形容为一个“林肯式的人物”,立刻赢得了西方人的好感与认同。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那本有名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人》当中,毛泽东的名次远远高于亚力山大,甚至高过美国之父华盛顿。而史沫特莱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这些无疑是对这位伟人最高的评价和赞扬。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曾说:毛泽东“是一位备受赞扬、又常被人辱骂的人物”,同时给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19.
一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赫然登出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时,着力于将中国文学介绍到国外的英文刊物,是设在外文出版社的《中国文学》。毛泽东诗词发表之后,该刊物当然希望能尽快发表作品的英译文本。《中国文学》当时的负责人,是在英国剑桥读过书,并用英文发表过长、短篇小说的叶君健。当时的政治气候,叶君健当然不能擅自作主。可他知道,当时有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权威机构——“毛选翻译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7,(2)
正作为毛泽东的警卫,陈长江自1954年至1964年每年夏天跟随毛泽东到北戴河游泳,见证了毛泽东创作《浪淘沙·北戴河》的整个过程。1954年暑期的一天中午,天气闷热,正在北戴河办公的毛泽东看了一会儿文件,感到有些困倦,就对警卫陈长江说:"走,游泳去!"警卫孙勇说:"主席,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毛泽东笑了笑:"有风雨更好,更适合在大海中游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